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切割设备技术领域,特涉及刀片切管机,包括有机架、模具轴,机架上设有主轴箱、外切刀装置、轴向驱动装置以及靠轮装置,主轴箱连接有中空主轴,模具轴一端穿过主轴与轴向驱动装置连接,其另一端连接有内切刀,模具轴与主轴轴向滑动连接并随主轴同步转动,靠轮装置和外切刀装置分别位于内切刀两侧,操作时,将工件套在模具轴上,靠轮装置将工件和模具轴压在一起,转动主轴,模具轴随主轴同步转动带动工件一起转动,同时内切刀与外切刀装置配合将工件切断,然后模具轴在轴向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在主轴内部做轴向运动,将还套在模具轴上已经切断的工件自动退下,完成自动切断和自动退料工作,整个操作过程无需人工退料,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切割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刀片切管机。技术背景现在切圆形薄壁金属管材的的机械,主要采用圆形锯片或圆形切刀做为切割工具进行切割的,采用圆形锯片做为切割工具的机器,很容易实现自动化,但是锯片损耗严重,而且切割噪音大,工作效率低,切口的质量也不好,采用圆形切刀做为切割工具的机器,切刀损耗少,切割噪音小,切口的质量也好,但是很难实现自动化。现有的切管机只能够通过人工将工件套入模具轴,当工件切断后,再由人工将多余的材料移开,然后取出工件,一般工件都是圆形金属管材,长度一般为3-6米,而每切割一次的长度为几十至一二百毫米不等,一条管材要重复多次才能够切割完成,工作效率低,浪费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自动化的刀片切管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刀片切管机,包括有机架、模具轴,所述机架上设有主轴箱、外切刀装置、轴向驱动装置以及用于顶压支撑工件的靠轮装置,主轴箱连接有中空主轴,模具轴一端穿过主轴与轴向驱动装置连接,其另一端连接有与外切刀装置配合切断工件的内切刀,模具轴与主轴轴向滑动连接并随主轴同步转动,靠轮装置和外切刀装置分别位于内切刀两侧。所述外切刀装置包括外切刀、外切刀座、外切刀驱动气缸,外切刀通过外切刀轴转动设置在外切刀座上,外切刀座通过第一导轨滑动设置在机架上,外切刀驱动气缸设置在机架上,外切刀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与外切刀座连接,外切刀与内切刀对应设置。所述靠轮装置包括靠轮、靠轮座、靠轮驱动气缸,靠轮通过靠轮轴转动设置在靠轮座上,靠轮座通过第二导轨滑动设置在机架上,靠轮驱动气缸设置在机架上,靠轮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与靠轮座连接,靠轮与内切刀对应设置。所述靠轮有两个,两个靠轮上下设置。所述主轴上设置有定位套。所述模具轴与主轴内壁之间为间隙配合,模具轴与主轴之间通过导向平键、花键或者轴端离合器连接。所述轴向驱动装置为轴向驱动气缸,轴向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与模具轴连接。所述主轴箱上设置有与外部电机连接且用于驱动主轴转动的皮带轮。所述模具轴上设有弹力胶,弹力胶靠近内切刀位置处。所述机架上开设有供工件脱落通过的槽孔。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包括有机架、模具轴,所述机架上设有主轴箱、外切刀装置、轴向驱动装置以及用于顶压支撑工件的靠轮装置,主轴箱连接有中空主轴,模具轴一端穿过主轴与轴向驱动装置连接,其另一端连接有与外切刀装置配合切断工件的内切刀,模具轴与主轴轴向滑动连接并随主轴同步转动,靠轮装置和外切刀装置分别位于内切刀两侧,操作时,将工件套在模具轴上,靠轮装置将工件和模具轴压在一起,转动主轴,模具轴随主轴同步转动带动工件一起转动,同时内切刀与外切刀装置配合将工件切断,然后模具轴在轴向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在主轴内部做轴向运动,将还套在模具轴上已经切断的工件自动退下,完成自动切断和自动退料工作,如此重复以上动作,整个操作过程无需人工退料,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I 3所示,刀片切管机,包括有机架I、模具轴2,所述机架I上设有主轴箱3、外切刀装置4、轴向驱动装置5以及用于顶压支撑工件的靠轮装置6,主轴箱3连接有中空主轴31,模具轴2 —端穿过主轴31与轴向驱动装置5连接,其另一端连接有与外切刀装置4配合切断工件的内切刀7,模具轴2与主轴31轴向滑动连接并随主轴31同步转动,靠轮装置6和外切刀装置4分别位于内切刀7两侦牝操作时,将工件套在模具轴2上,靠轮装置6将工件和模具轴2压在一起,转动主轴31,模具轴2随主轴31同步转动带动工件一起转动,同时内切刀7与外切刀装置4配合将工件切断,然后模具轴2在轴向驱动装置5的作用下,在主轴31内部做轴向运动,将还套在模具轴2上已经切断的工件自动退下,完成自动切断和自动退料工作,如此重复以上动作,整个操作过程无需人工退料,提高生产效率。其中,所述主轴31上设置有定位套311,该定位套311用于调节套设在模具轴2上的工件的长度。所述模具轴2与主轴31内壁之间为间隙配合,模具轴2与主轴31之间通过导向平键、花键或者轴端离合器连接。所述模具轴2上设有弹力胶21,弹力胶21靠近内切刀7位置处。所述模具轴2与主轴31为同轴心结构。 所述靠轮装置6包括靠轮61、靠轮座62、靠轮驱动气缸63,靠轮61通过靠轮轴64转动设置在靠轮座62上,靠轮座62通过第二导轨65滑动设置在机架I上,靠轮驱动气缸63设置在机架I上,靠轮驱动气缸63的输出端与靠轮座62连接,靠轮61与内切刀7对应设置,当工件套设在模具轴2上后,靠轮驱动气缸63驱动靠轮座62沿第二导轨65滑动,使得靠轮座62上的靠轮61移到到与工件接触,将工件和模具轴2压在一起。本实施例中,所述靠轮61有两个,两个靠轮61上下设置,如此使得本结构更紧凑。所述外切刀装置4包括外切刀41、外切刀座42、外切刀驱动气缸43,外切刀41通过外切刀轴44转动设置在外切刀座42上,外切刀座42通过第一导轨45滑动设置在机架I上,外切刀驱动气缸43设置在机架I上,外切刀驱动气缸43的输出端与外切刀座42连接,外切刀41与内切刀7对应设置,当工件与模具轴2 —起转动时,外切刀座42在外切刀驱动气缸43的驱动下沿第一导轨45滑动,外切刀座42的外切刀41移至接触工件,工件的旋转会带动外切刀41旋转,随着外切刀41的旋转其刀刃切入工件,外切刀41刀刃与内切刀7刀刃配合将工件切断。所述轴向驱动装置5驱动模具轴2做轴向运动,其中,轴向驱动装置5为轴向驱动气缸,轴向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与模具轴2连接。所述主轴箱3上设置有与外部电机连接的皮带轮32,通过外部电机驱动皮带轮32带动主轴31转动。所述机架I上开设有供工件脱落通过的槽孔11。以下详述本技术工作原理将工件套在模具轴2上,由定位套311限制套在模具轴2上工件的长度,靠轮61在靠轮驱动气缸63作用下移动到与工件接触,将工件和模具轴2压在一起,外部电机驱动皮带轮32带动主轴31转动,模具轴2随主轴31同步转动并带动工件一起转动,然后外切刀41在外切刀驱动气缸43作用下移动到与工件接触,工件的转动会带动外切刀41转动, 随着外切刀41继续转动,外切刀41将其刀刃切入工件,与内切刀7的刀刃配合将工件切断,此时主轴31停止转动,靠轮61在靠轮驱动气缸63的驱动下复位,外切刀41在外切刀驱动气缸43的驱动下复位,模具轴2在轴向驱动装置5的作用下,在主轴31内部做轴向运动,将还套在模具轴2上已经切断的工件褪下,然后复位,将带切割工件重新套上模具轴2,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如此整个操作过程无需人工退料,实现自动退料目的,节约人力,提高生产效率,且本技术配合自动送料装置,便能够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刀片切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I)、模具轴(2),所述机架(I)上设有主轴箱(3)、外切刀装置(4)、轴向驱动装置(5)以及用于顶压支撑工件的靠轮装置¢),主轴箱(3)连接有中空主轴(31),模具轴(2) —端穿过主轴(31)与轴向驱动装置(5)连接,其另一端连接有与外切刀装置(4)配合切断工件的内切刀(7),模具轴(2)与主轴(31)轴向滑动连接并随主轴(31)同步转动,靠轮装置(6)和外切刀装置⑷分别位于内切刀(7)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刀片切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切刀装置(4)包括外切刀(41)、外切刀座(42)、外切刀驱动气缸(43),外切刀(41)通过外切刀轴(44)转动设置在外切刀座(42)上,外切刀座(42)通过第一导轨(45)滑动设置在机架(I)上,外切刀驱动气缸(43)设置在机架(I)上,外切刀驱动气缸(43)的输出端与外切刀座(42)连接,外切刀(41)与内切刀(7)对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刀片切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轮装置(6)包括靠轮(61)、靠轮座¢2)、靠轮驱动气缸(63),靠轮¢1)通过靠轮轴¢4)转动设置在靠轮座¢2)上,靠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咸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亚峰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