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10013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7 17:35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使具有正极板、负极板、以及设于上述正极板和上述负极板之间的隔板的发电要素以上述电解液按规定的速度浸透至上述隔板的状态来叠层,并收容与外框体内,在对上述外框体内进行了减压的状态下,将上述电解液供给至上述外框体内的上述隔板,并且在供给了上述电解液之后密封上述外框体,在使上述隔板浸渗了上述电解液之后,将上述外框体向上述发电要素的叠层方向推压,将上述外框体以及叠层后的上述发电要素形成为规定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主要涉及。
技术介绍
作为二次电池已知有这样形式的电池将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设有隔板(separator)的发电电极体卷绕成螺旋(coil)状,并收容于容器内。使隔板中浸渗(日文含浸)电解液,利用安装于容器上面的盖体将发电电极体密封在容器内,通过设 于盖体的正负的电极端子来进行充放电。二次电池基本上是按照发电电极体的面积来决定充放电量,因此为了形成小型且充放电量大的二次电池,希望在容器内收容多量的发电电极体。另ー方面,若在狭小的容器内收容多量的发电电极体,则发电电极体被密集地卷绕,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间隙減少,变得不容易使电解液浸透至隔板内部。此外,为了顺畅地进行卷绕作业等,有时使隔板的沿隔板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的抗拉强度比使纤维、分子一致后的宽度方向的抗拉强度更强。这样一来,有时具有在纵方向和横方向上电解液的浸透性不同的各向异性(日文異方性),例如,在排列了纤维的长度方向上电解液容易浸透,而在隔板的宽度方向上电解液变得不容易浸透至隔板的内部等。因此,在将卷绕后的发电电极体收容于容器中并使隔板浸透电解液吋,由于密集卷绕且从发电电极体的上下端面露出电解液难以浸透的端缘,因此即使供给电解液,电解液浸透至隔板的内部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已知以往在正极板的表面设有凹部,降低收容了电极体的容器内部的压力,或在使其降低了之后提高该压力,从而使电解液向隔板的浸透速度上升。此外,还已知使预凝胶(pregel)电解质溶液中含有界面活性剂来提高与电解液之间的易润性,或者对卷绕后的正负的电极体施加电压来加快电解液的浸透速度的技术。然而,不能够使电解液以所期望的速度浸透至发电电极体的隔板的内部,使隔板浸渗电解液的作业耗费了较长的时间,使得二次电池的制造需要较多的劳カ和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ー种能够使电解液以所期望的速度浸透至发电电极体的隔板的内部,能够高效地进行使隔板浸渗电解液的作业,能够简单且短时间地进行二次电池的制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使具有正极板、负极板、以及设于上述正极板和上述负极板之间的隔板的发电要素以上述电解液按规定的速度浸透至上述隔板的状态来叠层,并收容于外框体内,在对上述外框体内进行了减压的状态下,将上述电解液供给至上述外框体内的上述隔板,并且在供给了上述电解液之后密封上述外框体,在使上述隔板浸渗了上述电解液之后,将上述外框体向上述发电要素的叠层方向推压,将上述外框体以及叠层后的上述发电要素形成为规定形状。一个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具备发电电极体,由发电要素叠层而形成,该发电要素具有正极板、负极板、以及设于上述正极板和上述负极板之间的隔板,外框体,以叠层后的状态收容上述发电电极体,以电解液按规定的速度浸透至上述隔板的状态将上述发电电极体收容于上述外框体内,在通过减压装置使上述外框体内减压后的状态下,使上述隔板浸渗被供给至上述发电电极体的上述电解液,通过推压装置从上述发电要素的叠层方向对在减压后的状态下通过盖体进行了密封的上述外框体进行推压,将上述外框体形成为规定形状。根据上述的构成,提供ー种能够使电解液以所期望的速度浸透发电电极体的隔板的内部,能够高效低进行使隔板浸渗电解液的作业,能够简单且短时间地进行二次电池的制造的。 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二次电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上述二次电池的推压以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上述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上述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二次电池的发电电极体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上述二次电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上述二次电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对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I示出了二次电池10。二次电池10是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在上面分别具备正负的电极端子32、34。图3示出了二次电池10的分解图。如图3所示,二次电池10由外框体12、发电电极体14和盖体16等构成。外框体12由金属材料构成,具有能够收容发电电极体14的形状。外框体12形成为进深方向(用箭头a来表示)的厚度比宽度方向(用箭头b来表示)的长度短,沿进深而设置的侧壁20上具备具有折皱构造(日文蛇腹槽造)的可变部22。可变部22形成在外框体12的上下左右的全部壁面上,通过可变部22的折叠作用,侧壁20能够在进深方向上缩小。另外,可变部22只要能够改变进深方向上的长度即可,不仅限于折皱构造,也可以是其他的构造。此外,可变部22也可以不设置在侧壁20的两侧,也可以仅在形成某一侦U。另外,外框体12即使在进深方向以外,在宽度方向(用箭头b来表示)或者高度方向上能够变形,也至少具备沿发电电极体14的叠层方向的可变部22,在这个方向上能够缩小即可。发电电极体14是断面椭圆的圆筒状,如图6所示,由发电要素13构成,而发电要素13由正极板26、负极板28和隔板30构成。隔板30中浸渗有电解液,在正极板26和负极板28之间夹设浸渗了电解液的隔板30,发电要素13能够进行充放电。发电电极体14形成为将连续的发电要素13卷绕成椭圆状。隔板30由例如玻璃纤维、树脂材料构成,由浸渗电解液的原材料形成。盖体16分别具有上述的正负的电极端子32、34,被安装于外框体12的上面。正的电极端子32与发电电极体14的正极板26连接,负的电极端子34与负极板28连接。发电电极体14以卷绕的状态下被收容于外框体12内,被密封在安装有盖体16的作为容器的外框体12内。二次电池10若从外部被施加电カ则通过发电要素13产生电化学反应而进行蓄电,若被连接负载则通过逆反应进行放电,反复进行充放电。接着,对制造二次电池10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正极板26的表面配置隔板30,在隔板30的表面配置负极板28从而形成发电要素13,将形成的发电要素13依次卷绕在卷绕部。卷绕部是断面椭圆形,由驱动机构来旋转驱动,以规定的抗拉强度卷绕发电要素13,从而形成发电电极体14。卷绕发电要素13的规定的抗拉强度是指,以该抗拉强度将发电要素13在卷绕部卷绕规定绕数而形成了发电电极体14后,从卷绕部上取下发电电极体14,从发电电极体14的上下端面,即正极板26、负极板28和隔板30的叠层状态露出的端面在规定的减压下供给电解液,此时电解液以规定速度浸透至隔板30,该抗拉强度构成了在正极板26和负极板28之间形成间隙的状态,以使电解液在规定时间内浸渗在隔板30的整体。以这样的抗拉强度卷绕而成的发电电极体14被收容于图I所示的外框体12内。外框体12是推压以前的被扩大后的形状的外框体12。在将发电电极体14收容于外框体12中后将盖体16安装于外框体12。盖体16与外框体12紧密接触,留有设于盖体16的注入口 40地密闭外框体12的内部。在安装了盖体16之后,将收容有发电电极体14的外框体12如图4所示收容于减压装置42内,使减压装置42动作。减压装置42与真空泵连接,将外框体12的内部保持为规定的减压状态。在通过减压装置42保持了减压气氛的状态下,从注入装置44经由设于盖体16的注入ロ 40向外框体12的内部注入电解液。在将电解液注入外框体12内之后,密封注入ロ 40。注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24 JP 066663/20111.ー种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使具有正极板、负极板、以及设于上述正极板和上述负极板之间的隔板的发电要素以上述电解液按规定的速度浸透至上述隔板的状态来叠层,并收容于外框体内, 在对上述外框体内进行了减压的状态下,将上述电解液供给至上述外框体内的上述隔板,并且在供给了上述电解液之后密封上述外框体, 在使上述隔板浸渗了上述电解液之后,将上述外框体向上述发电要素的叠层方向推压,使上述外框体以及叠层后的上述发电要素形成为规定形状。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发电要素被卷绕成椭圆形状,将卷绕后的上述发电要素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伯达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