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组器自清洗的膜生物反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58787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膜组器自清洗的膜生物反应池,包括生化污水池,生化污水池内放置有膜组器,膜组器下方设有穿孔曝气管,穿孔曝气管通过风管与风机连接;膜组器的膜盒出水口通过清水管道连接抽吸泵,生化污水池内放入有固体颗粒;所述的膜组器下端垂直设置有气提管,气提管上端在穿孔曝气管的上部,气提管下部靠近生化污水池底部,气提管通过气管与空压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在生化污水池内放入绿色或茶色玻璃颗粒,在水流气流的带动下,颗粒向上流动,通过膜组器与膜丝碰撞,将膜丝表面的污泥层、凝胶层破坏,使膜表面保持清洁状态,减少水流的渗透阻力。可以极大地减小曝气量,降低整体MBR运行电耗,降低运行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的说,本技术涉及一种膜组器自清洗的膜生物反应池
技术介绍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2250m3/人.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300余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城市有100余个,年缺水量近60亿m3,每年因缺水造成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人民币。华北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50-480m3/人.年,低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5,这一地区的所有城市几乎都面临缺水问题。因此污水回用是缓解华北平原水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之一,也称膜分离活性污泥法。它利用膜分离组件的高效截留性能,进行固液分离,有效的达到了泥水分离的目的。膜的高效截留作用,可以有效截留硝化菌,使其完全截留在生物反应器内,使硝化反应得以顺利进行,有效去除氨氮,避免污泥的流失。同时可以截留一时难于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延长这些有机物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分解。由于膜的高过滤精度,保证了出水清澈透明从而省掉二沉池。应用MBR技术后,与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相比,主要污染物(COD)去除率可达90%,产水悬浮物和浊度近于零,水质良好且稳定,可以直接回用,实现了污水资源化。具有生化效率高、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占地面积小、排泥周期长、易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废水处理新技术之一。膜生物反应器技术主要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生污水处理和再利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等领域。MBR的主要设备是膜组器,膜组器上安装大量的中空纤维超滤膜,超滤膜外径一般2mm左右,内径Imm左右,超滤膜表面布满0. 04微米的小孔,从外部看中空纤维膜丝就像一条条细细的塑料丝,中空纤维平行布置在膜组器上。在运行时,将膜组器放置到污水中,清水从膜丝的外部通过微孔渗透到膜丝内部,污泥阻挡在膜丝的外部。再用水泵将清水从膜组器抽吸到清水池中。膜生物反应池内的高浓度混合液通过膜分离,污染物和其它微生物被留在反应池内,而经过处理的水则经过负压抽吸,达标排放。结合附图1、2具体说明现有技术的MBR处理设备及处理过程如下,如图I所示,MBR的主要部件是膜组件1,它由膜丝2和固定膜丝的膜盒3构成。膜丝2为表面布满微孔的中空纤维膜。膜丝2的两端采用环氧树脂胶浇筑到塑料膜盒3上,经过切割机切割,使环氧树脂浇筑体端面的膜丝内孔露出,膜丝2内孔与膜盒3的内空腔部分连通,形成膜盒3的出水口,上下膜盒3与众多膜丝2连一体,构成一个膜组件I,若干个膜组件I并排布置,构成一个膜组器4。现有技术的膜生物反应池如图2所示,包括将膜组器4放到污水生化池5内,污水由进水管6放入生化污水池5中。运行时,启动抽吸泵7,由于真空作用,污水5中的清水从膜丝2的表面渗透入中空纤维的内孔,流入膜盒3,再经过与膜盒3出水口连通的清水管道8,抽吸泵7流入清水池。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截留在膜丝2的表面外,实现泥水分离。由于在抽吸过程中,污泥不断在膜丝2表面积累,水流阻力不断加大,需要对膜组器4进行曝气,使膜丝2不断抖动,清除膜丝2表面污泥,减小水流过膜阻力,恢复水流的通量。曝气是通过风机9、风管10、穿孔曝气管11向膜组器4的底部注入压缩空气,空气从曝气管11流出,形成气泡12,由于气泡的上升,带动水流向上流动,在膜组器3的外侧,水流向下流动,进入膜组器的底部,形成循环(附图2中弧形箭头示出)。MBR生化池5的污泥浓度高,污泥在膜表面的积累速度很快,因此需要高强度曝气才能将膜丝2表面的污泥抖掉,以保证MBR膜组器4正常运行。由于加大曝气量以增强对膜丝的冲刷 强度,需要多开鼓风机,明显这会直接增加处理成本和能耗。使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上升,这个问题成为MBR新技术推广的主要障碍。解决这个难题将是污水处理技术的突破,对节能环保与减少碳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技术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中,膜生物反应池的生化污水池的膜组器的污泥淤积的处理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对生化污水池内的膜组器进行自清洗净化的膜生物反应池。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膜组器自清洗的膜生物反应池,包括生化污水池,生化污水池内放置有膜组器,膜组器下方设有穿孔曝气管,穿孔曝气管通过风管与风机连接;膜组器的膜盒出水口通过清水管道连接抽吸泵,生化污水池内放入有固体颗粒;所述的膜组器下端垂直设置有气提管,气提管上端在穿孔曝气管的上部,气提管下部靠近生化污水池底部,气提管通过气管与空压机连接。所述的气提管与膜组器之间还设置有分布盘。所述的分布盘的截面形状为菱形,分布盘的棱角正对气提管的出口。还包括一与排泥泵连接的排泥管,排泥管一端放置在生化污水池的污水中,另一端连接在水流旋流器中;水流旋流器设有一出泥管,出泥管的出口设置在生化污水池前端的预处理池中。所述的固体颗粒直径为0. I 0. 2mm,密度为2. 20 2. 65。所述的固体颗粒为添加有铬的绿色玻璃颗粒。所述的固体颗粒为添加有铁的茶色玻璃颗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利用在生化污水池内放入绿色或茶色玻璃颗粒,在水流气流的带动下,颗粒向上流动,通过膜组器与膜丝碰撞,将膜丝表面的污泥层、凝胶层破坏,使膜表面保持清洁状态,减少水流的渗透阻力。可以极大地减小曝气量,降低整体MBR运行电耗,降低运行成本。附图说明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I为现有技术膜组件及膜组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膜生物反应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膜生物反应池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膜组件I,膜丝2,膜盒3,膜组器4,污水生化池5,进水管6,抽吸泵7,清水管道8,风机9、风管10、穿孔曝气管11,气泡12,绿色玻璃颗粒13,气提管14,分布盘15,气管 16,空压机17,水流旋流器18,排泥泵19,排泥管20,出泥管2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3为本技术膜生物反应池的结构示意图,参照附图3,本技术是对
技术介绍
中介绍的膜生物反应池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本技术的膜组器自清洗的膜生物反应池,包括生化污水池5,生化污水池5内放置有膜组器4,膜组器4下方设有穿孔曝气管11,穿孔曝气管11通过风管10与风机9连接;膜组器4的膜盒3出水口通过清水管道8连接抽吸泵7,生化污水池5内放入有添加有铬的绿色玻璃颗粒13,绿色玻璃颗粒直径为0. I 0.2mm,密度为 2. 65。膜组器4下端垂直设置有气提管14,气提管14上端在穿孔曝气管11的上部,气提管14下部靠近生化污水池5底部,气提管14通过气管16与空压机17连接,气提管14与膜组器之间4设置有截面形状为菱形的分布盘15。分布盘15的棱角正对气提管14的出口与排泥泵19连接的排泥管20 —端放置在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组器自清洗的膜生物反应池,包括生化污水池,生化污水池内放置有膜组器,膜组器下方设有穿孔曝气管,穿孔曝气管通过风管与风机连接;膜组器的膜盒出水口通过清水管道连接抽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化污水池内放入有固体颗粒;所述的膜组器下端垂直设置有气提管,气提管上端在穿孔曝气管的上部,气提管下部靠近生化污水池底部,气提管通过气管与空压机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膜组器自清洗的膜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提管与膜组器之间还设置有分布盘。3.根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亦力刘明轩于东江俞开昌文剑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