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808949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7 0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投影装置的光源系统,包含:二光源、一曲面反射元件、一时序控制单元及多个波段转换元件。光源可产生一第一波段光线;曲面反射元件置于二光源间,且具有一贯穿槽及二位于贯穿槽旁的透光部;时序控制单元通过贯穿槽而位于曲面反射元件中;该些段转换元件置于时序控制单元上,且各可将第一波段光线转换成另一波段光线。藉此,该光源系统可具有输出不同波段、且较集中的光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光源系统,特别是关于ー种使用于投影装置的光源系统。
技术介绍
固态光源如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或激光(Laser)虽然具有使用寿命长、体积小以及不含汞等优点,然而当应用为投影装置的发光光源时,固态光源所提供的亮度与传统高压汞灯相比,两者间仍存在有相当大差距,因此,固态光源的利用虽然已经愈趋普遍,但在投影领域中仍还未可全面取代掉传统的高压汞灯。另ー方面,为使投影装置里的发光光源得以均匀地投射出红、蓝、绿三原色光以供设置于投影装置内部的一合光总成进行合光作业,于先前技术中多采用下列两种方式进行 红、蓝、绿三原色光的输出第一种方式是利用固态光源投射出一白光,并使该白光通过具有红、蓝、绿三色的色轮,从而个别产生相对应的红、蓝、绿三时序光的方式进行合光输出;第二种则为利用固态光源的蓝光激光,用以激发涂布在旋转转盘上的萤光粉以产生红、蓝、绿或黄色光的方式,借着将该蓝光激光所发出的蓝色光与该红、绿或黄色光进行合光后输出,从而获得所需的影像。详言之,第二种利用固态光源的蓝光激光的光源系统如图I所示。于此种传统投影装置的光源系统800包含一蓝光激光光源810、一红光发光二极管光源820、一第一分色镜830、一第二分色镜840、ー镜轮850、ニ反射镜860及一均光元件870。镜轮850的特定区域涂布绿光磷光物质,未涂布的部分则为穿透区域。当蓝光激光光源810的蓝光801穿过第一分色镜830并投射至镜轮850的特定区域时,便激发绿光磷光物质以产生绿光802,并经第一分色镜830反射至均光元件870 ;而蓝光801投射至镜轮850的穿透区域而穿射后,则由后方的反射镜860及第二分色镜840反射至均光元件870。另ー方面,红光发光二极管光源820所提供的红光803则穿过第一分色镜830及第二分色镜840至均光元件870。然而,上述两种方式虽皆可利用固态光源所发射的光束形成红、蓝、緑三色光或再加上黄色光以完成合光作业,不过由于光源先天光学特性的限制,上述两种合光方式所得的光线皆较为发散,且效率也不高。尤其以第二种方式而言,用于激发绿光磷光物质的蓝光并无法充分转换为绿光,且蓝光须由后方的反射镜进行回收,使得蓝光的光路被延长,因此该合光方式并没有对蓝光及所激发的绿光做有效的设计。故传统的合光方式不仅对绿光的效率提升有限,更因反射镜的设置而增加整体系统的体积重量和制作成本,使得相关产品的竞争カ更为低落。有鉴于此,如何增加光源的使用效率,乃为此ー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ー种使用于投影装置的光源系统,该光源系统可具有较不复杂的构造,且可产生不同波段、且较集中的光线。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光源系统包含ニ第一光源,各用以产生一第一波段光线;一曲面反射元件,设置于该ニ第一光源之间,且具有ニ半部、一贯穿槽及ニ透光部,该贯穿槽设置于该ニ半部之间,该ニ透光部分别设置于该ニ半部上;一时序控制単元,具有ー转轴及ー转盘,该转轴为可转动的,该转盘固定地连接该转轴而可旋转地通过该贯穿槽;以及多个波段转换元件,设置于该转盘上,该些波段转换元件各用以将该第一波段光线转换成另一波段光线。为让上述目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以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I为传统光源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光源系统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光源系统的时序控制单元与曲面反射元件的示意图;图4A为图2的光源系统的时序控制单元及波段转换元件的上视图;图4B为图2的光源系统的时序控制单元及波段转换元件的下视图;图5系为图2的光源系统的时序控制单元及波段转换元件的侧视图;图6A为图2的光源系统的时序控制单元及波段转换元件于另ー种配置的上视图;图6B为图2的光源系统的时序控制单元及波段转换元件于另ー种配置的下视图;图7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光源系统的示意图;图8A为图7的光源系统的时序控制单元的上视图;图8B为图7的光源系统的时序控制单元的下视图;图9A为图7的光源系统的时序控制单元及波段转换元件于另ー种配置的上视图;及图9B为图7的光源系统的时序控制单元及波段转换元件于另ー种配置的下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传统』800光源系统801 蓝光802 绿光803 红光810蓝光激光光源820红光发光二极管光源830第一分色镜840第二分色镜850 镜轮860反射镜870均光元件『本专利技术』900、1200 光源系统911、912、1211、1212 第一光源920 第二光源931、932、1231、1232 反射镜940、1240曲面反射元件9401半部、下半部、上半部941、942、1241、1242 透光部943贯穿槽944 焦点950、1250时序控制单元951、1251 转盘952、1252 转轴960、1260波段转换元件961、1261、961’、1261’ 第一波段转换元件962、1262、962’、1262’ 第二波段转换元件963、1263、963’、1263’ 第三波段转换元件971、1271内部分色镜972外部分色镜980、1280 聚光透镜O、I29O 均光元件 1010、1310、1010,、1310,第一面1011、1311、1011’、1311’ 第一转换部1012、1312、1012’、1312’ 第二转换部1013、1313、1013’、1313’ 第一反射部1022、1322、1022’、1322’ 第二反射部1023、1323、1023’、1323’ 第三反射部1020、1320、1020,、1320,第二面1021、1321、1021’、1321’ 第三转换部13211’ 区域1314 穿透部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參阅图2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ー投影装置的一光源系统的不意图。该光源系统900包含ニ第一光源911、912、一第二光源920、ニ反射镜931、932、一曲面反射元件940、一时序控制単元950、多个波段转换元件960、一内部分色镜971、一外部分色镜972、多个聚光透镜980及一均光元件990 ;光源系统900的各元件将依序说明如下。ニ第一光源911、912可分别产生一第一波段光线,而第二光源920可产生ー第二波段光线。于本实施例中,ニ第一光源911、912各可为一蓝光激光光源,而第二光源920则可为ー蓝光发光二极管;因此,第一及第ニ波段光线均为蓝光波段光线。请配合參阅图3所示,为图2的光源系统的曲面反射元件及时序控制単元的示意图。曲面反射元件940(或者可称曲面反射镜或曲面反射杯)可位于该两第一光源911、912之间,可用来汇聚产生于其内的光线。曲面反射元件940可具有至少一曲面,而该曲面可为一抛物面或ー椭球面。曲面反射元件940可具有ニ透光部941、942、一贯穿槽943及一焦点944,其中贯穿槽943形成于曲面反射元件940的顶点处,并贯穿曲面反射元件940的外缘面及内缘面。ニ透光部941、942分别形成于贯穿槽943的两侧;ニ透光部941、942各可为ー贯穿孔,或者一透光材料,以供第一波段光线通过其中而进入至曲面反射元件940内。焦点944则位于ニ透光部941、942之间。除了透光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23 US 61/466,5041.一种用于投影装置的光源系统,包含 ニ第一光源,各用以产生一第一波段光线; 一曲面反射元件,设置于该ニ第一光源之间,且具有ニ半部、一贯穿槽及ニ透光部,该贯穿槽设置于该ニ半部之间,该ニ透光部分别设置于该ニ半部上; 一时序控制単元,具有一转轴及一转盘,该转轴为可转动的,该转盘固定地连接该转轴而可旋转地通过该贯穿槽;以及 多个波段转换元件,设置于该转盘上,该些波段转换元件各用以将该第一波段光线转换成另一波段光线。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时序控制单元具有相対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第一面具有一第一转换部、一第二转换部及一第一反射部,该第二面具有一第三转换部、一第二反射部及一第三反射部;该些波段转换元件包括一第一波段转换元件、一第二波段转换元件及一第三波段转换元件,该第一波段转换元件设置于该第一转换部上,该第二波段转换元件设置于该第二转换部上,该第三波段转换元件设置于该第三转换部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内部分色镜,该内部分色镜设置于该曲面反射元件中,连接其中一个该半部,其中,该时序控制单元的该第一面朝向与该内部分色镜连接的该半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波段转换元件、第二波段转换元件及第三波段转换元件,分别为绿光、红光及黄光磷光物质中之其一。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干,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更各具有一穿透部,用以供该第一波段光线穿过其中。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部、该第二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宏英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