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水胶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27367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0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水胶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纤维超微粉化技术,将具有高抗菌性的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纤维加工成平均粒径在1~5μm的超细化粉体后,与热熔胶基质、吸液性高分子、增粘剂在不同工艺阶段按顺序添加,形成水胶体,从而避免了使用纳米金属作为抗菌剂引起的潜在生物安全性风险。本发明专利技术抗菌水胶体制备方法改变了传统抗菌性水胶体的制备工艺。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抗菌水胶体,作用于慢性创面时,可以杀死慢性创面表面的细菌,防止创面感染,同时,能吸收大量的创面渗出液,吸收渗出液后形成微凝胶,给创面提供湿性环境,促进创面愈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医药

技术介绍
慢性创面是皮肤组织在外科手术、热等外力因素下所导致的皮肤组织损伤,常常由于感染等原因导致愈合过程部分或完全停止,使创面的愈合时间超过2个星期以上,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造成原发疾病的恶化,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一般在清创后采用水胶体敷料处理创面。这种敷料与创面渗出液接触后,能吸收渗出物,并形成一种凝胶,给创面提供湿性环境,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然而,这种水胶体敷料由于无抗菌性,处理慢性 创面时,尤其是具有潜在感染风险或轻度感染的慢性创面时,往往效果不理想。然而,现有一些公开文献公开了含银类抗菌剂水胶体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218155A,公开日为2011年10月19日,专利技术名称为“纳米银功能性水胶体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公开了含有纳米银的水胶体敷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将纳米银加入到水胶体中,赋予了水胶体抗菌功能,既可以发挥纳米银持续的杀菌能力,促进创面的愈合,又能克服传统银离子氧化后容易形成黑斑的弊端。然而,由于纳米尺寸的银微粒迁移进入人体内后产生的负面生物效应和不良反应尚不明晰,含纳米银类水胶体敷料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提供抗菌水胶体及其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菌水胶体,所述抗菌水胶体的组份按质量百分比分别为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纤维粉体8 20%苯乙烯-异戊二稀-苯乙稀嵌段共聚物15 20%聚异丁烯6 10%乙丙橡胶12 18% 羧甲基纤维素钠5 8%季戊四醇松香酸酯8 15%二丁基二硫胺基甲酸锌0.5 1.5%矿物油15.5 37.5%一种抗菌水胶体制备方法,抗菌水胶体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a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纤维的制备将甲壳胺纤维按质量体积比为I : 20分散在异丙醇中,再按甲壳胺纤维的氨基葡萄糖残基的摩尔比为I : 4加入2,3_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移入摇床中,室温下振荡均匀,得到甲壳胺纤维固液混合物,在甲壳胺纤维固液混合物中按甲壳胺纤维质量体积比I 2加入浓度为20wt%的氢氧化钠溶液,室温下振荡均匀,得到甲壳胺纤维反应混合物,将甲壳胺纤维反应混合物在90°C条件下恒温水浴中反应6. Oh后,分离出反应后的甲壳胺纤维,依次用80v%乙醇水溶液、无水乙醇洗涤2次,经洗涤后的甲壳胺纤维在40°C条件下干燥,得到取代度为85%的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纤维;b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纤维粉体的制备对经步骤a得到的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纤维用粉碎设备切断成3 5_的短纤维,然后采用超细化粉体加工设备将所述短纤维加工制成平均粒径为I 5 μ m的超细化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纤维粉体;c水胶体胶浆的制备·将经步骤b得到的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纤维粉体和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异丁烯、乙丙橡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季戊四醇松香酸酯、二丁基二硫胺基甲酸锌、矿物油按照质量百分比分别为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纤维粉体8 20%苯乙稀-异戊二稀-苯乙稀嵌段共聚物15 20%聚异丁稀6 10%乙丙橡胶12 18%羧甲基纤维素钠5 8%季戊四醇松香酸酯8 15%二丁基二硫胺基甲酸锌0.5 1.5%矿物油15.5 37.5%的比例,先将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异丁烯、季戊四醇松香酸酯、矿物油、乙丙橡胶、二丁基二硫胺基甲酸锌加入到密炼机中,升温至120°C,混炼I 3h,然后降温至100°C,加入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纤维粉体、羧甲基纤维素钠、季戊四醇松香酸酯,搅拌30min,得到水胶体胶浆;d将经步骤c得到的水胶体胶浆,涂布在聚氨酯膜表面上并盖上防粘膜,涂布速度为4m/min,形成抗菌水胶体。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含有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纤维粉体的水胶体制备方法改变了传统抗菌性水胶体的制备工艺,通过纤维超微粉化技术,将具有高抗菌性的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纤维加工成平均粒径在I 5 μ m的超细化粉体后,与热熔胶基质、吸液性高分子、增粘剂在不同工艺阶段按顺序添加,形成水胶体,从而避免了使用纳米金属作为抗菌剂引起的潜在生物安全性风险。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抗菌水胶体,其中含有的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纤维粉体具备高抗菌性,同时能吸收大量的液体,吸收液体后仍能保持高度溶胀的微凝胶态。因此,含有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纤维粉体的水胶体作用于慢性创面时,可以杀死慢性创面表面的细菌,防止创面感染,同时,能吸收大量的创面渗出液,吸收渗出液后形成微凝胶,给创面提供湿性环境,促进创面愈合。此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抗菌水胶体作用于慢性创面时,由于含有的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分子链上氨基与血管舒缓激肽作用而起到镇痛的作用,大大降低了病患的疼痛感;由于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在创面上溶菌酶的作用下降解产生的N-乙酰葡胺糖和葡糖胺烯糖小分子,能被创面吸收,促进上皮细胞的再生,大大提高了创面愈合速度。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抗菌水胶体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抗菌水胶体,所述抗菌水胶体的组份按质量百分比分别为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纤维粉体8 20%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15 20%聚异丁稀6 10%乙丙橡胶12 18% 羧甲基纤维素钠5 8%季戊四醇松香酸酯8 15%二丁基二硫胺基甲酸锌0.5 1.5%矿物油15.5 37.5%本专利技术中,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异丁烯、乙丙橡胶、二丁基二硫胺基甲酸锌、矿物油组成热熔胶基质。其中,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在水胶体中起着骨架的作用。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是由苯乙烯和异戊二烯以烷基锂为催化剂进行阴离子溶液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弹性体,模量低,熔融粘度小,具有很好的加工性能、低温柔软性以及与其它添加物良好的相容性能。本专利技术中,选用低分子量的聚异丁烯和季戊四醇松香酸酯作为增粘剂,用以提高水胶体的粘着力,使得水胶体敷料能很好地固定在创面上。低分子量的聚异丁烯为浅黄色或浅棕色粘稠状液体或粘稠膏状物,较软,富有弹性,起增粘作用,用以改善水胶体的柔软性和韧性,改进对基材的润湿性。季戊四醇松香酸酯,软化点低,与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间异戊二烯嵌段有较好的相容性,赋予了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较好的初粘力和剥离力,提高了水胶体对皮肤的粘着强度。选用矿物油作为增塑剂,用于改进水胶体的粘着力和柔性,降低水胶体的熔融粘度,提高可加工性。选用乙丙橡胶作为增强剂,用于提高水胶体的内聚强度,使得水胶体从创面去除时,不会有胶料残留在创面上。选用二丁基二硫胺基甲酸锌作为抗氧化剂,用于提高水胶体胶料在高温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选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吸收剂,用于吸收大量的创面渗出液。本专利技术中,选用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纤维粉体作为抗菌剂和渗出液吸收齐U。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纤维粉体具有高抗菌性,对革兰氏阳性菌效果尤为显著,同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纤维粉体能吸收大量的液体,吸收液体后仍能保持高度溶胀的微凝胶态。因此,含有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纤维粉体的水胶体作用于慢性创面时,可以杀死慢性创面表面的细菌,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水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水胶体的组份按质量百分比分别为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纤维粉体8 20%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15 20%聚异丁烯6 10%乙丙橡胶12 18%羧甲基纤维素钠5 8% 季戊四醇松香酸酯8 15% 二丁基二硫胺基甲酸锌0.5 1.5%矿物油15.5 37.5%2.一种抗菌水胶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抗菌水胶体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a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纤维的制备 将甲壳胺纤维按质量体积比为I : 20分散在异丙醇中,再按甲壳胺纤维的氨基葡萄糖残基的摩尔比为I : 4加入2,3_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移入摇床中,室温下振荡均匀,得到甲壳胺纤维固液混合物,在甲壳胺纤维固液混合物中按甲壳胺纤维质量体积比I : 2加入浓度为20wt %的氢氧化钠溶液,室温下振荡均匀,得到甲壳胺纤维反应混合物,将甲壳胺纤维反应混合物在90°C条件下恒温水浴中反应6. Oh后,分离出反应后的甲壳胺纤维,依次用80v%乙醇水溶液、无水乙醇洗涤2次,经洗涤后的甲壳胺纤维在40°C条件下干燥,得到取代度为85%的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纤维;b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壳胺纤维粉体的制备 对经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应山徐卫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