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柄圆滑块或端轴-动轴机构的油底壳及内燃机、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18602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曲柄圆滑块或端轴-动轴机构的油底壳,该油底壳底面设置有向油底壳本体外伸出的底部为平面的定位面,每个定位面上设置有固定整个机构用的定位螺栓孔;该油底壳与机体固定的上端面设置与机体连接用的若干粗螺栓孔,以及若干细螺栓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使用上述油底壳的内燃机和压缩机。该油底壳适应曲柄圆滑块或短轴-动轴机构的特点,能够为整个机构提供定位面,并且承受机构运转对其造成的反扭矩。(*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往复-旋转运动转换机构,特别是无连杆的往复-旋转运动转换机构,尤其是曲柄圆滑块或端轴-动轴机构,本技术具体是提供曲柄圆滑块或端轴-动轴机构的油底売。本技术同时提供使用上述油底壳的内燃机和压缩机。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活塞式内燃机以及活塞式压缩机中,实现往复-旋转运动的运动机构为曲柄连杆机构。在曲柄连杆机构中,活塞的往复运动需要通过与其连接的连杆传递给曲轴,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连杆随着活塞的运动作来回的摆动,使活塞受到以高阶函数变化的周期性侧向力,并且使整个运动机构体积増大、更加笨重、平衡性能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提出了各种不需要使用连杆的往复-旋转运动转换机 构,其中主要是曲柄圆滑块机构和端轴-动轴机构。所述曲柄圆滑块机构和端轴-动轴机构由于没有连杆,整个机体的尺寸显著缩小,并且不设置专门的曲轴箱,整个机构的定位不能像传统的内燃机或者压缩机机体那样通过曲轴箱外侧设置的定位面定位。为此,整个机构的定位一般依靠油底売。传统的油底壳由于不承担机构的定位功能,其结构和強度均无法满足上述曲柄圆滑块机构和端轴-动轴机构的要求,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提供定位功能,并且承受由于承担定位功能而产生的反扭矩的油底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曲柄圆滑块或者端轴-动轴机构的油底壳,该油底壳能够为整个机构提供定位面,并且该油底壳与机体的连接具有足够的强度,使其能够承受曲轴旋转产生的反扭矩。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该油底壳具有足够的强度,使其更好的承担整个机构的重量和为整个机构定位。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曲柄圆滑块或端轴-动轴机构的油底壳,其底面设置有向油底壳本体外伸出的底部为平面的定位面,每个定位面上设置有固定整个机构用的定位螺栓孔;该油底壳与机体固定的上端面设置与机体连接用的若干粗螺栓孔,以及若干细螺栓孔。优选的,所述上端面为框形面,该框形面位于整个油底壳横截面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该框形面在油底壳长度方向的两端线,通过对称设置的弯曲型面连接到所述油底壳的底面。优选的,该油底壳内部,设置有至少ー个连接底面、所述弯曲型面的立筋。优选的,在油底壳长度方向的一个侧面的靠近底面的位置,设置有放油螺栓孔和机油标尺安装孔。优选的,所述放油螺栓孔和机油标尺安装孔分别设置在某一个所述立筋的两侧。优选的,所述油底壳的外表面设置ー个或者若干个外肋条。优选的,所述外肋条沿所述油底壳侧面延伸一周,将油底壳从外侧箍住。优选的,所述定位面共四个,设置于该油底壳底面的 四角。本技术同时提供一种内燃机,该内燃机使用曲柄圆滑块或端轴-动轴机构,并使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油底売。 本技术同时提供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使用曲柄圆滑块或端轴-动轴机构,同时使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油底売。本技术提供一种曲柄圆滑块或端轴-动轴机构的油底壳,其底面设置有向油底壳本体外伸出的底部为平面的定位面,每个定位面上设置有固定整个机构用的定位螺栓孔;该油底壳与机体固定的上端面设置与机体连接用的若干粗螺栓孔,以及若干细螺栓孔。上述油底壳的从本体向外伸出的定位面为整个机构提供了固定面,使整个机构能够通过该油底壳定位。并且在该油底壳上端面上,设置了粗螺栓孔,使油底壳和机体的连接的固紧カ能够非常大,足以承受曲轴旋转加载在油底売上的反扭矩,使整个机构获得稳定可靠的定位,不会在运动一段时间后发生松动,从而避免了整个机构的振动。本技术提供的油底壳的优选方式中,在油底壳的长度方向两端,设置了从顶面到底面的弯曲型面,该弯曲型面使整个油底壳能够更好的承受压力。在另ー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油底壳的内部设置了连接底面和弯曲型面的立筋,该立筋为油底壳提供支撑,使该油底壳承压能力显著增强,使其足以承担整个机构的重量。与该油底壳相比,现有技术下的油底壳由于不需要支撑整个机构,因此不设置这种位于内部的立筋。在另外的优选方案中,在油底壳外表面上设置了若干外肋条,将整个油底壳箍住,这些外肋条同样能够使油底壳具有更好的強度。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提供的曲柄圆滑块或者端轴-动轴机构的油底壳的立体图之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曲柄圆滑块或者端轴-动轴机构的油底壳的立体图之-* ,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曲柄圆滑块或者端轴-动轴机构的油底壳的立体图之—■ ·---,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曲柄圆滑块或者端轴-动轴机构的油底壳的立体图之四。具体实施方式请參看图I-图4,图I-图4分别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曲柄圆滑块或者端轴-动轴机构的油底壳I的不同角度的立体图。如上述图所示,该油底壳I整体为ー个上部具有开ロ的箱体。在该油底壳I的底面I的四角,分别设置ー个定位面2,这些定位面2均向油底壳本体的外侧伸出,其底面为平面,并且每个定位面2上设置定位螺栓孔2-1,这些定位螺栓孔2-1能够穿过定位螺栓,通过上述定位面2能够将整个油底壳I固定在基础面(图未示)上。该油底壳的上端面3为ー个框形面,该框形面位于整个油底壳I横截面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该框形面在油底壳I长度方向的两端线,通过对称设置的外凸的弯曲型面4连接到所述油底壳的底面1,该弯曲型面4构成油底壳I的长度方向的侧面。该上端面3的侧边和油底壳I的宽度方向上的侧面基本平齐。通过上述弯曲型面4的结构,整个油底壳I的外形具有更好的強度。所述上端面3设置为框形面,使其能够更好的与机体的底部固定面贴合。在上端面3上,其四角分别设置粗螺纹孔3-1,其四边则设置若干细螺纹孔3-2。油底壳I通过上述螺纹孔与机体连接。由于上述粗螺栓孔3-1能够承担较大的固紧力,使油底壳I能够与上部的机体连接牢固。特别是能够使该油底壳I能够可靠的承受曲轴旋转加载在油底壳上的反扭矩。在所述油底壳I的内部,设置有四个连接底面I内表面、所述弯曲型面4内表面的 立筋5。该立筋5与所述底面I和所述弯曲型面4的交接边处,设置凸缘,使立筋5和它们的连接更为可靠。上述四个立筋5在油底壳I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对称设置两个,从油底壳I内部对整个油底壳的强度进行加固,增强该油底壳I的支撑力,避免油底壳I在整个机构的压カ下变形。在油底壳I长度方向的侧面,即所述弯曲型面4的靠近底面的位置,在其中ー个立筋5的两侧,设置有放油螺栓孔6和机油标尺安装孔7。设置在立筋5两侧,能够使放油螺栓孔6和机油标尺安装孔7对整个油底壳I的強度的影响降至最低。在所述油底壳I的外表面,还设置若干相互平行并且等距的、从上端面3的底部开始向底面I延伸的外肋条8,这些外肋条8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外表面上均设置,并且一直延伸到底面I,最終,相对两侧的外肋条8通过底面I的肋条连接在一起,即外肋条8绕油底壳I的侧面延伸一周,将油底壳从外侧箍住。在油底壳的左右和前后两侧的上述外肋条8,在油底壳I的底面I的外表面上形成相互垂直的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上述外肋条8显著加强了整个油底壳I的強度。一般曲轴连杆机构的油底壳不用承担为整个机构提供定位面的作用,而是连接在机体上即可。上述油底壳I作为用于曲柄圆滑块机构或者端轴-动轴机构的油底壳,则是整个机构的基础,承担着为整个机构提供定位的作用。这就要求该油底壳I能够承受整个机构的重量,并承担机构运动对其形成的很高的反扭矩。通过上述设计,尤其是立筋结构和外肋条的设计,使该油底壳的强度倍増。上述具有足够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柄圆滑块或端轴-动轴机构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其底面设置有向油底壳本体外伸出的底部为平面的定位面,每个定位面上设置有固定整个机构用的定位螺栓孔;该油底壳与机体固定的上端面设置与机体连接用的若干粗螺栓孔,以及若干细螺栓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曲柄圆滑块或端轴-动轴机构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面为框形面,该框形面位于整个油底壳横截面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该框形面在油底壳长度方向的两端线,通过对称设置的弯曲型面连接到所述油底壳的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柄圆滑块或端轴-动轴机构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该油底壳内部,设置有至少ー个连接底面、所述弯曲型面的立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柄圆滑块或端轴-动轴机构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在油底壳长度方向的一个侧面的靠近底面的位置,设置有放油螺栓孔和机油标尺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明黎正中郭立军马青龙马玉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清能发动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