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焕明专利>正文

一种温室废气排放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5711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室废气排放处理装置的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有吸气机(1)、扇叶(2)管道(3)及吸气管路(6),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2)外设有一箱体(4),箱体内注有液体,所述管道的一端与扇叶气口相通,另一端插入到箱体内的液体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设有吸气装置,把烟气或废气吸入到箱体的液体中进行净化处理,确保烟废气全部吸入液体中。吸气管路做成喇叭形,本发明专利技术第一次提出把烟气和其他温室废气中排放的灰尘进行净化处理,对环境的污染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由于箱体内的液体是重量比1∶3盐水,不易结冰。特别适用于北方,而吸气管路顶部进入吸气管路座底部平面10-30cm。可以在吸气管路吸气时产生的气流不会影响吸气管路座底部平时堆积的灰尘,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温室气体排放处理装置,特别涉及的是把烟气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的废气和灰尘进行净化处理的温室废气排放处理机的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工业化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平均减少5.2%,严重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身体健康成为一大公害,如何提高净化率,减少污染环境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公知温室气体排放处理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设计科学,把温室废气、烟气排放后提高净化效果的温室废气排放处理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机包括有吸气机、扇叶、管道及吸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外设有一箱体,箱体内注有液体,所述管道的一端与扇叶气口相通,另一端插入到箱体内的液体中。所述箱体内的液体为盐水,盐水的重量比为1∶3。所述吸气管路设有管座,吸气管路座安装在扇叶口位置,吸气管路安装在吸气管路座内,所述吸气管路顶部进入吸气管路座底部平面10-30CM。所述吸气管路成喇叭形。本专利技术由于设有吸气装置,把烟气或废气吸入到箱体的液体中进行净化处理,确保烟废气全部吸入液体中。吸气管路做成喇叭形,本专利技术第一次提出把烟气和其他温室废气中排放的灰尘进行净化处理,对环境的污染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由于箱体内的液体是重量比1∶3盐水,不易结冰。特别适用于北方,而吸气管路顶部进入吸气管路座底部平面10-30CM。可以在吸气管路吸气时产生的气流不会影响吸气管路座底部平时堆积的灰尘,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有如下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表示了本技术的结构及其实施例,下面再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其实施例的有关细节及工作原理。该机包括有吸气机1、扇叶2、管道3及喇叭形的吸气管路6,所述扇叶2外设有一箱体4,箱体内注有液体,所述管道的一端与扇叶气口相通,另一端插入到箱体内的液体中。所述箱体内的液体为盐水,盐水的重量比为1∶3。所述吸气管路设有管座,吸气管路座安装在扇叶口位置,吸气管路安装在吸气管路座内,所述吸气管路顶部进入吸气管路座底部平面10-30CM。本专利技术工作时,该机在吸气机1启动时,会将烟气或废气从吸气管路6的喇叭口吸入箱体内,然后通过箱体内的盐水液体进行净化过滤后,就不会排入到大气层,从而达到99%以上的烟气废气达到净化处理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温室废气排放处理装置,包括有吸气机(1)、扇叶(2)、管道(3)及吸气管路(6),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2)外设有一箱体(4),箱体(4)内注有液体,所述管道(3)的一端与扇叶(2)气口相通,另一端插入到箱体(4)内的液体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废气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4)内的液体为盐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废气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路(6)设有吸气管路座(5),吸气管路座(5)安装在扇叶口位置,吸气管路(6)安装在吸气管路座(5)内,所述吸气管路(6)顶部进入吸气管路座底部平面10-30C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温室废气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路(6)成喇叭形。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室废气排放处理装置的专利技术,包括有吸气机(1)、扇叶(2)管道(3)及吸气管路(6),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2)外设有一箱体(4),箱体内注有液体,所述管道的一端与扇叶气口相通,另一端插入到箱体内的液体中。本专利技术由于设有吸气装置,把烟气或废气吸入到箱体的液体中进行净化处理,确保烟废气全部吸入液体中。吸气管路做成喇叭形,本专利技术第一次提出把烟气和其他温室废气中排放的灰尘进行净化处理,对环境的污染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由于箱体内的液体是重量比1∶3盐水,不易结冰。特别适用于北方,而吸气管路顶部进入吸气管路座底部平面10-30cm。可以在吸气管路吸气时产生的气流不会影响吸气管路座底部平时堆积的灰尘,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文档编号B01D47/02GK1879945SQ200610050719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1日专利技术者张焕明 申请人:张焕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室废气排放处理装置,包括有吸气机(1)、扇叶(2)、管道(3)及吸气管路(6),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2)外设有一箱体(4),箱体(4)内注有液体,所述管道(3)的一端与扇叶(2)气口相通,另一端插入到箱体(4)内的液体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焕明
申请(专利权)人:张焕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