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指纹采集过程中的视觉监控方法及其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7838007 阅读:3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2 0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指纹采集过程中的视觉监控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在指纹采集过程中指纹采集设备周围的图像;从图像中提取手部区域图像;将手部区域图像转换为手指分离的手部轮廓曲线;依次查询手指分离的手部轮廓曲线的各点中满足径向距离为极值的极值点,将极值点按照查询到的先后顺序排列以生成极值点集合,其中径向距离为所述手部轮廓曲线上的点到掌心的距离;基于极值点集合获取以手的手指位置为顺序排列的、与指尖和指谷对应的极值点集合;基于与指尖和指谷对应的极值点集合来确定采集到的指纹所属的指位。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通过对采集指纹时的图像的分析来判断采集到的纹理所属的指位,有效地减少作弊行为对系统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指纹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指纹识别系统的作弊行为的视觉监控方法及其设备。
技术介绍
由于指纹的唯一性和终生不变性,通过指纹图像进行身份认证和辨识的方法已经有了很长的发展历史。随着自动指纹识别技术日益成熟,目前,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刑侦、出入境管理、便携电子设备的使用控制、重要场所的门禁系统等。但是,随着指纹识别技术的大量成功应用,针对指纹识别系统的作弊行为也日益猖獗。按照应用场合的不同,指纹识别系统可以分为白名单和黑名单两类。白名单系统包括便携电子设备的使用控制、重要场所的门禁系统等。对于这类系统的作弊方法主要是盗用合法用户的指纹,制作伪指纹以冒充合法用户,欺骗系统。黑名单系统包括敏感职业的雇员犯罪记录检查、出入境管理中的恐怖分子排查等。黑名单指纹识别系统需要检查待查人员是否在黑名单上。在黑名单上的人员往往会作弊以便避免被系统查出其身份。由于指纹数据库十分庞大,为了提高查找速度,往往要求待查者按规定的顺序按各个手指的指纹。作弊者只要打乱手指顺序,或者按掌纹,就可以达到欺骗系统的目的。由于掌纹的局部跟指纹非常相似, 而且从指纹本身·难以推断指位,现有指纹识别系统的指纹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指纹采集过程中的视觉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0,获取在指纹采集过程中指纹采集设备周围的图像;步骤20,从所述图像中提取手部区域图像;步骤30,将所述手部区域图像转换为手指分离的手部轮廓曲线;步骤40,依次查询所述手指分离的手部轮廓曲线的各点中满足径向距离为极值的极值点,将所述极值点按照查询到的先后顺序排列以生成极值点集合,其中所述径向距离为所述手部轮廓曲线上的点到掌心的距离;步骤50,基于所述极值点集合获取以手的手指位置为顺序排列的、与指尖和指谷对应的极值点集合,其中所述指谷为手指与手指之间缝隙的端部;步骤60,基于所述与指尖和指谷对应的极值点集合来确定采集到的指纹所属的指位。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0中,利用背景差法从所述图像中去除背景区域图像以得到前景区域图像;依据色调、饱和度和亮度从所述前景区域图像中去除阴影区域以得到手部区域图像。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0中,还包括检测所述手部区域图像中是否存在并拢的手指,若不存在,则直接将所述手部区域图像转换为手指分离的手部轮廓曲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检测所述手部区域图像中是否存在灰度值低于所述手部区域图像的平均灰度值的直线、来检测是否存在并拢的手指。5.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0中,若存在并拢的手指时,则进行以下步骤步骤311,将所述手部区域图像转换为手指未分离的手部轮廓曲线;步骤312,依次查询所述手指未分离的手部轮廓曲线的各点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点, 以得到指缝候选起始点集合;步骤313,基于主动轮廓模型从所述指缝候选起始点集合中选择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指缝起始点来确定并拢的手指间的指缝;步骤314,基于确定的指缝来得到手指分离的手部轮廓曲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径向距离为极小值且径向距离为大于等于第一设定阈值;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线段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设定阈值且所述线段向掌心延伸,所述线段为依据主动轮廓模型,以各指缝起始点为始点所形成的线段,其中,所述径向距离为所述手指未分离的手部轮廓曲线上的点到掌心的距离。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50中,通过如下步骤来得到以手的手指位置为顺序排列的、与指尖和指谷对应的极值点集合步骤501,将所述极值点集合中与手腕位置对应的手腕极值点删除,将删除所有手腕极值点后的极值点首尾相邻,将与所述手腕极值点相邻的非手腕极值点作为排序第一的极值点,其他极值点依次排序以重新确定极值点集合;步骤511,判断在所述极值点集合中各极大值点和各极小值点是否交替排列,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进入步骤512;步骤512,在所述极值点集合中各所述极值点逐一基于其他极值点的直线距离方差和索引距离方差、以及所述极值点集合中所有极值点的直线距离的方差和索引距离的方差、 以得到各所述极值点的直线距离方差变化值和索引距离方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杰冯建江苏毅婧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