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紧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57738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锁紧扳手,它解决现有技术中扳手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锁紧扳手,包括扳头(1)和手柄(2),其特征在于:所述扳头包括第一紧固部件(11)和第二紧固部件(12),第一紧固部件(11)呈钩状,内面具有多段相互延续的折线,第二紧固部件(12)呈叉状,第一紧固部件(11)和第二紧固部件(12)分别通过枢轴与手柄(2)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方便、省力、且操作简单。市场前景良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动紧固工具,尤其涉及一种自锁紧扳手
技术介绍
扳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手动紧固工具之一,主要用于对六角或四角的螺母、螺栓等进行旋拧作业,达到紧固的目的。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扳手,为适应不同尺寸紧固件的作业要求,在扳头和手柄之间一般设置有锁杆,通过锁杆来调节扳头开口的大小。这种扳手存在以下缺陷每旋拧一次需要取下扳手并重新卡紧紧固件,以进行下一次旋拧;而且,在使用中,调整好的开口还常常会变化,不得不在作业中不断地进行微调。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锁紧、可适用于不同尺寸大小的紧固件的扳手,且操作简单、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自锁紧扳手,包括扳头(I)和手柄(2),其特征在于所述扳头包括第一紧固部件(11)和第二紧固部件(12),第一紧固部件(11)呈钩状,内面具有多段相互延续的折线,第二紧固部件(12)呈叉状,第一紧固部件(11)和第二紧固部件(12)分别通过枢轴与手柄(2)连接。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二紧固部件(12)的工作面上设有条状突起。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二紧固部件(12)上设有突起(13),第一紧固部件(11)上设有与突起(13)形状相匹配的卡槽,作业时,所述突起(13)在卡槽内滑动。本技术的自锁紧扳手,通过第一紧固部件(11)和第二紧固部件(12)配合,形成作用于螺母/螺栓的套孔;同时,第一紧固部件(11)和第二紧固部件(12)均通过枢轴连接在手柄上,第一紧固部件(11)和第二紧固部件(12)之间可以相对运动,以此调节工作面的口径,以适合不同大小的紧固件要求;使用时,将扳手置于紧固件上,顺时针旋拧扳手,第一紧固部件(I)相对于第二紧固部件(2)作相对运动,自动完成口径的调节,卡紧紧固件;逆时针旋拧扳手时,第一紧固部件(I)与第二紧固部件(2)松开,调整扳手位置,为下一次旋拧动作做准备。当第二紧固部件(12)的工作面上设有条状突起时,则可以增大扳手与紧固件之间的摩擦力,使操作更为方便;当第二紧固部件(12)上设有突起(13),第一紧固部件(11)上设有与突起(13)形状相匹配的卡槽时,第一紧固部件(I)与第二紧固部件(2)在作业中的相对位置固定,减少操作误差。本技术具有使用方便、省力、且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2所述,本技术的自锁紧扳手,包括扳头(I)和手柄(2),其特征在于所述扳头包括第一紧固部件(11)和第二紧固部件(12),第一紧固部件(11)呈钩状,内面具有多段相互延续的折线,第二紧固部件(12)呈叉状,第一紧固部件(11)和第二紧固部件(12)分别通过枢轴与手柄(2)连接。在所述第二紧固部件(12)的工作面上设有条状突起。在所述第二紧固部件(12)上设有突起(13),第一紧固部件(11)上设有与突起(13)形状相匹配的卡槽(图中未示出),作业时,所述突起(13)在卡槽内滑动。 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技术的技术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锁紧扳手,包括扳头(I)和手柄(2),其特征在于所述扳头包括第一紧固部件(11)和第二紧固部件(12),第一紧固部件(11)呈钩状,内面具有多段相互延续的折线,第二紧固部件(12)呈叉状,第一紧固部件(11)和第二紧固部件(12)分别通过枢轴与手柄(2)连接。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巧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远控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