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凌准专利>正文

一种无楼层隔断的电梯塔式陵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35649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楼层隔断的电梯塔式陵园,包括主体建筑、电梯、螺旋上升的步行楼梯、提升机房、电梯配重井、电梯门、电梯窗;所述主体建筑为塔式结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电梯为环形,所述电梯设置在所述主体建筑的内部,所述电梯的运行通道与所述主体建筑之间为用于存放骨灰盒的夹层空间;所述楼梯设置在所述环形电梯的运行通道的内侧;所述提升机房设置在所述主体建筑内的顶部;所述电梯配重井设置在所述螺旋上升的步行楼梯的内侧;所述主体建筑底部的门连通外界与所述电梯。该结构没有楼层隔断,且由于电梯为360°全连续环形电梯,电梯到停靠任一骨灰盒的位置,这种集中安置骨灰盒的方式更易于被人类所接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塔式陵园,尤其涉及一种无楼层隔断的电梯塔式陵园
技术介绍
由于土地紧张、租金高,近年来关于楼式或塔式的陵园建筑的产品专利较多,但未突破同一层楼内,谁在上、谁在下,特别在贴近地面部分位置不好而选择的两难;特别是同一建筑之内如果存储量太大,会造成祭拜时的拥堵及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是,故人以入土为安,亲属对在地面之上安葬方式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楼层隔断的电梯塔式陵园,克服由于楼层限制,使得同一楼层内存放的骨灰盒的位置有高有低,太高给亲人取出或者祭拜造成困难,太低给亲人心里造成不舒服感觉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还解决了骨灰集中安置后人流的拥堵问题,以及核心结构不变的前提下主体建筑造型多样化,展现不同的文化特征,合乎不同文化主体需要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主体建筑、电梯、螺旋上升的步行楼梯、提升机房、电梯配重井所述主体建筑底部的门、电梯门及电梯窗;所述主体建筑为塔式形状,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电梯为环形,所述电梯设置在所述主体建筑的内部,所述电梯的运行通道与所述主体建筑之间为用于存放骨灰盒的夹层空间;所述螺旋上升的步行楼梯设置在所述环形电梯的运行通道的内侧;所述提升机房设置在所述主体建筑内的顶部;所述电梯配重井设置在所述螺旋上升的步行楼梯的内侧;所述主体建筑底部的门连通外界与所述电梯;所述电梯门设置在所述电梯朝向所述螺旋上升的步行楼梯的一面;所述电梯窗设置在所述电梯朝向所述夹层空间的一面。该结构骨灰盒的存放由于无楼层限制,可以设置电梯运行的参数使得电梯可以随意停靠在需要的位置,基本不存在某一逝者的亲属在存放时看到骨灰盒在I. 2M以下的位置而产生不舒服的状况,同时也表达出对逝者的尊重。电梯可以到达任一骨灰盒的存放位置,而且人可以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任一方向进行操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没有楼层隔断,虽有大尺寸相对的高低上下之分,但相对一个独立的骨灰存放位置而言,电梯到达停靠时,都会处于相对于亲属而言的最佳位置,从而使每一位亲属都相对的更加满意,从而使这种集中安置骨灰盒的方式更易于被人类所接受;且由于电梯为360°全连续环形电梯,可以确保到达任意一指定位置,并在同一水平位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主体建筑的高度为10米以上,设置在10米以上,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增加骨灰盒的存放数量。塔越高,越大、安葬的人越多,塔周边预留的空地就越多,塔的高度与空地的比例应满足基本建筑规范,并可在其周边配套建设与文化属性相一致的全功能祭拜堂、禅房等设施,形成文化陵园。进一步,所述夹层空间为全封闭。全封闭的塔体形成一个独立的“与世隔绝”的精神空间,具有入土为安的意义,可以提升人们的精神需求,这种结构使在地面之上的安葬成为可能。进一步,所述电梯能到达的最高端设置有一用于逃生的楼层,设有两个以上通向外部的门,可以保证在出现突发事件,能够快速逃离危险。进一步,所述电梯门可以为手动和/或自动开启的方式。可以保证在电梯发生意外故障,人们可以手动开启电梯门直接进入步行梯通道,向下或者向上逃生。进一步,所述电梯窗的下部为不可开启、高度不低于90厘米的挡板。所述电梯窗与所述夹层空间外形相适应的。可以方便打开就可以存放骨灰盒。进一步,所述电梯窗的结构为向内折叠开启结构和/或向上错位拉升折叠开启结 构,开启方便,节省空间。进一步,其还包括外墙,所述外墙与主体建筑紧密连接,所述外墙为装饰造型墙。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外墙独立于内部结构,可以建造根据喜好、宗教信仰、民族习俗、地域等不同建造成不同的风格和形状。进一步,所述外墙上镌刻逝者姓名或者铭文。可以方便亲人方便的找到逝者的信息及所处位置。外墙的结构可以为阁楼、塔亭等结构。本专利技术另一种无楼层隔断的电梯塔式陵园,包括主体建筑、电梯组、螺旋上升的步行楼梯、提升机房、电梯配重井、环廊及所述主体建筑底部的门;所述主体建筑为塔式形状,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电梯组件为多部电梯,所述电梯组设置在所述主体建筑的内部,所述电梯组为环形,所述电梯组的运行通道与所述主体建筑之间为用于存放骨灰盒的夹层空间;所述螺旋上升的步行楼梯设置在所述电梯的运行通道的内侧;所述提升机房设置在所述主体建筑内的顶端;所述电梯配重井设置在所述螺旋上升的步行楼梯的内侧;所述环廊设置在所述主体建筑内底部的电梯的运行通道与所述螺旋上升的步行楼梯之间,在所述电梯底部,所述环廊通过不同电梯门连接电梯内外,在所述电梯底部稍向上的位置,所述螺旋上升的步行楼梯通过电梯门连接电梯内外;所述主体建筑底部的门通过其中一部电梯与所述环廊连通。从所述环廊可以通过电梯门进入不同的电梯。进一步,所述电梯为半环形,所述多个半环形电梯构成环形结构。进一步,所述夹层空间为全封闭。全封闭的塔体形成一个独立的“与世隔绝”的精神空间。所述电梯能到达的最高端设置有一用于逃生的楼层,设有两个以上通向外部的门。所述电梯朝向楼梯或者环廊的一面设置有手动和/或自动开启的电梯门。在主体建筑的底部,环廊通过电梯门连通电梯内外,可以保证从所述环廊可以进入不同电梯的门;在向上的位置,螺旋上升的步行梯通过电梯门连接电梯内外,可以保证在电梯发生意外故障,人们可以手动开启电梯门直接进入步行梯通道,向下或者向上逃生。电梯窗下部为不可开启、高度不低于90厘米的挡板。所述电梯窗与所述夹层空间外形相适应。可以打开电梯窗就可以存放骨灰盒。所述电梯门的结构为向内折叠开启结构和/或向上错位拉升折叠开启结构。还包括外墙,所述外墙与主体建筑紧密连接,所述外墙为装饰墙。所述外墙独立于内部结构,可以建造根据喜好、宗教信仰、民族习俗、地域等不同建造成不同的风格和形状。所述外墙上镌刻逝者姓名或者铭文。可以方便亲人方便的找到逝者的信息及所处位置。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陵园具有以下优点(I)可容纳多个逝者骨灰。由于塔高基本不受限制,所以其容纳量可以非常大,取决于塔基的大小和塔的高度,节约土地面积。(2)骨灰盒的存放由于无楼层限制,基本不存在某一逝者的亲属在存放时看到骨灰盒在I. 2M以下的位置而产生不舒服的状况,同时也表达出对逝者的尊重。电梯可以到达任一骨灰盒的存放位置,而且人可以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任一方向进行操作。(3)该建筑结构解决了电梯、逃生通道(螺旋上升的步行楼梯)、电梯配重井之间的矛盾关系,从电梯内可以向外直接实施摆放骨灰盒的行为,向内可以进入螺旋上升的步行梯后快速逃生或进入检修通道。(4)由于是塔式结构,祭拜时亲人绕塔而行,在外部塔基的塔台上供奉逝者,并在塔的周围祭拜。也可以将骨灰盒取出,在塔的周围与亲属亲密接触。总之,由于祭拜行为在塔的周围空地或园林之中,可以解决大量祭拜人群拥挤产生的安全与冲突问题。(5)塔是一种精神象征。由于逝者骨灰存放往高处发展、安葬往空中进取,从而节约安葬用地,将入土为安转变为“通往极乐世界”的快车道,与亲人传递情感的“灵塔”因而具备精神感召力。(6)外墙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宗教信仰或者习俗建成不同的风格或结构。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无楼层隔断的电梯塔式陵园纵向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无楼层隔断的电梯塔式陵园第一种实施例横向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无楼层隔断的电梯塔式陵园第二种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楼层隔断的电梯塔式陵园,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建筑、电梯、螺旋上升的步行楼梯、提升机房、电梯配重井、主体建筑底部的门、电梯门及电梯窗; 所述主体建筑为塔式结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电梯为环形,所述电梯设置在所述主体建筑的内部,所述电梯的运行通道与所述主体建筑之间为用于存放骨灰盒的夹层空间;所述螺旋上升的步行楼梯设置在所述环形电梯的运行通道的内侧;所述提升机房设置在所述主体建筑内的顶部;所述电梯配重井设置在所述螺旋上升的步行楼梯的内侧;所述主体建筑底部的门连通外界与所述电梯;所述电梯门设置在所述电梯朝向所述螺旋上升的步行楼梯的一面;所述电梯窗设置在所述电梯朝向所述夹层空间的一面。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无楼层隔断的电梯塔塔式陵园,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建筑的高度为10米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无楼层隔断的电梯塔塔式陵园,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空间为 全封闭。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无楼层隔断的电梯塔塔式陵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能到达的最高端上设置有一用于逃生的楼层,设有两个以上通向外部的门。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无楼层隔断的电梯塔塔式陵园,其特征在于,电梯窗的下部为不可开启、高度不低于90厘米的挡板。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无楼层隔断的电梯塔塔式陵园,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准
申请(专利权)人:凌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