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它主要由器体,中心筒降流区、外圈升流区、中部载体分离器以及顶部气浮分离区组成,所述的外圈升流区的底部设置有连通外部空气曝气管的曝气装置;一聚乙烯生物填料安置在所述外圈升流区内,且在外圈升流区的上端部与所述中心筒降流区连通,而所述中心筒降流区的下端部又与外圈升流区相连通,形成一种内循环的流化状态;所述的聚乙烯生物填料由外层、内层、连接筋组成,所述的外层与内层通过至少三根连接筋连接;它具有对有机物的去除率高,造价低,适用性强和效果稳定等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ー种复合式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尤其是ー种使用了新型聚こ烯生物填料的复合式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属于废水处理
技术介绍
复合式流化床生物反应器是ー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属于污水处理生物膜法。该反应器的反应原理和反应器的主体结构是基于生物流化床的原理与技术,具有效率高,占地少,易于设备标准化和成套化等优点,可以发展成组装式的系列化产品,成为エ业废水处理和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的领先技术,其应用的关键在于生物填料的选取。在应用生物膜法进行废水处理中,相关研究者曾尝试了不同种类的载体沸石,活 性炭,陶粒、塑料球,玄武石、炉渣、焦炭、无烟煤、细石英砂等,但是这些载体材料一般都是随机选取,没有针对性地根据流化床特点来进行设计和加工制作,因而存在着诸如比重较大、容易粘连在一起或难于形成生物膜等缺陷。而且不同废水水质和曝气情况会造成废水密度及反应器内流态的改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填料结构和密度,确保最佳处理效果,因此,需针对流化床结构及运行特点制作新型的生物填料,提高流化床反应器的处理效果,显示其在废水处理领域内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优化生物填料结构和密度,对有机物的去除率高,造价低,适用性强和效果稳定的复合式流化床生物反应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所述的聚こ烯生物填料,它由外层、内层、连接筋组成,所述的外层与内层通过至少三根连接筋连接;所述的聚こ烯生物填料由如下配方和重量份数组成聚こ烯(PE)90—110 份,黑胶粉50—70份,AC 发泡剂6—10 份,氧化锌6—10份,硬脂酸锌5— 7份。所述的外层与内层通过六根连接筋连接;它有如下配方和重量份数组成聚こ烯(PE)100 份,黑胶粉60份,AC发泡剂8份,氧化锌8份,硬脂酸锌6份;其中所述的黑胶粉采用可以增大填料的表面粗糙度的废旧轮胎制成。所述的聚こ烯生物填料的性能參数包括块密度为0.7991 g/ml,骨架密度为1.1159 g/ml,载体比表面积27. 257 m2/g,孔容O. 3596 ml/g,孔隙率28. 64%,平均孔径52. 9nm0ー种使用如上所述聚こ烯生物填料的复合式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它主要由器体,中心筒降流区、外圈升流区、中部载体分离器以及顶部气浮分离区组成,所述的外圈升流区的底部设置有连通外部空气曝气管的曝气装置;聚こ烯生物填料安置在所述外圈升流区内,且在外圈升流区的上端部与所述中心筒降流区连通,而所述中心筒降流区的下端部又与外圈升流区相连通,形成一种内循环的流化状态。所述的聚こ烯生物填料以15 20%的填充率安置在所述的外圈升流区内,所述的器体中部设置有对聚こ烯生物填料进行截流的载体分离器,器体的顶部设置有可实现水、气、固三相分离的气浮分离区。所述的气浮分离区包括一能产生气体的集气筒搜集降流区,一对悬浮污泥进行加药沉淀并集于气浮分离区底部的加药系统,在所述气浮分离区底部设置有对污泥进行排放的排泥系统,气浮分离区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对部分浮渣进行排放的排渣系统、以及对澄清水进行排放的出水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所述生物填料有合适的比重,可以随污水的流动悬浮于水中而不漂浮,増加了污水与微生物的接触机会,并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2)所述生物填料具有足够大的化学稳定性和足够大的強度,能应付较高的生物负荷。(3)所述生物填料具有对有机物的去除率高,造价低,适用性强和效果稳定等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在复合式流化床反应器中应用示意图。图中标号外层I、连接筋2、内层3、出水堰4、加药系统5、载体分离器6、升流区(好氧区)7、生物填料8、进水管9、曝气管10、排渣系统11、排泥系统12、集气筒13、降流区(缺氧区)14、曝气装置1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的说明。图1、2所示,本技术主要由外层I、内层3、连接筋2组成,所述的外层与内层通过至少三根连接筋连接,图中所示的外层与内层通过6根连接筋连接;微生物附着在外层I、内层3、连接筋2的表面,外层I外表面由于碰撞频繁,微生物负载量较少,大部分的微生物附着在填料内层、连接筋与外层I内表面上。所述的聚こ烯生物填料由如下配方和重量份数组成聚こ烯(PE)90—110 份,黑胶粉50—70份,AC 发泡剂6—10 份,氧化锌6—10份,硬脂酸锌5—7份。本专利技术优选的配方和重量份数组成聚こ烯(PE)100 份,黑胶粉60份,AC发泡剂8份,氧化锌8份,硬脂酸锌6份;其中所述的黑胶粉采用可以增大填料的表面粗糙度的废旧轮胎制成。所述的聚こ烯生物填料的性能參数是块密度为O. 7991 g/ml,骨架密度为I. 1159g/ml,略大于废水的密度,而其块密度为O. 7991 g/ml,在混合液中粘附气泡的同时受到曝气作用,能够极好的保持反应器流态,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载体比表面积达到27. 257 m2/g,远大于陶粒填料5 m2/g左右的比表面积,孔容达到O. 3596 ml/g,孔隙率也达28. 64%,十分利于生物膜的生长及对污染物的吸附缓沖。性能參数如下所示 ナキ^·度测试比表面积孔容ニ '' 骨架密度平均孔径孔瞎率(在O. SOpsia项目 (V/g) (ml/g Jg/ml)IranJ 下)g/ml结果 27.257 0.3596 28.64% 0.79911.1159 52.8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使用所述聚こ烯生物填料的复合式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它主要由器体,中心筒降流区14、外圈升流区7、中部载体分离器6以及顶部气浮分离区组成,所述的外圈升流区的底部设置有连通外部空气曝气管10的曝气装置15 ;聚こ烯生物填料安置在所述外圈升流区内,且在外圈升流区的上端部与所述中心筒降流区连通,而所述中心筒降流区的下端部又与外圈升流区相连通,形成一种内循环的流化状态。所述的聚こ烯生物填料8以15 20%的填充率安置在所述的外圈升流区内,所述的器体中部设置有对聚こ烯生物填料进行截流的载体分离器6,器体的顶部设置有可实现水、气、固三相分离的气浮分离区。所述的气浮分离区包括一能产生气体的集气筒搜集降流区11,一对悬浮污泥进行加药沉淀并集于气浮分离区底部的加药系统5,在所述气浮分离区底部设置有对污泥进行排放的排泥系统12,气浮分离区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对部分浮渣进行排放的排渣系统11、以及对澄清水进行排放的出水堰4。附图3所示,污水从底部进入反应器升流区7内,升流区7底部安装曝气装置15,压缩空气经曝气管10进入反应器内。聚こ烯(PE)生物填料8以15 20%的填充率投入复合式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内,处于升流区7内的填料在曝气作用下,形成上流趋势,并翻入到降流区11,再从降流区11底部,回到升流区7内,从而形成内循环的流化状态。反应器中部设有载体分离器6,对生物填料进行截留,保证生物填料不致流失。反应器顶部设有气浮分离区,实现水、气、固的三相分离。集气筒搜集降流区11产生气体,悬浮污泥经过加药系统5沉淀后,集于分离区底部,通过排泥系统12进行排放,部分浮渣通过排渣系统11排放,澄清水通过出水堰4排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复合式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它主要由器体,中心筒降流区、外圈升流区、中部载体分离器以及顶部气浮分离区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圈升流区的底部设置有连通外部空气曝气管(10)的曝气装置(15);—聚こ烯生物填料安置在所述外圈升流区内,且在外圏升流区的上端部与所述中心筒降流区连通,而所述中心筒降流区的下端部又与外圈升流区相连通,形成ー种内循环的流化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复合式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こ烯生物填料(8)由外层、内层、连接筋组成,所述的外层与内层通过至少三根连接筋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复合式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こ烯生物填料(8)以15 20%的填充率安置在所述的外圈升流区内,所述的器体中部设置有对聚こ烯生物填料进行截流的载体分离器(6),器体的顶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朱建龙,陈吕军,李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益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