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汉海专利>正文

气管切开双气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13987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管切开双气囊导管,属于医疗用品领域,气管导管和位于气管导管外壁上的气囊,气囊连接充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分为上气囊和下气囊,上气囊通过上充气道连接上充气阀,下气囊通过下充气道连接下充气阀。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副作用及风险小,成本低廉,结构简单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用品,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气管切开的双气囊导管。
技术介绍
在很多危重病人的临床治疗中,为了确保病人呼吸通畅,通常需要进行经口鼻插管或气管切开插管。经口鼻气管插管维持时间短,主要用于施行全麻手术患者;当病人需要人工辅助呼吸(如呼吸机辅助呼吸)且维持时间较长时,常选择气管切开并插入气囊导管以维持病人呼吸。目前,临床常用的气管切开导管是单囊气管导管,该种气管导管的结构为气管导管外壁前端有一个气囊,气囊连接充气阀,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①气囊固定位置单一,着力面积小,单位面积压强过大,气囊长时间对气管内壁压迫会导致造成局部组织缺血,更严重的造成气管食管漏,并且容易引起气管套管的滑脱和造成口腔分泌物对呼吸道的污染在需要将气囊充气时,如果气囊出现破损而无法充气,就必须更换新的一次性使用气管切开导管,既增加了病人经济负担,又增加了病人发生窒息的风险;③需长期气囊充气病人,为防止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壁粘膜而出现气管壁缺血坏死情况发生,需每隔4小时行气囊放气一次,每次放气5 10分钟,用呼吸机人工呼吸病人在放气期间由于无法正常使用呼吸机,易出现窒息,且为防止误吸而应用气囊病人,在放气期间易出现误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管切开双气囊导管。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管切开双气囊导管,包括气管导管和位于气管导管外壁上的气囊,气囊连接充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分为上气囊和下气囊,上气囊通过上充气道连接上充气阀,下气囊通过下充气道连接下充气阀。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I、在一个气囊出现破损而无法充气时,改用另一个气囊充气即可,无须更换新的一次性使用气管切开导管,这样既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又减少了病人发生窒息的风险。2、需长期气囊充气病人,为防止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壁粘膜而出现气管壁缺血坏死情况发生,需定期放气时,因两个气囊不在同一个位置,只需将两个气囊轮换充气及放气即可,导管与气管壁之间始终处于封闭状态,这样既解决了因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壁粘膜造成气管壁发生缺血坏死问题,又解决了用呼吸机人工呼吸病人在放气期间因无法正常使用呼吸机,而易出现窒息的问题,还避免了在放气期间易发生误吸的问题。3、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 图I所示,本技术包括气管导管I和位于气管导管I外壁上的气囊,所述的气囊分为上气囊2和下气囊3,所述的气囊包括上气囊2和下气囊3,上气囊2通过上充气道4连接上充气阀6,下气囊3通过下充气道5连接下充气阀7。操作流程同现行的单囊气管导管,就是无需定期放气,而是采取两个气囊轮换充气及放气。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切开双气囊导管,包括气管导管和位于气管导管外壁上的气囊,气囊连接充气阀,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汉海代秀丽厉翠娟
申请(专利权)人:曹汉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