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丝杠副支撑结构,尤其是一种超长丝杠移动式支撑机构。
技术介绍
丝杠副是一种可将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的由丝杠与丝母组合成的螺旋传动部件,由于其工作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机床的直线执行部件。公知的丝杠副一般通过丝杠支座和丝杠支座中的轴承对丝杠两端形成支撑和预拉伸预紧,然而随着大型车床及龙门加工中心的日益发展,特别是加工设备的Y轴行程越来越大,若仍采用现有的技术方案仅仅依靠丝杠支座对丝杠两端的支撑及两端进行预拉伸预紧无法满足对应大行程的超长丝杠的应用需求。超长丝杠由于其自重很大在使用时会产生挠曲变形,表现为高速旋转时的摆动现象,从而影响设备的加工精度以及丝杠本身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超长丝杠支撑方式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旨在改善超长丝杠在使用时因自重产生挠曲变形的超长丝杠移动式支撑机构。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超长丝杠移动式支撑机构,包括驱动装置、丝杠I、丝母2和滑座3,所述丝杠I两端通过丝杠支座固定,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丝杠I连接并驱动所述丝杠I旋转,所述丝母2啮合于所述丝杠I上并形成丝杠副,所述滑座3连接于所述丝母2上,其中,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长丝杠移动式支撑机构,包括驱动装置、丝杠(I)、丝母(2)和滑座(3),所述丝杠(I)两端通过丝杠支座固定,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丝杠(I)连接并驱动所述丝杠(I)旋转,所述丝母(2)啮合于所述丝杠(I)上并形成丝杠副,所述滑座(3)连接于所述丝母(2)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相对于所述丝杠(I)滑动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对所述丝杠(I)形成支撑,所述支撑架随所述滑座(3)滑动。2.如权利要求I所述超长丝杠移动式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主要由直线轨(40)、第一支座(41)、第二支座(42)和连杆(43)形成; 所述第一支座(41)套在所述丝杠(I)上,并且位于所述滑座(3) —侧所述滑座(3)与所述丝杠支座之间,所述第二支座(42)套在所述丝杠(I)上设于所述滑座(3)另一侧所述滑座(3)与所述丝杠支座之间; 所述连杆(43)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座(41)与所述第二支座(42),使所述第一支座(41)和所述第二支座(42)形成平行结构; 所述第一支座(41)与所述直线轨(40)连接并于所述滑座(3)移动方向形成移动副; 所述第一支座(42)与所述直线轨(40)连接并于所述滑座(3)移动方向形成移动副。3.如权利要求2所述超长丝杠移动式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41)主要由支撑块I (411)和压紧块I (412)形成; 所述支撑块I (411)与所述直线轨(40)连接,所述压紧块I (412)与所述支撑块I(411)连接; 所述压紧块I (412)与所述支撑块I (411)连接处设有半圆柱形凹槽,所述支撑块I(411)与所述压紧块I (412)连接处设有半圆柱形凹槽,所述支撑块I (411)的半圆柱形凹槽与所述压紧块I (412)的半圆柱形凹槽形拼合形成圆柱形第一丝杠穿孔(410),所述丝杠Cl)由所述第一丝杠穿孔(410)中穿过。4.如权利要求2所述超长丝杠移动式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座(42)主要由支撑块II (421)和压紧块II (422)形成; 所述支撑块II (421)与所述直线轨(40)连接,所述压紧块II (422)与所述支撑块II(421)连接; 所述压紧块II (422)与所述支撑块II (421)连接处设有半圆柱形凹槽,所述支撑块II(421)与所述压紧块II (422)连接处设有半圆柱形凹槽,所述支撑块II (421)的半圆柱形凹槽与所述压紧块II (422)的半圆柱形凹槽形拼合形成圆柱形第二丝杠穿孔(420),所述丝杠(I)由所述第二丝杠穿孔(420)中穿过。5.如权利要求2所述超长丝杠移动式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43)主要由第一连杆(431)和第二连杆(432)形成; 所述第一连杆(431) —端与所述第一支座(41)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432)—端与所述第二支座(42)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431)背向所述第一支座(4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432)背向所述第二支座(42)的一端通过螺母(433)连接。6.如权利要求3所述超长丝杠移动式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I(411)与所述直线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涛,张学坤,付金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一精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