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雅萍专利>正文

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47977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5: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其包含一绝缘本体、二固定端子、一盖体及多个连接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底板、二纵向墙以及一容置空间,该底板设有二插接槽,该插接槽与该纵向墙间具有一第一间距,该固定端子设置于该插接槽,该固定端子具有一扣接部,该扣接部凸出于该底板的一上表面,且该扣接部与该纵向墙间具有一横向间距,该盖体具有一压合表面、二侧面、二限位凸部、二个分别设置于各该限位凸部的扣接槽及二个分别在各该扣接槽中的扣接杆,该扣接槽与该侧面间具有一第二间距,该扣接部扣接于该扣接杆,该些连接端子插设于该绝缘本体。藉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增加该盖体压合该绝缘本体的压合强度,以防止排线脱落,以及防止该盖体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ー种防止盖体变形、排线脱落及增加压合強度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请參阅图13所示,是ー种现有习知电连接器结合一排线的组合结构的立体图。一种现有习知的电连接器10,其包含有ー绝缘本体11、ー盖体12及多个端子13,该绝缘本体11具有一底板I Ia及ニ侧墙Ilb,该些端子13设置于该绝缘本体11的该底板Ila,各该侧墙Ilb设有ー卡槽11c,该盖体12具有ニ侧面12a及ニ个分别凸出于该侧面12a的凸点12b,当该盖体12盖合于该绝缘本体11时,该盖体12的该凸点12b卡入该绝缘本体11的该卡槽11c,但由于该凸点12b是设于该盖体12的该侧面12a,因此当该盖体12或该绝缘本体 11的各该侧墙11b,因环境温度变化而造成弯曲变形时,该盖体12的该凸点12b将无法扣接各该侧墙Ilb的该卡槽11c,因此常发生排线与该电连接器10电性连接失败的问题,并且由于该凸点12b是设于该盖体12的该侧面12a,因此当该盖体12盖合于该绝缘本体11时,其该盖体12压合该绝缘本体11的压合强度较差,排线容易脱离该电连接器10,而导致电性连接失败。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连接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歩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ー种新型结构的电连接器,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先前技术所存在的盖体或纵向墙变形,而造成盖体无法扣接于纵向墙使得排线与电连接器电性连接失败的问题,而提供ー种新型结构的电连接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增加该盖体压合该绝缘本体的压合强度,以防止排线脱落,以及防止该盖体变形,非常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含ー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底板、ニ纵向墙以及一容置空间,该底板包含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及ニ插接槽,各该纵向墙设置于该上表面,该容置空间位于该ニ纵向墙之间,各该插接槽分别设置于该底板的ニ侧,且各该插接槽的一外侧边与各该纵向墙间具有一第一间距,各该插接槽并连通该容置空间;ニ固定端子,分别插设于该插接槽,各该固定端子具有ー扣接部,该扣接部凸出于该底板的该上表面,且该扣接部与各该纵向墙间具有一横向间距;ー盖体,设置于该绝缘本体的该容置空间,该盖体具有ー压合表面、ニ侧面、ニ凸设于该压合表面ニ侧的限位凸部、ニ个分别设置于各该限位凸部的扣接槽及ニ个分别在各该扣接槽中的扣接杆,各该扣接槽的一外侧边与各该侧面间具有一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不大于该横向间距,各该固定端子的该扣接部容置于该扣接槽且扣接于各该扣接槽中的该扣接杆;以及多个连接端子,插设于该绝缘本体,各该连接端子具有一第一导接端及一第二导接端,且该第一导接端显露于该容置空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ー步实现。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各该固定端子 另具有一限位部,该扣接部与该限位部间具有一容置槽,该扣接杆容置于该容置槽,且各该固定端子的该扣接部与该扣接槽的侧壁具有ー让位空间。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扣接部具有一扣接凸点,该扣接凸点朝向该限位部且位于该容置槽中。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上表面ニ侧设有ニ凹槽,各该凹槽分别位于该底板的ニ侧,且各该插接槽贯穿各该凹槽。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各该凹槽包含一第一凹部及一第二凹部,各该固定端子的该扣接部位于该第一凹部及该第二凹部之间。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第一凹部具有一第一底面,该第二凹部具有一第二底面,该第二底面高于该第一底面。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盖体的各该限位凸部具有一第一顶面及一第二顶面,该第一顶面高于该第二顶面,且该第一顶面朝向该第一凹部的该第一底面,该第二顶面朝向该第二凹部的该第二底面。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扣接槽位于该第一顶面及该第二顶面之间。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第二底面及该第二顶面为ー倾斜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含ー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底板、ニ纵向墙以及一容置空间,该底板包含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及ニ插接槽,各该纵向墙设置于该上表面,该容置空间位于该ニ纵向墙之间,各该插接槽分别设置于该底板的ニ侧,各该插接槽并连通该容置空间;ニ固定端子,分别插设于该插接槽,各该固定端子具有ー扣接部,该扣接部凸出于该底板的该上表面,且该扣接部与各该纵向墙间具有一横向间距;ー盖体,设置于该绝缘本体的该容置空间,该盖体具有ー压合表面、ニ侧面、ニ凸设于该压合表面ニ侧的限位凸部、ニ个分别设置于各该限位凸部的扣接槽及ニ个分别在各该扣接槽中的扣接杆,各该扣接槽的一外侧边与各该侧面间具有ー间距,各该固定端子的该扣接部容置于该扣接槽且扣接于各该扣接槽中的该扣接杆;以及多个连接端子,插设于该绝缘本体。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藉由各该插接槽的该外侧边与各该纵向墙的第一间距,使得各该固定端子插设于该插接槽时,各该固定端子的该扣接部凸出于该底板的该上表面,且该扣接部与各该纵向墙间具有一横向间距,并且在该盖体相对设置各该扣接槽,且各该扣接槽的该外侧边与各该侧面间的该第二间距不大于该横向间距,因此当该盖体盖合于该绝缘本体时,该扣接部扣接于各该扣接槽中的该扣接杆,其可以避免现有习知技术的盖体或纵向墙变形,而造成盖体无法扣接于纵向墙使得排线与电连接器电性连接失败的问题,并且本专利技术由于该各该扣接槽与各该侧面间具有该第二间距,因此当该盖体盖合于该绝缘本体时,其可增加该盖体压合绝缘本体的压合强度,以防止排线脱落。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ー种电连接器,其包含ー绝缘本体、ニ固定端子、ー盖体及多个连接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底板、ニ纵向墙以及一容置空间,该底板设有ニ插接槽,该插接槽与该纵向墙间具有一第一间距,该固定端子设置于该插接槽,该固定端子具有ー扣接部,该扣接部凸出于该底板的一上表面,且该扣接部与该纵向墙间具有一横向间距,该盖体具有ー压合表面、ニ侧面、ニ限位凸部、ニ个分别设置于各该限位凸部的扣接槽及ニ个分别在各该扣接槽中的扣接杆,该扣接槽与该侧面间具有一第二间距,该扣接部扣接于该扣接杆,该些连接端子插设于该绝缘本体。本专利技术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该电连接器的组合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该电连接器的组合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该电连接器的组合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该电连接器与一排线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底板、二纵向墙以及一容置空间,该底板包含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及二插接槽,各该纵向墙设置于该上表面,该容置空间位于该二纵向墙之间,各该插接槽分别设置于该底板的二侧,且各该插接槽的一外侧边与各该纵向墙间具有一第一间距,各该插接槽并连通该容置空间; 二固定端子,分别插设于该插接槽,各该固定端子具有一扣接部,该扣接部凸出于该底板的该上表面,且该扣接部与各该纵向墙间具有一横向间距; 一盖体,设置于该绝缘本体的该容置空间,该盖体具有一压合表面、二侧面、二凸设于该压合表面二侧的限位凸部、二个分别设置于各该限位凸部的扣接槽及二个分别在各该扣接槽中的扣接杆,各该扣接槽的一外侧边与各该侧面间具有一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不大于该横向间距,各该固定端子的该扣接部容置于该扣接槽且扣接于各该扣接槽中的该扣接杆;以及 多个连接端子,插设于该绝缘本体,各该连接端子具有一第一导接端及一第二导接端,且该第一导接端显露于该容置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固定端子另具有一限位部,该扣接部与该限位部间具有一容置槽,该扣接杆容置于该容置槽,且各该固定端子的该扣接部与该扣接槽的侧壁具有一让位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扣接部具有一扣接凸点,该扣接凸点朝向该限位部且位于该容置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上表面二侧设有二凹槽,各该凹槽分别位于该底板的二侧,且各该插接槽贯穿各该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雅萍
申请(专利权)人:林雅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