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基体、复合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35730 阅读:4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基体,包括:硬质合金圆柱体;包覆于所述硬质合金圆柱体底面和侧面的硬质合金包覆层,所述硬质合金圆柱体的硬度小于硬质合金包覆层的硬度。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硬质合金圆柱体的硬度小于硬质合金包覆层的硬度,因此,该基体的外层硬度较高、耐磨性较好,而芯部韧性较好、抗冲击强度较高,从而比现有的复合片整体耐磨性更好、抗冲击韧性更强,复合片的使用寿命更长,实现了硬质合金体表面硬度和强度、抗冲击韧性和耐磨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整体耐磨性和耐冲击性,延长了钻探凿削寿命,降低钻探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由聚晶金刚石层和作为支撑体的硬质合金基座通过高温高压过程制作而成。其中,聚晶金刚石层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的特点,而硬质合金则从整体上提高了复合片的韧性和可焊性。这种复合片被大量用于制作石油、天然气、地质钻头的切削齿,在钻探以及凿岩过程中将受到交变载荷的反复作用,并且由于冲击、摩擦的作用使复合片材料的温度急剧变化,其局部温度甚至可达1000°c以上,对复合片的性能以及使用寿命产生巨大影响。 一般地,评价复合片性能优劣的行业标准往往集中在耐磨性、耐热性和耐冲击性这三项宏观指标上,现有的研究开发工作大多集中在复合片的金刚石聚晶层上,而对硬质合金座的性能评价和改进则相对较少。作为复合片的重要的构成部分,硬质合金基座的结构与性能特征实际上对整个复合片的使用性能影响巨大。例如,当硬质合金基座的硬度和耐磨性较小时,钻探时硬质合金基座很可能优先被磨损掉,而加速整个复合片的破坏;而当其硬度偏高时,在耐磨性增加的同时其脆性也相应增大,容易导致冲击破裂,一旦在表面形成微裂纹,很容易在持续的热震冲击和高频的外力冲击作用下,加速扩展和深入延展到硬质合金内部,从而导致裂纹扩大和最终使复合片开裂。当硬质合金基座的抗冲击强度和韧性偏低时,复合片可能经受不住钻凿时强烈而持续的高频冲击,而使复合片的微裂纹等缺陷扩展、加深而导致复合片的报废;当其抗冲击强度和韧性提高时,其硬度和强度又会受到限制,并不耐磨损。因此,用于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的硬质合金基座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特点与其硬度、强度、耐磨性和韧性紧密相关。硬质合金基座绝大多数为均质结构,很难实现硬度、强度、耐磨性和韧性紧密之间的统一。因此,梯度结构材料的出现,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极巧妙的设计思路(刘咏,羊建高.梯度硬质合金材料设计.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譬如,现有技术采用表面渗碳、渗氮的方法来提高硬质合金基座表面浅层的硬度,提高其表面的耐磨性能,而芯部仍然具有较好的抗冲击韧性,从而在同一个材料上实现耐磨性和抗冲击性、硬度和强度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目前具有这样梯度结构硬质合金材料的制作方法很多,但是从已有的专利和文献报道看来,大都只是简单地集中在硬质合金材料的梯度化设计和改性上。而实际上,选择用这种表面浅层梯度化的硬质合金做基座与金刚石微粉通过超高温高压的合成之后,由于催化剂和粘结剂金属相极快速的扩散迁移,形成的梯度结构很可能被严重破坏而又回复到均质或近均质的硬质合金结构,从而失去了硬度和韧性、耐磨性和抗冲击强度的有机结合,影响对复合片的综合使用性能的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具有良好的硬度、韧性、耐磨性和抗冲击强度的。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基体,包括硬质合金圆柱体;包覆于所述硬质合金圆柱体底面和侧面的硬质合金包覆层,所述硬质合金圆柱体的硬度小于硬质合金包覆层的硬度。 优选的,所述硬质合金圆柱体沿径向形成由内到外逐渐变大的硬度梯度。优选的,所述硬质合金圆柱体包括第一硬质合金圆柱体和包覆于所述第一硬质合金圆柱体侧面的第一硬质合金层,所述第一硬质合金圆柱体的硬度为86. 1HRV,所述第一硬质合金层的硬度为87. 3HRV。优选的,所述硬质合金包覆层包括包覆于所述硬质合金圆柱体底面和侧面的第一硬质合金包覆层;包覆于所述第一硬质合金包覆层外侧的第二硬质合金包覆层,所述第一硬质合金包覆层的硬度为88. 5HRV,所述第二硬质合金包覆层的硬度为89.2HRV。优选的,所述硬质合金圆柱体的横截面直径与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基体的横截面直径的比例为(O. 75 O. 9) :1。优选的,所述硬质合金圆柱体与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基体的高度比为(O. 5 O. 9) :1。优选的,所述硬质合金圆柱体的高度为4 8mm。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由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基体和聚晶金刚石层构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基体与聚晶金刚石层在135(T1650°C,5. (Γ8. 5Gpa的条件下进行烧结,得到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优选的,所述烧结的时间为10分钟。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基体,包括硬质合金圆柱体;包覆于所述硬质合金圆柱体底面和侧面的硬质合金包覆层,所述硬质合金圆柱体的硬度小于硬质合金包覆层的硬度。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硬质合金圆柱体的硬度小于硬质合金包覆层的硬度,因此,该基体的外层硬度较高、耐磨性较好,而芯部韧性较好、抗冲击强度较高,从而与现有的复合片相比,具有耐磨性更好、抗冲击韧性更强,复合片的使用寿命更长的特点,实现了硬质合金体表面硬度和强度、抗冲击韧性和耐磨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整体耐磨性和耐冲击性,延长了钻探凿削寿命,降低钻探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基体,包括硬质合金圆柱体I ;包覆于硬质合金圆柱体底面和侧面的硬质合金包覆层2,硬质合金圆柱体I的硬度小于硬质合金包覆层2的硬度。在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基体中,Co含量的变化会使硬质合金的硬度相应地发生改变。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硬质合金圆柱体沿径向形成由内到外逐渐变大的硬度梯度,更优选的,硬质合金沿径向方向形成等间距或不等间距的硬度由内到 外逐级变大的梯度变化。其中,硬质合金圆柱体I优选包括第一硬质合金圆柱体11和包覆于第一硬质合金圆柱体11侧面的第一硬质合金层12,第一硬质合金圆柱体11的硬度为86. 1HRV,第一硬质合金层12的硬度为87. 3HRV。硬质合金包覆层2包括包覆于硬质合金圆柱体I底面和侧面的第一硬质合金包覆层21,包覆于第一硬质合金包覆层21外侧的第二硬质合金包覆层22,第一硬质合金包覆层21的硬度为88. 5HRV,第二硬质合金包覆层22的硬度为89.2HRV。从而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基体形成四层结构,硬度由内向外依次为86. 1HRV、87. 3HRV、88. 5HRV和89. 2HRV。通过该硬度的梯度变化,保证了复合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抗冲击韧性,同时硬质合金包覆层的高硬度,保证了合金的耐冲蚀性能,适用于高抗冲击性和高冲蚀性的硬地层钻探。其中,所述硬质合金圆柱体和硬质合金包覆层中的硬质晶粒分别为碳化钨。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片基片的外层硬度最高,由外层至芯部硬度逐渐降低,可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地质钻头的切削部分,用该专利技术制作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比现有的复合片整体耐磨性更好、抗冲击韧性更强,保证了合金的耐冲蚀性能,适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基体,包括 硬质合金圆柱体;包覆于所述硬质合金圆柱体底面和侧面的硬质合金包覆层,所述硬质合金圆柱体的硬度小于硬质合金包覆层的硬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合金圆柱体沿径向形成由内到外逐渐变大的硬度梯度。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合金圆柱体包括第一硬质合金圆柱体和包覆于所述第一硬质合金圆柱体侧面的第一硬质合金层,所述第一硬质合金圆柱体的硬度为86. 1HRV,所述第一硬质合金层的硬度为87. 3HRV。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合金包覆层包括 包覆于所述硬质合金圆柱体底面和侧面的第一硬质合金包覆层; 包覆于所述第一硬质合金包覆层外侧的第二硬质合金包覆层, 所述第一硬质合金包覆层的硬度为88. 5HRV,所述第二硬质合金包覆层的硬度为89.2HRV。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凯王晓李志海司治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晶锐超硬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