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芃专利>正文

一种肾内科透析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46007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3:40
一种肾内科透析管装置,包括有前端口、前端部微型传感器、管体、中部微型传感器和后端口。管体是主体件,整体呈内科圆管状结构,管体的前端设置有前端口,管体的后端设置有后端口,在靠近前端口的管体内,设置有前端部微型传感器,在管体中部位置的管体内,设置有中部微型传感器。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行肾内科透析操作时,具体在将管子的前端插入到人体内时,首先可以通过前端部微型传感器传感管子进入人体内的具体状态,通过作为第二个传感器的中部微型传感器可以传感管子具体的工作状态,通过一前一后两个微型传感器,可以更确切地对人体内的情况进行观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确保透析工作的正常进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肾内科医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肾内科透析管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市售的现有技术的肾内科用透析管,仅作为透析单一功能的导管使用,当透析过程中发生漂移、管内堵塞或者其他的异常情况时,并不能被及时地发现,主要依靠医护人员在进行透析的过程中细心观察,而且只有在有经验的医护人员观察后才能发现,这样势必给病人造成了痛苦和损失,也给医护人员的透析操作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肾内科透析管装置,可以实时地反映透析管的具体状况,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加快速地作出判断,确保透析工作的正常进行。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肾内科透析管装置,包括有前端口、前端部微型传感器、管体、中部微型传感器和后端口。管体是本技术的主体件,整体呈内科圆管状结构,管体的前端设置有前端口,管体的后端设置有后端口,在靠近前端口的管体内,设置有前端部微型传感器,在管体中部位置的管体内,设置有中部微型传感器。在使用本技术所述一种肾内科透析管装置进行肾内科透析操作时,具体在将管子的前端插入到人体内时,首先可以通过前端部微型传感器传感管子进入人体内的具体状态,通过作为第二个传感器的中部微型传感器可以传感管子具体的工作状态,通过一前一后两个微型传感器,可以更确切地对人体内的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有异常的情况,两个微型传感器则可以不同的部位和形式将具体的状况传输到外部,方便医生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肾内科透析管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技术所述一种肾内科透析管装置,可以实时地反映透析管的具体状况,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加快速地作出判断,确保透析工作的正常进行。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技术所述一种肾内科透析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I一前端口 2—前端部微型传感器3—管体4一中部微型传感器5—后端口。具体实施方式现参照附图1,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肾内科透析管装置,包括有前端口 I、前端部微型传感器2、管体3、中部微型传感器4和后端口 5。管体3是本技术的主体件,整体呈内科圆管状结构,管体3的前端设置有前端口 1,管体3的后端设置有后端口 5,在靠近前端口 I的管体3内,设置有前端部微型传感器2,在管体3中部位置的管体3内,设置有中部微型传感器4。在使用本技术所述一种肾内科透析管装置进行肾内科透析操作时,具体在将管子的前端插入到人体内时,首先可以通过前端部微型传感器2传感管子进入人体内的具体状态,通过作为第二个传感器的中部微型传感器4可以传感管子具体的工作状态,通过一前一后两个微型传感器,可以更确切地对人体内的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有异常的情况,两个微型传感器则可以不同的部位和形式将具体的状况传输到外部,方便医生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肾内科透析管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技术所述一种肾内科透析管装置,可以实时地反映透析管的具体状况,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加快速地作出判 断,确保透析工作的正常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肾内科透析管装置,包括有前端口(I)、前端部微型传感器(2)、管体(3)、中部微型传感器(4)和后端口(5),管体(3)是主体件,整体呈内科圆管状结构,其特征在于管体(3)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芃董菽茜姜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张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