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头及具有该接头的吸引导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27360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0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接头及吸引导管装置,无论操作者的操作是否恰当在清洗吸引导管时清洗水都不会流向气管管子侧。接头具有:内筒部,插通吸引导管;外筒部,其与气管管子连接的第一端口、安装有可自由移动的内筒部的第二端口以及供给清洗水的清洗用端口;以及阀芯部,其设在外筒部的内部且比清洗用端口更靠近顶端侧,利用内筒部的插通而开闭,内筒部具有:第一突起部,其在使吸引导管前进时,从基端侧推压阀芯部并使其呈开放状态;第二突起部,其在使吸引导管后退时,从顶端侧推压阀芯部并使其保持闭合状态;以及开口部,其在第二突起部与阀芯部抵接时,与清洗用端口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头及具有该接头的吸引导管装置,其在将吸引导管连接到插入患者气管内的气管管子上时使用。
技术介绍
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患者处于在气管内留置有气管插管管子或气管切开管子(以下统称为气管管子)状态时,无法将滞留在气管内的异物(痰等)自主地排出到口外。因此,一般采用如下办法在留置于患者气管内的气管管子内插入吸引导管,从该吸引导管的顶端部吸引滞留于气管的异物(痰等)。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把与气管管子连接、在该气管管子内插入吸引导管时使用的装置称为“吸引导管装置”。例如,专利文献I记载了一种吸引导管装置,其具有总管,其形成有与气管管子连接的气管口及与人工呼吸器连接的呼吸口 ;导管(与“吸引导管”意思相同,以下相同),其连通该总管并进入患者的气管管子内吸引异物(痰等);以及阀,其配置在总管内并利用导管进行开闭。另外,在该吸引导管装置中,阀具有环状部件和被铰接在环状部件上的扣片。并且,当导管通过流路移动时,该扣片被导管的末端侧端部推压而移动到开放位置。另外,当为了清洗导管而通过流路拉回导管时,该扣片利用通过导管施加的吸引力而从开放位置移动到闭合位置。由此,操作者只要进行适当的操作,在清洗导管时使扣片处于闭合位置,就不会产 生清洗液漏到气管口侧并经由气管管子流入患者体内的情况。专利文献I ;日本特许第4087567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吸引导管装置中,在操作者操作不恰当时,S卩、例如在清洗导管过程中由于使导管移动到气管口侧而使扣片移动到开放位置时,或者因为导管的拉回不足而使扣片未能完全移动到闭合位置时,就存在如下问题清洗水泄漏到气管口侦牝清洗水经由气管管子流入患者的体内,而诱发肺炎,窒息等。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头及具有该接头的吸引导管装置,无论操作者的操作是否恰当,在清洗吸引导管时,清洗水都不会流向气管管子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接头,在使对滞留于气管的异物进行吸引的吸引导管与气管管子连接时使用,其中,具有内筒部,其连接有收纳所述吸引导管的保护套,形成有插通所述吸引导管的流路;外筒部,其在顶端侧具有与所述气管管子连接的第一端口、在基端侧具有安装有可自由移动的所述内筒部的第二端口、以及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之间具有供给清洗水的清洗用端口 ;以及阀芯部,其设在所述外筒部的内部且比所述清洗用端口更靠近顶端侧,利用所述内筒部的插通而开闭,所述内筒部具有第一突起部,其在使所述吸引导管向顶端侧前进时,从基端侧推压所述阀芯部使所述阀芯部呈开放状态;第二突起部,其在使所述吸引导管后退到基端侧时,从顶端侧推压所述阀芯部而使所述阀芯部保持闭合状态;以及开口部,其在所述第二突起部与所述阀芯部抵接时,与所述清洗用端口连通。另外,接头的所述阀芯部,优选为为具有环状部件、以及铰接于环状部件的扣片的瓣阀。另外,接头的所述外筒部,优选在所述外筒部的顶端侧还具有与人工呼吸器连接的第三端口。此外,接头的所述环状部件,优选所述环状部件具有贯通孔,所述第二突起部在所述贯通孔内滑动。采用上述结构,具有在使吸引导管向保护套侧后退进行清洗时、对阀芯部进行开闭的内筒部,该内筒部具有对阀芯部从顶端侧进行推压并将其维持闭合状态的第二突起部,由此,与操作者的操作是否适当无关,即使吸引导管向气管管子侧移动,也可防止因移动后的吸引导管而使阀芯部处于开放状态的现象。另外,内筒部具有当第二突起部与阀芯 部抵接时即阀芯部处于闭合状态时与清洗用端口连通的开口部,由此,在吸引导管后退不充分、阀芯部处于未闭合状态即第二突起部不与阀芯部抵接的状态下,可防止开口部与清洗用端口不连通地使清洗水注入到内筒部的流路。由此,从清洗用端口通过开口部而注入到流路内的清洗水,不会通过阀芯部而漏到第一端口侧。其结果,与操作者的操作是否适当无关,可防止清洗水流入气管管子内。本专利技术的吸引导管装置,与气管管子连接,吸引滞留于气管的异物,其中,具有如上所述的接头;吸引导管,其插通在所述接头的所述内筒部的内部;保护套,其收纳所述吸引导管,并与所述内筒部的基端侧连接;以及压力阀,其配置在所述保护套的基端侧,对所述吸引导管的内部的负压度进行调整。采用上述结构,具有前述那样的接头,由此,在使吸引导管向保护套侧后退时,可防止从清洗用端口通过开口部而注入流路内的清洗水流入气管管子内,而与操作者的操作是否适当无关。专利技术的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无论操作者的操作是否恰当,在清洗吸引导管时清洗水都不会流入气管管子侧的接头及具有该接头的吸引导管装置。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吸引导管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构造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接头的实施方式的构造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2中阀芯部与内筒部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2的接头在使用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图4中阀芯部与内筒部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图2的接头在使用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图2的接头在使用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图2的接头在使用时的状态的剖视图。符号说明I 接头2 流路7第一突起部8第二突起部9 开口部10内筒部11 第一端口12 第二端口13清洗用端口 16外筒部20阀芯部21吸引导管装置22吸引导管23保护套24压力阀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接头及吸引导管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I、图2所示,接头I在使对滞留于气管的异物(痰等)进行吸引的吸引导管22与气管管子连接时使用,,该接头I具有内筒部10、外筒部16和阀芯部20。下面,对各构造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顶端侧,是指留置于患者气管内的气管管子侧,所谓基端侧,是指使吸引导管22的内部呈负压的压力阀24(吸引泵26)侦U。如图2、图3所示,内筒部10由用合成树脂等构成的筒状体构成,其形状不受特别限制,优选为圆筒状、方筒状。并且,内筒部10的基端侧连接有收纳吸引导管22的保护套23,且内部形成有插通吸引导管22的流路2。另外,内筒部10的顶端侧具有第一突起部7、第二突起部8和开口部9。内筒部10优选由内筒本体部3、盖部5和密封部6构成。并且,在内筒本体部3的内部形成有插通吸引导管22的流路2,吸引导管22通过密封阀4保持液体密封,密封阀4被收纳于固定在内筒本体部3基端侧的端面的盖部5的内部。另外,密封部6固定在盖部5的基端侧,且在盖部5与密封部6之间连接有保护套23。另外,通过在内筒本体部3上形成肋部3a,使肋部3a与后述的外筒部16的第二端口 12抵接,来限制内筒部10向顶端侧的移动,并防止内筒部10从第二端口 12上脱落。如图4、图5所示,形成于内筒本体部3顶端侧的第一突起部7在使吸引导管22向气管管子侧(顶端侧)前进、实际是使内筒部10向气管管子侧(顶端侧)前进时,从基端侧推压后述的阀芯部20(扣片18)并使其呈开放状态。另外,第一突起部7的形状及其形成位置根据构成阀芯部20的阀的种类而适当设定,且设定成能够使阀芯部20呈开放状态。图5是记载了阀芯部20采用瓣阀时的形状及其形成位置的图。如图2、图3、图8所示,形成于内筒本体部3顶端侧的第二突起部8在使吸引导管22向保护套23侧(基端侧)后退、实际是使内筒部10向保护套23侧(基端侧)后退时,从顶端侧推压阀芯部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28 JP 2011-0710091.一种接头,在使对滞留于气管的异物进行吸引的吸引导管与气管管子连接时使用,其特征在于,具有 内筒部,其连接有收纳所述吸引导管的保护套,形成有插通所述吸引导管的流路; 外筒部,其在顶端侧具有与所述气管管子连接的第一端口、在基端侧具有安装有可自由移动的所述内筒部的第二端口、以及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之间具有供给清洗水的清洗用端口;以及 阀芯部,其设在所述外筒部的内部且比所述清洗用端口更靠近顶端侧,利用所述内筒部的插通而开闭, 所述内筒部具有第一突起部,其在使所述吸引导管向顶端侧前进时,从基端侧推压所述阀芯部使所述阀芯部呈开放状态;第二突起部,其在使所述吸引导管后退到基端侧时,从 顶端侧推压所述阀芯部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美浦学
申请(专利权)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