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料口设有气囊的集装箱内衬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51072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料口设有气囊的集装箱内衬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袋的出料口处设有充满气后使出料口向内衬袋内部形成锥体形状的气囊。所述气囊位于内衬袋出料口的两侧,集装箱内衬袋出料口端两底角处;充满气后气囊呈立体三角形,并充满两底角,气囊同物料的接触面形成锥体状,该锥体的顶部位于集装箱内衬袋的出料口处。该集装箱内衬袋,在卸货即将完毕时对两侧气囊充气(两侧气囊可设有充气孔),冲满后出料口处会呈锥体形状,这样残留物就会向出料口集中,卸料就会更加完全,不会有残留,同时也使得下料更顺畅。另外,由于其结构简单,不仅便于生产,而且成本非常低廉,适于广泛推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出料 口设有气囊的集装箱内衬袋。
技术介绍
目前集装箱内衬袋这种包装形式已经逐渐在国内市场上开始使用,集装箱内衬袋是针对于粉末状、颗粒状非危险品货物而设计出来的包装物。现有的集装箱内衬袋是由PP薄膜和PE编织布两种材质构成的,是和集装箱内腔大小一致的长方体,在内衬袋袋体上设有进料口、出料口、回尘口,用于装卸之用。但是由于现有集装箱内衬袋的样式和种类相对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种类粉末状、颗粒状货物对装卸包装的要求。尤其是在卸料时,由于现有集装箱内衬袋的出料口和内衬袋底部具有一定空间,在卸料时往往会有残留货物,同时在卸货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出料口堵料的现象,大大影响卸货效率。所以一种新型的集装箱内衬袋急需被研制,已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制一种出料口设有气囊的集装箱内衬袋。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出料口设有气囊的集装箱内衬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袋的出料口处设有充满气后使出料口向内衬袋内部形成锥体形状的气囊。所述气囊位于内衬袋出料口的两侧,集装箱内衬袋出料口端两底角处;充满气后气囊呈立体三角形,充满气后气囊充满两底角,气囊同物料的接触面形成锥体状,该锥体的顶部位于集装箱内衬袋的出料口处。所述气囊设有充放气孔。所述内衬袋在袋口和袋口对应一侧各有一层PP编织布,用于增强两端的强度。本技术所提供的集装箱内衬袋,在卸货即将完毕时对两侧气囊充气(两侧气囊设有充气孔),冲满后出料口处会呈锥体形状,这样残留物就会向出料口集中,卸料就会更加完全,不会有残留,同时也使得下料更顺畅。另外,由于其结构简单,不仅便于生产,而且成本非常低廉适于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左视图;图3为图I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出料口 I两侧设有气囊2的集装箱内衬袋,内衬袋是PE薄膜或PP编织布材质。在所述内衬袋的出料口 I处设有充满气后使出料口 I向内衬袋内部形成锥体形状的气囊2。所述气囊2可以位于内衬袋出料口 I的两侦牝充满气后使内衬袋出口向内呈现锥形,便于内衬袋内的物料卸货。当气囊2充满气后,位于出料口 I两侧边角的残留货物会向出料口 I聚集,使卸货更加完整,没有残留。如图I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囊位于内衬袋出料口 I的两侧,集装箱内衬袋出料口端两底角处;充满气后气囊呈立体三角形,充满气后气囊充满两底角,气囊同物料的接触面形成锥体状,该锥体的顶部位于集装箱内衬袋的出料口 I处。内衬袋在袋口和袋口对应一侧各有一层PP编织布,用于增强两端的强度。为使集装箱内衬袋的装载效率更高所述气囊设有充放气孔,在卸料是对气囊进行充气,辅助卸料,卸料完毕后将气体放出,整理好内衬袋,待继续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料口设有气囊的集装箱内衬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袋的出料口处设有充满气后使出料口向内衬袋内部形成锥体形状的气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出料口设有气囊的集装箱内衬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位于内衬袋出料口的两侧,集装箱内衬袋出料口两端底角处;充满气后气囊呈立体三角形,并充满两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丰杰杜昕宁刘世海赵宇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因泰化工品物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