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式中速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3056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碗式中速磨机,其主要包括磨碗、磨辊装置和分离器,由磨辊装置和磨碗对物料进行碾磨,被碾磨后的物料随气流被输送到分离器中进行分离,最终颗粒大小合格的物料被输送出磨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动静组合的分离器,能够针对石灰石、石油焦、钢渣等物料与煤的不同特性及对产品细度的不同要求进行碾磨,并且分离效果更好,磨机寿命更长,并且便于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磨机,尤其是一种碗式中速磨机
技术介绍
现在,HP磨煤机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HP磨煤机的主要功能是将直径 40mm左右的原煤碾磨成直径0. 075腿左右的煤粉,供电厂锅炉燃烧需要。 由于电厂锅炉对煤粉细度的要求仅为0.075mm左右,相对要求较低,HP磨 煤机采用静态分离器即能达到要求。同时,由于煤相对于石灰石、石油焦、 钢渣等物料来说,其可磨性相对较高,磨损冲刷指数相对较低,对碾磨件 的磨损相对较小。HP碗式中速磨煤机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一机体l,以及磨碗3,位 于机体1内下部的中间;叶轮装置,位于机体内所述磨碗的外侧;磨辊装 置,位于所述磨碗一侧的上方,所述磨辊装置包括一磨辊4,所述磨辊与磨 碗相接触,所述磨辊装置与机体1内侧铰接,以铰接点为中心,在与所述 磨辊装置外侧设置有弹簧变加载装置5,所述弹簧变加载装置5顶住所述磨 辊装置,并且所述弹簧变加载装置可以横向伸縮;分离器,包括内锥体6, 位于机体1内中部中间,为一漏斗结构,所述机体1上部设置有分离器顶 盖2,所述内锥体6上沿与所述分离器顶盖之间设置有静态叶片组,所述静 态叶片组内部的上方设置有出料口 7。其设计主要对煤进行碾磨,如果直接制备石灰石、石油焦、钢渣等高细粉粒,其各部件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 叶轮装置。HP磨煤机该处的风速较低,有可能造成风的输送力偏 小,不能吹起碾磨后的颗粒;同时,增加该处的风速有可能造成涡流。(2) 磨碗衬板。由于HP磨煤机为碾磨煤,其磨损冲刷指数相对于石 灰石要小,如果采用与HP磨煤机相同的磨碗衬板材料,则会使用寿命将大 大降低。(3) 磨辊装置。HP磨煤机磨辊耳轴采用偏心结构,加工成本高,且现场安装复杂。(4) 弹簧加载装置。HP磨煤机的弹簧加载力调节机构为四个大螺栓, 调节加载力时需要同时调整8个螺母,调整复杂;而且对于石灰石等物料 碾磨的加载力与对煤的加载力是不同的,如果依然采用与HP磨煤机相同的 弹簧加载力,则可能会影响物料的碾磨效果。(5) 开发单出口装置。原用于电厂的煤磨出口为多个出口,以满足锅 炉燃烧需要。但脱硫装置制粉系统中采用仓储式负压系统,磨机需为单出 口结构。而国内最新发展的新工艺、新技术需要制备的石灰石、石油焦、钢渣 等高细粉粒一般要求达到0.045mm左右的颗粒大小,所以如果要碾磨干燥 石灰石、石油焦、钢渣等物料,可以参考HP磨煤机,对其内部结构进行改 进,以满足不同物料特性的需要。从目前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已有部分厂家能够生产碾磨石灰石、 石油焦、钢渣等物料的磨机,但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碾磨件寿命短,磨机出力小,分离器分离效果差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碗式中速磨机,能够针对石灰 石、石油焦、钢渣等物料与煤的不同特性及对产品细度的不同要求进行碾 磨,并且碾磨效果更好,磨机寿命更长,并且便于维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碗式中速磨机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机 体以及磨碗,位于机体内下部的中间; 叶轮装置,位于机体内所述磨碗的外侧;磨辊装置,位于所述磨碗一侧的上方,所述磨辊装置包括一磨辊,所 述磨辊与磨碗相接触,所述磨辊装置与机体内侧铰接,以铰接点为中心, 在与所述磨辊装置外侧设置有弹簧变加载装置,所述弹簧变加载装置顶住所述磨辊装置,并且所述弹簧变加载装置可以横向伸縮;分离器,包括内锥体,位于机体内中部中间,为一漏斗结构,所述机 体上部设置有分离器顶盖,所述内锥体上沿与所述分离器顶盖之间设置有 静态叶片组,所述静态叶片组内侧设置有动态叶轮,所述动态叶轮与所述 静态叶片组同圆心,所述动态叶轮上方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动态叶轮由其 上方的驱动装置驱动。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动静组合的分离器,能够针对石灰石、石油焦、钢渣 等物料与煤的不同特性及对产品细度的不同要求进行碾磨,并且分离效果 更好,磨机寿命更长,并且便于维护。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现有的HP磨煤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碗式中速磨机的结构示意图3为本专利技术碗式中速磨机磨辊装置和弹簧加载装置的示意图4和图5为现有的HP磨煤机中磨辊装置铰接处的偏心耳轴的示意图6为本专利技术碗式中速磨机的分离器和单出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碗式中速磨机叶轮装置的俯视图8为本专利技术碗式中速磨机叶轮装置的局部放大图9为图8中的A-A剖视图。图中附图标记为,l.机体;2.分离器顶盖;3.磨碗;4.磨辊装置;5.弹簧变加载装置;6.内锥体;7.出料口; 8.叶轮装置;9.静态叶片;10.动态叶轮;ll.单出口装置;12.驱动装置;13.叶轮装置的叶片;14.磨辊装 置与机体的铰接点;15.磨辊;16.马达;17.侧机体。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碗式中速磨机,如图2所示,包括一机体l,以及 磨碗3,位于机体l内下部的中间; 叶轮装置8,位于机体内所述磨碗3的外侧;磨辊装置4,位于所述磨碗3—侧的上方,如图3所示,所述磨辊装置 4包括一磨辊15,所述磨辊15与磨碗3相接触,所述磨辊装置4与机体1 内侧铰接,以铰接点14为中心,在与所述磨辊15外侧设置有弹簧变加载装置5,所述弹簧变加载装置5顶住所述磨辊装置4,并且所述弹簧变加载装置5可以横向伸縮;分离器,包括内锥体6,位于机体l内中部中间,为一漏斗结构,所述 机体1上部设置有分离器顶盖2,所述内锥体6上沿与所述分离器顶盖2之 间设置有静态叶片组9,如图6所示,所述静态叶片组9内侧设置有动态叶 轮10,所述动态叶轮10与所述静态叶片组9同圆心,所述动态叶轮10上 方设置有出料口 11,所述动态叶轮10由其上方的驱动装置12驱动。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所述叶轮装置的叶片绕所述磨碗围成一圈排 列,所述叶轮装置的叶片13倾斜设置。所述叶轮装置使得图2中由侧机体 向上运动的气流不会发生涡流,从而影响碾磨后物料的输送效果。在图6中,所述静态叶片9的角度可以沿其纵轴调节。所述磨辊装置铰接处的转轴与所述机体铰接处的转轴同轴。现有的HP 磨煤机的磨辊装置是通过如图4和图5所示的偏心耳轴与所述机体铰接的, 这样,偏心耳轴包含有两个轴心,两个轴心之间有一个偏心距。而在本发 明碗式中速磨机中,磨辊的几何轴心与其转动时的运动轴心是重合的。-如图6所示,所述出料口为一单出口装置11,其物料的出口处设置有 一可拆卸的弯管。在碾磨后的物料向外输送的时候,在管道的弯折处,物 料会与管道发生碰撞,从而造成磨损。在物料的出口处设置一可拆卸的弯 管,在该弯管发生磨损的时候,可以方便的进行更换,便于设备的维护。 如图6所示,该弯管可以采用法兰盘与设备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碗式中速磨机在工作时,磨碗在水平方向旋转,原料落入磨碗上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径向朝外移动,在磨碗上形成一层料床,料床 在可绕轴转动的磨辊装置下通过。这时,弹簧加载装置产生的碾磨力通过 转动的磨辊施加在被碾磨原料上。原料在磨碗衬板与磨辊之间被碾磨成粉。 作径向和周向移动的原料携带着被破碎的物料越过磨碗边缘进入输送介质 热气通道。在原料的碾磨过程中,较小较轻的颗粒被气态输送介质(热气)连续 地从磨碗上吹起来。如图2所示,热气从侧机体17进入,然后沿着旋转的磨碗外径上升。 叶轮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碗式中速磨机,包括一机体,以及 磨碗,位于机体内下部的中间; 叶轮装置,位于机体内所述磨碗的外侧; 磨辊装置,位于所述磨碗一侧的上方,所述磨辊装置包括一磨辊,所述磨辊与磨碗相接触,所述磨辊装置与机体内侧铰接,以铰接点为中心,在与所述磨辊装置的外侧设置有弹簧变加载装置,所述弹簧变加载装置顶住所述磨辊装置,并且所述弹簧变加载装置可以横向伸缩;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包括内锥体,位于机体内中部中间,为一漏斗结构,所述机体上部设置有分离器顶盖,所述内锥体上沿与所述分离器顶盖之间设置有静态叶片组,所述静态叶片组内侧设置有动态叶轮,所述动态叶轮与所述静态叶片组同圆心,所述动态叶轮上方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动态叶轮由其上方的驱动装置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志强沈光明任伟斌吴正华张明叶国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