一种滤芯可更换的大辊压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59537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造纸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滤芯可更换的大辊压榨装置,包括油箱、油泵、回油过滤器、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系统控制阀、油缸和压榨部,由于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并列设置,并且设置于同一高度,当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一起使用时,可起到分流过滤的作用,可减少液压油对过滤器滤网的冲击力,更好地保护滤网和系统控制阀,延长过滤器滤网和系统控制阀的使用寿命;当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中的任一个的滤芯被堵塞需要拆卸下来清洗、或者损坏需要更换时,另一个可保证本装置的正常使用,不影响正常生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造纸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滤芯可更换的大辊压榨装置
技术介绍
过滤器是输送介质管道上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通常安装在减压阀、泄压阀、定水位阀或其它设备的进口端,用来消除介质中的杂质,以保护阀门及设备的正常使用。当流体进入置有一定规格滤网的滤筒后,其杂质被阻挡,而清洁的滤液则由过滤器出口排出,当需要清洗时,只要将可拆卸的滤筒取出,处理后重新装入即可,因此,使用维护极为方便。现有技术中,造纸系统一般都会在泵出口与系统控制阀之间设置有一个回油过滤器,但经常发现液压油通过该回油过滤器的过滤后,仍不能保证液压油的洁净程度,液压油 不干净容易导致油温过高,动作不灵活,容易把系统控制阀卡死,严重的甚至会使油泵和系统控制阀报废,既影响正常工作又缩短了油泵和系统控制阀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设备在回油过滤器与系统控制阀之间增加一个滤芯孔径比较小的过滤器进行精细过滤,但发现有一个问题,滤芯孔径小的过滤器容易被液压油的杂质堵塞,影响正常的生产程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滤芯可更换的大辊压榨装置,可保证在拆卸和更换过滤器时不影响正常生产。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滤芯可更换的大辊压榨装置,包括油箱、油泵、回油过滤器、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系统控制阀、油缸和压榨部,所述油箱与油泵连通,所述油泵与回油过滤器连通,所述回油过滤器的出口端与相互并列的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系统控制阀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系统控制阀与所述油缸连通,所述油缸与所述压榨部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于同一高度。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为过滤芯孔径为4至6微米的过滤器。更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为过滤芯孔径为5微米的过滤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器的滤芯孔径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滤芯孔径相同。另一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的滤芯孔径均小于所述回油过滤器的滤芯孔径。另一优选的,所述系统控制阀包括电子组件、比例线圈、电枢柱塞、阀芯、阀座、P管、T管、内腔和油出入口,所述电枢柱塞、阀芯和阀座设置于所述内腔;所述电子组件的控制端与所述比例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比例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枢柱塞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枢柱塞的另一端与所述阀芯的一端连接,所述阀芯的另一端与所述P管的一端相对,所述内腔设置有出口,所述T管的一端与所述出口连通。更优选的,所述比例线圈设置为带对中螺纹和可拆卸线圈的比例线圈。本技术的一种滤芯可更换的大辊压榨装置的有益效果如下一种滤芯可更换的大辊压榨装置,包括油箱、油泵、回油过滤器、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系统控制阀、油缸和压榨部,由于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并列设置,并且设置于同一高度,当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一起使用时,可起到分流过滤的作用,可减少液压油对过滤器滤网的冲击力,更好地保护滤网和系统控制阀,延长过滤器滤网和系统控制阀的使用寿命;当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中的任一个的滤芯被堵塞需要拆卸下来清洗、或者损坏需要更换时,另一个可保证本装置的正常使用,不影响正常生产。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图I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系统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系统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在图I至图2中包括有油箱100 ;油泵200 ;回油过滤器300;第一过滤器400 ;系统控制阀500;油缸600 ;压榨部700 ;第二过滤器800 ;主外壳I ;电子组件2 ;比例线圈3 ;电枢柱塞4 ;阀芯 5 ;阀座6 ;T 管 7 ;P 管 8 ;内腔9;Y 管 10 ;组件插头11;外壳12 ;油出入口13;卸油装置14。具体实施方式[0041 ]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I。一种滤芯可更换的大辊压榨装置,如图I所示,包括油箱100、油泵200、回油过滤器300、第一过滤器400、第二过滤器800、系统控制阀500、油缸600和压榨部700,油箱100与油泵200连通,油泵200与回油过滤器300连通,回油过滤器300的出口端与相互并列的第一过滤器400和第二过滤器800的入口端连通,第一过滤器400和第二过滤器800的出口端与系统控制阀500的入口端连通,系统控制阀500与油缸600连通,油缸600与压榨部700连通,第一过滤器400和第二过滤器800设置于同一高度。本技术包括油箱100、油泵200、回油过滤器300、系统控制阀500、油缸600和压榨部700,由于第一过滤器400和第二过滤器800并列设置,并且设置于同一高度,当第一 过滤器400和第二过滤器800 —起使用时,可起到分流过滤的作用,可减少液压油对过滤器滤网的冲击力,更好地保护滤网和系统控制阀500,延长过滤器滤网和系统控制阀500的使用寿命;当第一过滤器400和第二过滤器800中的一个的滤芯被堵塞需要拆卸下来清洗、或者需要更换时,另一个可保证本装置的正常使用,不影响正常生产。过滤器400设置为过滤芯孔径为4至6微米的过滤器400。较佳的,过滤器400设置为过滤芯孔径为5微米的过滤器400。5微米是过滤器400中过滤芯的孔径,也就是能通过过滤网的颗粒的最大直径。5微米的过滤器400能更好地将液压油中的小颗粒杂质过滤掉,从而得到更纯净的液压油。第二过滤器800的滤芯孔径与第一过滤器400的滤芯孔径相同。可使得两个过滤器可以交替使用。第一过滤器400和第二过滤器800的滤芯孔径均小于回油过滤器300的滤芯孔径。回油过滤器300的滤芯孔径较大,对液压油起到初步过滤的作用,第一过滤器400和第二过滤器800的孔径较小,可对液压油进行进一步的精细过滤,更好地提高液压油的洁净程度。实施例2。一种滤芯可更换的大辊压榨装置,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I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系统控制阀500电子组件2、比例线圈3、电枢柱塞4、阀芯5、阀座6、P管8、T管7、内腔9和油出入口 13,电枢柱塞4、阀芯5和阀座6设置于内腔9。电子组件2的控制端与比例线圈3的一端连接,比例线圈3的另一端与电枢柱塞4的一端连接,电枢柱塞4的另一端与阀芯5的一端连接,阀芯5的另一端与P管8的一端相对,内腔9设置有出口,T管7的一端与出口连通。本系统控制阀500集成度高,控制上省略了单独的转换器和放大器环节,控制原理为“dcs (分布式控制系统)信号——比例阀,控制原理简单,故障易查,可使大辊压榨机工作稳定,确保成品纸的质量的同时保护毛布和压榨辊不易损坏。比例线圈设置为带对中螺纹和可拆卸线圈的比例线圈。本系统控制阀500的工作原理如下本系统控制阀500用于限制系统压力,通过带对中螺纹和可拆卸线圈进行启动,线圈的内腔9与T管7连通,并装满液压油,通过电气控制值可对要限制的系统压力进行调节。当要调节系统压力时,应向电子组件2提供控制值,根据该控制值,电子组件2将电流施加到比例线圈3,比例线圈3将电流转换为机械力,机械力通过电枢柱塞4作用到阀芯5,阀芯5被压到阀座6上,P管8和T管7之间的连通关系被破坏,相互隔离。当作用于阀芯5上的液压力等于磁力时,电枢柱塞4通过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滤芯可更换的大辊压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油泵、回油过滤器、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系统控制阀、油缸和压榨部,所述油箱与油泵连通,所述油泵与回油过滤器连通,所述回油过滤器的出口端与相互并列的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系统控制阀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系统控制阀与所述油缸连通,所述油缸与所述压榨部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于同一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滤芯可更换的大辊压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为过滤芯孔径为4至6微米的过滤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滤芯可更换的大辊压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为过滤芯孔径为5微米的过滤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ー种滤芯可更换的大辊压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理文造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