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塑体矿物油水分离收集器,包括塑料分离器壳体和与塑料分离器壳体连通的塑料油脂收集腔,所述塑料分离器壳体连接有油污水进管和废水出管,塑料分离器壳体内设置有连通器,所述连通器包括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上连接管上开有进水孔,上连接管一端与塑料油脂收集腔连通,另一端分别与下连接管和废水出管连通,下连接管的进口位于塑料分离器底部,所述塑料油脂收集腔上设置有油脂溢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易于成型,耐腐蚀性强,体积小,油水分离效率高,尤其适用于汽车制造、修理、机械制造等行业。(*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水分离收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全塑体的矿物油水分离收集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汽车制造、修理、机械制造行业等排污系统 对于废弃矿物油水的分离收集还是一个难点,废弃机油等矿物油还不断污染着土地或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系统,威胁着环境安全和百姓健康。虽然国家排水设计规范中排水井中有隔油井种类,井体为砖砌或混凝土,但由于结构过于简单,整体笨重,提取废弃矿物油麻烦,加之市政排污系统中新纳入汽车、机械制造等行业排污,设置整体笨重庞大的隔油井困难较大,因此隔油井在排污系统中名存实亡,汽车、机械制造等油污对环境保护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问世的矿物油水分离器或分离装置,例如中国专利号“200920187775. 9”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公开日为2010年07月21日,其是以相邻的形式设置注水腔和出水腔,在注水腔与出水腔之间有隔板,在隔板的底部设置连通在注水腔与出水腔之间的通流槽;在出水腔中设置溢流口,溢流口的高度低于隔板;在注水腔的侧部设置排污口,可用于工矿企业。再如,中国专利号“CN201020265646.X”公开了废油水自动分离器,公开日为2011年03月16日,其包括桶状箱体、废油水过滤盆,桶状箱体上端设置废油水过滤盆、废油水过滤盆的底板上设有漏油、漏水孔,桶状箱体下方设有排水口,其中所述桶状箱体内废油水过滤盆下方设有一层以上抽屉搁置层,搁置层上套设有抽屉,抽屉的底板上设有漏油、漏水孔,抽屉的底板上放置吸油剂。所述废油水过滤盆与抽屉之间还设有过滤层,过滤层设有漏油、漏水孔。但现有技术中的矿物油水分离器均存在如下不足壳体及零部件大多为钢材制作,或成本过高或易腐蚀,且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不大受汽车制造、修理、机械制造等行业欢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油水分离器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全塑体矿物油水分离收集器,本技术采用塑料材质,易于成型,结构简单,耐腐蚀性强,体积小,油水分离效率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塑体矿物油水分离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分离器壳体和与塑料分离器壳体连通的塑料油脂收集腔,所述塑料分离器壳体连接有油污水进管和废水出管,塑料分离器壳体内设置有连通器,所述连通器包括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上连接管上开有进水孔,上连接管一端与塑料油脂收集腔连通,另一端分别与下连接管和废水出管连通,下连接管的进口位于塑料分离器壳体底部,所述塑料油脂收集腔上设置有油脂溢出口。所述油污水进管包括进口段、与进口段垂直的竖直段和与竖直段垂直的水平出口段,进口段和水平出口段的管口方向相同,且进口段位于水平出口段上方。所述油污水进管上设置有手动阀门。所述塑料分离器壳体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一根或多根,为多根时,平行设置在塑料分离器壳体上。所述塑料油脂收集腔为一个或多个,塑料油脂收集腔上开有盖口。所述塑料分离器壳体和塑料油脂收集腔通过滚塑、注塑或吹塑成型为一整体。所述进水孔为多个,均匀分布在上连接管上。所述塑料分离器壳体呈为圆柱体形、长方体形或类似以上形状。采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本技术包括塑料分离器壳体和与塑料分离器壳体连通的塑料油脂收集腔,所述塑料分离器壳体连接有油污水进管和废水出管,塑料分离器壳体内设置有连通器,所述连通器包括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上连接管上开有进水孔,上连接管一端与塑料油脂收集腔连通,另一端分别与下连接管和废水出管连通,下连接管的进口位于塑料分离器壳体底部,所述塑料油脂收集腔上设置有油脂溢出口,采用此结构易于成型,易于成型,结构简单,耐腐蚀性强,体积小,油水分离效率高,尤其适用于汽车制造、修理、机械制造等行业。二、本技术中,所述塑料分离器壳体和塑料油脂收集腔通过滚塑、注塑或吹塑成型为一整体,易于加工,工艺可靠,整体性更好,且轻便,有利于搬移,体积较小,工厂车间易于安装。三、本技术壳中,所述塑料分离器壳体上设置有加强筋,且塑料分离器壳体呈为圆柱体形、长方体形或类似以上形状,保证了产品强度。四、本技术中,述油污水进管包括进口段、与进口段垂直的竖直段和与竖直段垂直的水平出口段,进口段和水平出口段的管口方向相同,且进口段位于水平出口段上方,使进入矿物油水分离器的油污水在壳体下部释放,成相对平静液面后,比重小于水的油脂上升至液体表面层。五、本技术中,所述油污水进管上设置有手动阀门,能控制进水量大小,易于调节控制。六、本技术中,塑料分离器壳体上部为塑料油脂收集腔,由于塑料油脂收集腔位于塑料分离器壳体上部,并与塑料分离器壳体连通为一体,因而比重较轻的矿物油脂会上升聚集于腔体内,由于塑料油脂收集腔上部设置有矿物油脂溢出口,矿物油脂会通过溢出口自动溢出。七、本技术中,塑料分离器壳体内设置有连通器,所述连通器包括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上连接管上开有进水孔,上连接管一端与塑料油脂收集腔连通,另一端分别与下连接管和废水出管连通,下连接管的进口位于塑料分离器底部,使油脂能在连通器原理下向上聚集至塑料油脂收集腔内,利于矿物油脂分离和收集;而连通器下连接管接近矿物油水分离器底部,进入液体连通器的是比重大于矿物油脂的废水,而废水出管与上连接管底部连通,从而形成废水通道,有利于废水排出。八、本技术中,塑料油脂收集腔为一个或多个,塑料油脂收集腔上开有盖口,可提高油脂收集效率,便于定时清理沉淀渣滓。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塑料分离器壳体,2、塑料油脂收集腔,3、废水出管,4、上连接管,5、下连接管,6、盖口,7、油脂溢出口,8、进口段,9、竖直段,10、水平出口段。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全塑体矿物油水分离收集器,包括塑料分离器壳体I和与塑料分离器壳体I连通的塑料油脂收集腔2,所述塑料分离器壳体I连接有油污水进管和废水出管3,塑料分离器壳体I内设置有连通器,所述连通器包括上连接管4和下连接管5,上连接管4上开有进水孔,上连接管4 一端与塑料油脂收集腔2连通,另一端分别与下连接管5和废水出管3连通,下连接管5的进口位于塑料分离器壳体I底部,所述塑料油脂收集腔2上设置有油脂溢出口 7,所述油脂溢出口 7可连接软管到废弃油收集桶。本技术中的所有部件均为塑料材质。 本技术中,所述油污水进管包括进口段8、与进口段8垂直的竖直段9和与竖直段9垂直的水平出口段10,进口段8和水平出口段10的管口方向相同,且进口段8位于水平出口段10上方,竖直段9和水平出口段10位于塑料分离器壳体I内,此为最佳实施方式,油污水进管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油污水进管上设置有手动阀门,但并不局限于手动阀门。本技术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塑料分离器壳体I上设置有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为一根或多根,为多根时,平行设置在塑料分离器壳体I上。加强筋的设置方式有很多,并不局限于此方式。本技术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塑料油脂收集腔2为一个或多个,塑料油脂收集腔2上开有盖口 6。本技术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塑料分离器壳体I和塑料油脂收集腔2通过滚塑、注塑或吹塑成型为一整体。本技术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进水孔为多个,均匀分布在上连接管4上。本技术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塑体矿物油水分离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分离器壳体(I)和与塑料分离器壳体(I)连通的塑料油脂收集腔(2),所述塑料分离器壳体(I)连接有油污水进管和废水出管(3),塑料分离器壳体(I)内设置有连通器,所述连通器包括上连接管(4)和下连接管(5),上连接管(4)上开有进水孔,上连接管(4) 一端与塑料油脂收集腔(2)连通,另一端分别与下连接管(5 )和废水出管(3 )连通,下连接管(5 )的进口位于塑料分离器壳体(I)底部,所述塑料油脂收集腔(2)上设置有油脂溢出口(7)。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塑体矿物油水分离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污水进管包括进口段(8)、与进口段(8)垂直的竖直段(9)和与竖直段(9)垂直的水平出口段(10),进口段(8)和水平出口段(10)的管口方向相同,且进口段(8)位于水平出口段(10)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全塑体矿物油水分离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星,程立,浦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天鑫塑胶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