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06179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7 0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包括通过拦污格栅截留污水中的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再通过调节池对污水的水量水质进行调节并初步沉淀;将污水与好氧区回流混合液一起通过缺氧区进行反硝化脱氮处理,再通过好氧区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最后将好氧区的混合液通过气提回流至缺氧区;将经过所述气提剩余的污水通过加入预定浓度的铝盐并采用穿孔曝气搅拌的混合加药区去除磷,再将通过所述混合加药区的污水通过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污水中氮和磷的同时去除、较低的污泥产量;并且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维护简单的特点,符合农村对工艺合理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导致农村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均相当低。目前大部分农村没有排水收集设施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农村污水处理现状与城市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I)农村人口较少,分布广且分散,农村用水 量标准较低,污水流量小且日变化系数大;(2)污水成分浓度较低,且以有机物、氮和磷为主,水质波动性大;(3)村镇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无法操作较复杂的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中采用的工艺主要有A/0-MBR、A/0-生物接触氧化、厌氧滤池、人工湿地和氧化塘以及相关组合工艺或改造工艺。上述这些工艺只能实现部分指标合格,且有些工艺(如MBR)运行费用高、管理繁琐,还有些工艺虽然流程简单但不能保证水质达标排放。因此,在现有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中存在工艺合理性和经济性不符合农村的需求,以至于造成出水不达标或只有部分指标合格(只能实现主要指标中的COD和氨氮达标,没有考虑磷的去除),以及工艺运行维护困难、污泥产量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中存在工艺合理性和经济性不符合农村的需求,以至于造成出水不达标或只有部分指标合格,以及工艺运行维护困难、污泥产量较高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通过拦污格栅截留污水中的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再通过调节池对污水的水量水质进行调节并初步沉淀;将通过所述拦污格栅和调节池处理后的污水与好氧区回流混合液一起通过设置有预定比例的悬浮生物填料的缺氧区进行反硝化脱氮处理,再通过好氧区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最后将经过好氧区的混合液通过气提回流至缺氧区;将经过所述气提剩余的污水通过加入预定浓度的铝盐并采用穿孔曝气搅拌的混合加药区去除磷并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再将通过所述混合加药区的污水通过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本专利技术结合生化工艺与化学除磷工艺,可以实现污水中氮和磷的同时去除;在缺氧区和好氧区均投加一定比例的悬浮生物填料,充分利用悬浮污泥和生物膜的协同作用,减小水力停留时间,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并实现低的污泥产量;并且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维护简单的特点,符合农村对工艺合理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污水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 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污水处理方法,依据的是农村污水有以下特征和处理要求①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且分散,农村用水量标准较低,污水流量小且日变化系数大;②污水成分浓度较低,且以有机物、氮和磷为主,水质波动性大工艺运行可靠稳定,出水稳定达标排放,尽可能实现直接回用;④村镇经济力量薄弱,污水处理应充分考虑投资建设费用低、运行费用少农用土地紧张,尽可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建设污水站;⑥村镇缺乏专业人员,所选工艺运行和管理简单,设备对用户的操作水平要求不高。为此,本具体实施方式提出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如图I所示,相应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步骤1,通过拦污格栅截留污水中的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再通过调节池对污水的水量水质进行调节并初步沉淀。具体的,需要处理的污水水质如下水温=12 25 V,C0D=200 400mg/L,BOD5=IOO 200mg/L,SS ( 200mg/L, NH4+_N=25 40mg/L,TP=3. O 5· Omg/L, ρΗ=7. O 8.5。因此需要首先对污水通过拦污格栅截留污水中的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如纤维、毛发等,之后进入调节池,主要进行水量水质调节,以克服较大的流量和水质变化,同时兼具沉淀的功能。步骤2,将通过步骤I处理后的污水和好氧区回流的混合液一起通过设置有预定比例的悬浮生物填料的缺氧区进行反硝化脱氮处理,再通过好氧区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最后将好氧区混合液通过气提回流至缺氧区。拦污格栅和调节池处理后的污水可以由主处理一体化模块进行处理,其中的主处理一体化模块包括缺氧区、好氧区、加药混合区和沉淀四个主要区域构成,具体的处理过程包括可在缺氧区和好氧区均投入一定比例的悬浮生物填料,充分发挥悬浮污泥和生物填料生物膜的协同作用;好氧区分为两段,第一段充分利用微生物处于对数增长期的吸附特性,以低能耗、高负荷、快速的生物吸附和合成为主,去除污水中70% 80%的有机物,第二段在低负荷下利用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对污水中残留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以进一步改善出水水质;两段好氧区混合液经气提回流至缺氧区。步骤3,将经过气提剩余的污水通过加入预定浓度的铝盐并采用穿孔曝气搅拌的混合加药区去除磷并进一步去除水中悬浮物,再将通过所述混合加药区的污水通过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具体的,在生化区采用穿孔曝气,一方面提供生化区所需的溶解氧,另一方面使悬浮填料呈流化状态;在加药混合区投加一定浓度的铝盐,并采用穿孔曝气搅拌,既可通过混凝沉淀去除污水的磷,又能进一步降低水中的悬浮物;最后经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步骤4,将经过步骤3处理的污水通过消毒处理后,进行直接排放或回用。经过上述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如下水温=12 25°C ;C0D〈50mg/L,去除率90%以上;B0D5〈10mg/L,去除率 95% 以上;SS〈10mg/L,去除率 95% 以上;NH4+-N〈5mg/L,去除率 95%以上;TN ( 15mg/L,去除率 90% 以上;TP ( O. 5mg/L,去除率 90% 以上;ρΗ=7· O 8. 5。与现有污水处理工艺方法相比较,较好的实现了同时脱氮除磷,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生化部分的污泥产量,具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专利技术工艺方法污水处理效果好,有效结合生化工艺与化学除磷工艺,可以实现污水中氮和磷的同时去除;2)在缺氧区和好氧区均投加一定比例的悬浮生物填料,充分利用悬浮污泥和生物膜的协同作用,减小水力停留时间,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并实现低的污泥产量;3)好氧区分段运行,可充分发挥同类微生物种群间的协同作用,克服不同微生物种群间的拮抗作用;4)本专利技术工艺方法占地面积小,同时,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低;5)本专利技术工艺方法采用一体化模块设计,可以实现自动化运行,且管理维护方便;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工艺方法处理效果和经济性能,均高于目前所采用工艺。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拦污格栅截留污水中的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再通过调节池对污水的水量水质进行调节并初步沉淀;将通过所述拦污格栅和调节池处理后的污水与好氧区回流混合液一起通过设置有预定比例的悬浮生物填料的缺氧区进行反硝化脱氮处理,再通过好氧区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最后将好氧区的混合液通过气提回流至缺氧区;将经过所述气提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雪莲
申请(专利权)人:桑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