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建平专利>正文

自锁紧长杆大力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73854 阅读:3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5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锁紧长杆大力钳,其包括固定钳头、活动钳头、钳身、连杆、摇杆、钳柄、开启柄、拉簧及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导杆、第一压缩弹簧、滑动块、凸轮、调节杆、杆状的旋转臂,所述连杆的横截面以及所述钳身的横截面均呈U形,且开口相对设置;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钳身前部的内部,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则伸入所述连杆内部并与所述活动钳头的后边缘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锁紧机构能够在钳口闭合时锁紧,而且锁紧效果稳定,钳口需要打开时,仅需轻轻按压开启柄即可,操作便捷。此外,拉簧大部分位于钳身及连杆中,暴露于钳身、连杆之间空隙的部分十分短小,使得拉簧不易受到外界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自锁紧长杆大力钳,其包括固定钳头、活动钳头、钳身、连杆、摇杆、钳柄、开启柄、拉簧及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导杆、第一压缩弹簧、滑动块、凸轮、调节杆、杆状的旋转臂,所述连杆的横截面以及所述钳身的横截面均呈U形,且开口相对设置;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钳身前部的内部,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则伸入所述连杆内部并与所述活动钳头的后边缘连接。本技术的锁紧机构能够在钳口闭合时锁紧,而且锁紧效果稳定,钳口需要打开时,仅需轻轻按压开启柄即可,操作便捷。此外,拉簧大部分位于钳身及连杆中,暴露于钳身、连杆之间空隙的部分十分短小,使得拉簧不易受到外界破坏。【专利说明】自锁紧长杆大力钳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力钳(或者说扳手),特别涉及一种自锁紧长杆大力钳。
技术介绍
大力钳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操作工具,简单、实用,主要用于夹持零件进行铆接、焊接、磨削等加工以及零件拆卸、装配等,其特点是钳口可以锁紧并产生很大的夹紧力,使被夹紧零件不会松脱。另,大力钳也可作扳手使用。但是,若需要深入狭长空间,且需要打开并张大钳口时,那么大力钳就无法使用。鉴于此,专利号为200720038055.7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一种狭长杆大力钳,其由钳身、固定钳头、活动钳头、连杆、摇杆、支杆、钳柄、开启柄、调节螺钉、拉簧、铆钉组成;活动钳头、连杆、摇杆铆接在钳身上,组成铰链四杆机构,钳身前端铆接或焊接固定钳头,后端有螺孔装有调节螺钉,活动钳头通过铆钉与钳身的前端和连杆的前端相连,摇杆与钳身中端和连杆后端通过铆接相连,摇杆和连杆绕钳身中端上的铆钉活动,开启柄与钳柄通过铆接相连,开启柄在钳柄内活动配合;钳柄与支杆和摇杆通过铆钉连接,且相互间活动,拉簧一端固定在钳身内,另一端固定在摇杆上。实践应用表明,上述大力钳存在以下缺陷:一,拉簧位于钳身、摇杆、钳柄、支杆环绕的空间中,当固定钳头、活动钳头锁紧时,钳身、摇杆、钳柄、支杆环绕而成的空间狭小,拉簧处于相对封闭、受保护的状态;当固定钳头、活动钳头打开时,钳身、摇杆、钳柄、支杆向周围移动,所环绕的空间明显增加,使得拉簧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而拉簧是一种相对容易受损的部件,再者大力钳一般都是应用于容易受到冲击、碰撞的环境。此外,当大力钳不使用时,很多用户习惯将大力钳打开,使挂钩穿过钳身、摇杆、钳柄、支杆环绕的空间中,不可避免地,位于钳身、摇杆、钳柄、支杆环绕空间中的拉簧将受到冲击。若有人故意破坏,则拉簧更容易损坏。因此,上述大力钳的拉簧容易受损。二,摇杆与连杆、钳身、钳柄同时铰接,且拉簧的一端也与摇杆连接,连杆、钳身、钳柄、拉簧连接于摇杆的四角,因此摇杆应设计、制作为较大的板状结构,应用材料较多。三、由于摇杆需要与连杆、钳身、钳柄、拉簧同时连接,因此面积较小的片状摇杆上需要设置四个通孔,周知的是,此结构将会降低摇杆的结构强度,为了满足强度要求,摇杆的厚度或材料应相应增加,成本也随之上升。四、钳身尾部调节螺钉向后退时,使钳口张大,在这种情况下,拉簧可能已经超过极限,不但造成钳口无法自由张开,需要人为拉开,才能达到理想效果,而且容易造成拉簧疲劳。另外,专利号为02814560.7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可调钳子,其包括:一具有一手柄和一相对设置的固定夹爪的固定件,一可枢转地连接于固定件的协作夹爪,和一可枢转地连接于协作夹爪并可在打开和闭合位置间移动的控制杆。设置于手柄与控制杆之间的是一肘节机构。夹爪能够响应控制杆在其开闭位置间的移动来在开闭位置间移动。肘节机构的结构允许夹爪适应不同尺寸的工件并在控制杆处于闭合位置时使夹爪锁定到位于它们之间的工件上。实践表明,上述可调钳子存在以下缺陷:—,夹爪难以深入狭窄空间工作,因为活动夹爪、固定夹爪较为短小,若增加长度,则活动夹爪、固定夹爪开启时,固定件和控制杆的夹角较大,难以在深度大、空间小的现场操作。二,活动夹爪无法自动复位,当活动夹爪需要张开时,需要手动拉开固定件和控制杆,在此过程中,完全无机械助力,操作较为困难、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锁紧长杆大力钳,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或者拉簧容易受损、不易节约材料的问题,或者无法在狭窄空间操作、操作费力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自锁紧长杆大力钳,包括固定钳头、活动钳头、钳身、连杆、摇杆、钳柄、开启柄、拉簧及锁紧机构,所述固定钳头固定于所述钳身的前端,所述活动钳头铰接于所述连杆的前端,所述摇杆与所述钳身的中部、所述连杆的后端、所述钳柄的前端铰接,所述锁紧机构设于所述钳身的后部、所述钳柄及开启柄之间,所述连杆和所述钳身均呈杆状结构,且所述连杆和所述钳身平行、靠近;其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导杆、第一压缩弹簧、滑动块、凸轮、调节杆、杆状的旋转臂,所述导杆固定于所述钳身的后部内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滑动块套设在所述导杆上,并且所述第一压缩弹簧驱动所述滑动块向前移动,所述凸轮的下部凸轮面可转动地抵顶在所述导杆表面,所述凸轮的中部铰接于所述滑动块上,并且所述凸轮的上部与所述旋转臂一端铰接,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钳柄,且所述旋转臂的中部凸起一支座,所述调节杆设于所述支座上,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则指向所述凸轮,所述开启柄的前部与所述钳柄铰接并设有向所述滑动块延伸的凸出块;所述连杆的横截面以及所述钳身的横截面均呈U形,且开口相对设置;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钳身前部的内部,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伸入所述连杆内部并与所述活动钳头的后边缘连接,以驱动所述活动钳头向后转动;或者,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伸入所述连杆前端内部并连接于所述连杆前端内部,以驱动所述连杆向后移动。优选地,在所述自锁紧长杆大力钳中,所述摇杆呈弧形板状结构,一端铰接于所述钳身的中部、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钳柄的前端、中部铰接于所述连杆的后端,且所述摇杆朝前凸起。优选地,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伸入所述连杆内部并与所述活动钳头的后边缘连接时,所述活动钳头与所述拉簧连接的边缘区域的两侧同时收缩,形成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上设有通孔,所述拉簧的一端钩挂于所述通孔中。优选地,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伸入所述连杆前端内部并连接于所述连杆前端内部时,所述连杆前端内部设有一个横轴,所述拉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横轴上。优选地,在所述自锁紧长杆大力钳中,所述钳身的尾部设有挡板,所述导杆的后端面抵顶、固定在所述挡板上。优选地,在所述自锁紧长杆大力钳中,所述调节杆为一螺钉,所述螺钉的螺纹部指向所述凸轮,所述螺钉的头部和所述支座之间设有第二压缩弹簧。分析可知,本技术的锁紧机构能够在钳口闭合时锁紧,而且锁紧效果稳定,钳口需要打开时,仅需轻轻按压开启柄即可,操作便捷。此外,本技术设置有拉簧,钳身、连杆的横截面呈U形且开口相对设置,该拉簧一端连接于钳身内部,另一端深入连杆内部后与活动钳头连接或者与连杆内部连接,借此,拉簧大部分位于钳身及连杆中,暴露于钳身、连杆之间空隙的部分十分短小,使得拉簧不易受到外界破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局部剖视或透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钳身、连杆沿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钳身沿线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锁紧长杆大力钳,包括固定钳头、活动钳头、钳身、连杆、摇杆、钳柄、开启柄、拉簧及锁紧机构,所述固定钳头固定于所述钳身的前端,所述活动钳头铰接于所述连杆的前端,所述摇杆与所述钳身的中部、所述连杆的后端、所述钳柄的前端铰接,所述锁紧机构设于所述钳身的后部、所述钳柄及开启柄之间,所述连杆和所述钳身均呈杆状结构,且所述连杆和所述钳身平行、靠近;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导杆、第一压缩弹簧、滑动块、凸轮、调节杆、杆状的旋转臂,所述导杆固定于所述钳身的后部内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滑动块套设在所述导杆上,并且所述第一压缩弹簧驱动所述滑动块向前移动,所述凸轮的下部凸轮面可转动地抵顶在所述导杆表面,所述凸轮的中部铰接于所述滑动块上,并且所述凸轮的上部与所述旋转臂一端铰接,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钳柄,且所述旋转臂的中部凸起一支座,所述调节杆设于所述支座上,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则指向所述凸轮,所述开启柄的前部与所述钳柄铰接并设有向所述滑动块延伸的凸出块;所述连杆的横截面以及所述钳身的横截面均呈U形,且开口相对设置;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钳身前部的内部,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伸入所述连杆内部并与所述活动钳头的后边缘连接,以驱动所述活动钳头向后转动;或者,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伸入所述连杆前端内部并连接于所述连杆前端内部,以驱动所述连杆向后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朱建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