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行星架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56180 阅读:3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沃尔夫罗姆式无行星架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1),该周转轮系传动装置:包括两个彼此同轴的、能相对彼此转动的壳体部件(5、6),所述壳体部件带有各一个在相关的内侧处的内齿部;包括一个已制齿的太阳轮(25)以及多个已制齿的行星齿轮(31、32),该行星齿轮在太阳轮与内齿部之间滚动并且浮动地受支承,也就是说,不具有行星轮支架上的或类似物上的其他的引导;具有在两个壳体部件之间的一种滚动支承结构,该滚动支承结构的滚动体在如下滚道上周转,该滚道径向地位于至少一个内齿部的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无行星架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定位于一种用于高传动比的沃尔夫罗姆式(Wolfrom’sch)的无行星架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该周转轮系传动装置包括:两个彼此同轴的、能相对彼此转动的壳体部件,所述壳体部件带有各一个在相关内侧处的内齿部;一个已制齿的太阳轮以及多个已制齿的行星齿轮,该行星齿轮在太阳轮与内齿部之间滚动并且浮动地受支承,也就是说不具有其它在行星架或行星轮支架上的引导,而是借助如下方式,即,其端侧在两个平坦的、彼此平行的环形滑动面之间沿所述滑动面滑动,所述滑动面布置在两个壳体部件的端面的内侧处。
技术介绍
这类装置由技术DE9318360U1可知。虽然用在那里公开的紧凑的传动装置可以获得大的减速比或传动比。在那里也公开了一种待固定的壳体部件和一个能相对前者转动的壳体部件;但在这两个壳体部件之间不存在低磨损的转动支承,而是总是存在一种伴随着摩擦的滑动支承,从而使这种传动装置只能有很短的运行寿命。公开文本DE4224850A1示出了一种与之相反的实施形式。但在此不存在由两件式的壳体,而是仅存在唯一一个可固定的壳体,该壳体带有两根连接轴或空心连接轴。这些(空心)轴借助低摩擦的滚动轴承或支承在壳体上或彼此支承,但径向地靠近转动轴线地支承在相对行星齿轮轴向错开的区域中。这种类型的支承引起传动装置的轴向结构高度提高,这在很多应用情形下是不期望的。
技术实现思路
由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造成作为本专利技术动因的问题,即,以如下方式改进方案改进此类周转轮系传动装置,使得可以获得很长的运行寿命,而同时传动装置的结构高度要最小,以便例如可以根据转动驱动器的类型来使用。一个优选的应用领域在此应当为大型设备部件的转动驱动器,例如在起重机、挖掘机等的转盘轴承的框架内,在此除了大扭矩外,还有巨大的轴向力和/或倾覆力矩主导。该问题通过在两个壳体部件之间的滚动支承结构得到解决,该滚动支承结构的滚动体在如下滚道上周转(umlaufen),该滚道径向地位于至少一个内齿部的外部,以及位于两个壳体侧的用于引导行星齿轮的滑动面之间的轴向高度上。通过将滚动支承结构在与行星齿轮一样的轴向高度上布置,径向地在包围这些行星齿轮的内螺纹外部,传动装置的结构高度不必提高。同时,滚动体与旋转轴线的大的径向间距提供了最佳的前提条件,以便基于有利的杠杆比也可靠地将大的倾覆力矩引导开。此外,在滚动体的径向间距扩大的情况下,那里的圆周也相对大,从而相对多的滚动体已经可以布置在唯一的列中,所述滚动体总体上可以承接并且在所述圈之间传递很大的轴向力。借助按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装置可以产生极大的传动比或减速比,例如以1:500至约1:1000的数量级。由此可以一方面以较小的驱动马达施加极大的扭矩;另一方面传动装置以如下的方式设计,即,该传动装置具有自锁的特性,并且额外的制动器可以是不必要的。借助如下方式,即,传动装置取消了行星架,也就是行星轮支架,在由一个和/或多个滚动体滚道包围的圆柱内部不安置行星架,并且由此轴向结构高度减小至行星齿轮的长度附加两个壳体端侧的长度。同时滚动支承结构在巨大的轴向力和径向力以及倾覆力矩主导的情况下,提供比在两个壳体部件之间的滑动支承结构高多倍的运行寿命。当两个壳体部件具有各一个至少部分平坦的内端面时,行星齿轮在所述内端面之间受引导,行星齿轮以其端侧分别贴靠在两个壳体部件中的一个内端侧处,但其中,行星齿轮相对两个壳体部件的相对周转速度是不同的,从而使得在行星齿轮的两个端侧上出现不同的滑动速度。滑动面可以选择性地由壳体端部板本身构成,其中,在此推荐,对这些壳体端部板进行平整,例如抛光,或可以在其上设例如由特氟龙或其它光滑的并且同时耐磨的材料制成的覆层或衬垫。已证实有利的是,至少一个壳体部件,优选两个壳体部件,具有罐式或壳罩式的造型,该造型带有大致平坦的端侧和连接在其外部边缘上的、大致呈圆柱形的侧面。这种壳体单元一方面用于连接在基座、底盘或其它设备部件或机器部件上,另一方面也可以如在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中那样承担了齿圈的功能。另一方面,至少一个壳体部件具有盖式的造型,带有环绕的、相对其外部边缘径向向内错开的挡边(Schürze)。这种几何形状尤其适合于与前述罐式或壳罩式的壳体部件组合,更确切地说以如下的方式组合,即,使得挡边完全地或部分地陷入罐式或壳罩式的壳体部件中。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改进方案在于,两个能相对彼此转动的壳体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优选两个,具有平坦的端面用于连接到基座、底盘或连接到其它机器部件或设备部件上。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连接面大面积地且摩擦配合地按压到待连接的机器部件或设备部件上,由此使传动装置同时相对相关的机器或设备部件取向。一种有利的构造准则规定,一个或优选两个连接面具有冠冕状围绕旋转轴线分布地布置的钻孔,优选是配设内螺纹的盲孔,以便固定在机器部件或设备部件上。嵌接在其中的螺栓将相关的壳体部件固定地对基座、底盘或其它机器部件和设备部件张紧。已证明可行的是,钻孔,尤其是盲孔,在两个连接面中分别具有不同的相对旋转轴线的径向间距。这个特征对应如下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带有罐式壳体部件并且带有盖式的、带有径向向内错开的挡边的壳体部件。在这些情况下,盲孔可以一侧加工在挡边内,另一侧加工在从外部包围挡边的侧面中。两个能相对彼此转动的壳体部件应当例如借助密封圈彼此密封,密封圈固定在壳体部件上,并且该密封圈的密封唇弹性地按压到另外的壳体部件上。该布置方案提供其它优势,其中,滚动支承结构具有两个能相对彼此转动的圈,滚动体在所述两个圈之间滚动。为此目的,可以再每一个圈中分别设一个或多个滚道以引导在其中滚动的滚动体。滚道可以直接加工在相关的圈-基体中。可以如下地继续改进这种实施形式,即,能彼此转动的圈分别形成壳体壳罩的一部分,从而使多个功能合并在一个构件中:连接或固定在机器部件或设备部件上;防止受损和异物颗粒侵入;拦住填入的润滑剂,优选润滑脂,必要时也可以是润滑油;加固壳体;转动支承结构;内部制齿的齿圈。在本专利技术的框架内,滚动支承结构的能相对彼此转动的圈与各一个端侧的板集成或连接,尤其是螺栓连接。这个板优选用于支承或引导壳体的能运动的部件。滚动支承结构优选在两个能相对彼此转动的圈或壳体部件之间如下方式地按径向轴承类型构造,即,滚动支承结构能承接径向力、轴向力和倾覆力矩。已证实可行的是,滚动支承结构单列式或多列式地在两个能相对彼此转动的圈或壳体部件之间构成。在多列式的实施形式中、在滚动体的横截面必要地变小时,承载力会得到提高。根据实施形式,滚动支承结构可以在两个能相对彼此转动的圈或壳体部件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滚珠列。滚珠具有双凸(doppeltkonvex)的表面并且连同在横截面方面与之大致互补地构造的双凹(doppeltkonkav)的滚道一起,既承接径向力,又承接轴向力和倾覆力矩,并且将它们从一个圈传递到另一个圈。但在使用多列滚动体时,如下也是可能的,即,将一列或多列的滚动体构成为滚子。至少一个壳体部件应当具有封闭的端侧,尤其是不具有输入或输出轴的穿透部或穿出部。由此也在严酷的运行中,在这个部位上排除异物颗粒对壳体的侵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特征在于,能相对彼此转动的圈或壳体部件具有各一个内齿部。它们由此成为传动装置的功能性组成部分。用于滚动支承结构的滚动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无行星架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0.06 DE 102009048429.9;2009.10.13 DE 10200901.沃尔夫罗姆式无行星架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包括:两个相对彼此同轴的、能相对彼此转动的、带有各一个在相关的内侧处的内齿部的壳体部件;已制齿的太阳轮;以及多个已制齿的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在所述太阳轮与所述内齿部之间滚动并且浮动地受支承,也就是说,不具有行星轮支架,而是使所述行星齿轮的端侧在两个平坦的、相对彼此平行的环形滑动面之间沿着所述滑动面滑动,所述滑动面布置在这两个壳体部件的端面的内侧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壳体部件之间的滚动支承结构,所述滚动支承结构的滚动体在滚道上周转,所述滚道a)径向地位于至少一个内齿部的外部,以及b)处在壳体的两个用于引导所述行星齿轮的滑动面之间的轴向高度上,其中,所述已制齿的太阳轮c)具有短于在两个壳体封闭板之间的间距的轴向延伸,d)并且在与用于驱动马达的连接部相对的面处通过滚动轴承被支撑在罐式的支承体上,所述支承体与对侧的壳体封闭板连接。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壳体部件具有罐式或壳罩式的造型。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壳体部件具有盖式的造型,带有环绕的、相对其边缘径向向内错开的挡边。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两个能相对彼此转动的壳体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平坦的端面,用于连接到基座或底盘上。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连接面具有冠冕状围绕旋转轴线分布地布置的钻孔,目的在于固定在基座或底盘上。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支承结构具有两个能相对彼此转动的圈,所述滚动体在所述圈之间滚动。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相对彼此转动的圈分别形成壳体壳罩的一部分。8.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支承结构的所述能相对彼此转动的圈与各一个端侧的板集成或连接。9.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支承结构在所述两个能相对彼此转动的圈或壳体部件之间按照径向轴承的方式构造。10.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支承结构在所述两个能相对彼此转动的圈或壳体部件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滚珠列和/或滚子列。11.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壳体部件具有封闭的端侧。12.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相对彼此转动的圈或壳体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内齿部。13.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能相对彼此转动的圈或壳体部件的至少一个的内侧处安装着额外的具有内齿部的圈。14.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能相对彼此转动的圈或壳体部件上的内齿部具有一致的分度圆直径。15.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壳体部件的内齿部的齿数zH1、zH2之间存在齿数差Δz=|zH1-zH2|:Δz=|zH1-zH2|≥1。16.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壳体部件的内齿部的齿数zH1、zH2之间的所述齿数差Δz=|zH1-zH2|等于或小于所述行星齿轮的数量p:Δz=|zH1-zH2|≤p。17.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壳体部件的内侧处的齿部具有由分度圆直径d与齿距ρ得出的不同的商:Δ(d/ρ)=|dH1/ρH1-dH2/ρH2|>0。18.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壳体部件的内侧处的齿部在其分度圆直径dH1、dH2和/或其齿距ρH1、ρH2方面彼此不同,因而满足下列不等式:1/π≤Δ(d/ρ)=|dH1/ρH1-dH2/ρH2|≤p/π。19.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周转轮系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壳体部件的内侧处的齿部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贝图斯·弗兰克
申请(专利权)人:IMO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