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理用提升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04275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6 19:10
一种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的护理用提升器械,所述的器械包含活动底座、立柱、吊杆和吊具;所述的立柱稳固的设置在活动底座的上部面,立柱的顶端与吊杆的一端铰接形成直角结构,且吊杆的杆身与立柱的柱身之间设有机械推拉装置,所述的吊具通过设在其中心部位的轴销与吊杆折弯部分的端部铰接在一起,且吊具的四角及对应两端的端面中部均设有挂环;所述的器械不但能够将被护理人员搬抬起来并进行移动换位,而且还不会在搬抬转移的过程中造成被护理人员的身体不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护理用提升器械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ー种用于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将病人提升起来并进行相应移动的护理用提升器械。背景技木 公知的,在护理行动不便或瘫患的人员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ー些需要让这些人员在两种物件之间转移的工作,例如在下床活动前后要使这些人员在床铺与承载他们的轮椅等活动器械之间转移,入厕或洗浴前后要使这些人员在承载他们的轮椅等活动器械与马桶或浴缸之间转移等;然而,由于这些转移过程必然会产生ー些不安定的因素,尤其是洗浴前后,在转移过程中极有可能因相关人员的重心偏移或地面湿滑而发生活动器械位移或侧翻的现象,从而致使被护理的人员或周边的人员发生危险;目前,由于在护理时只能依靠人カ搬抬才能让这些行动不便或瘫患的人员由床铺或座椅上转移到其他位置,这不但费时费 力,而且还会在搬抬的过程中造成这些行动不便或瘫患的人员的身体产生不适,因此,在护理中对这些行动不便或瘫患的人员进行搬抬换位时,需要有一种即能减轻护理人员劳动强度,还能避免在搬抬中造成被护理人员身体不适的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护理用提升器械,所述的器械不但能够将被护理人员搬抬起来并进行移动换位,而且还不会在搬抬转移的过程中造成被护理人员的身体不适。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护理用提升器械,所述的器械包含活动底座、立柱、吊杆和吊具;所述的立柱稳固的设置在活动底座的上部面,立柱的柱身设有推柄,且立柱的顶端与吊杆的一端铰接形成直角结构;所述的吊杆杆身与立柱的柱身之间设有用于托举吊杆的机械推拉装置,吊杆的另ー端端部杆身向下折弯,该折弯部分的端部与エ字形结构的吊具通过轴销有间距的铰接在一起,所述的轴销设置在エ字形吊具的中心部位,当机械推拉装置推动吊杆使该折弯部分位于最高位置吋,该折弯部分杆身与活动底座的上部面平行;所述吊具的四角及对应的两端端面中部均设有挂环。所述的护理用提升器械,所述的机械推拉装置为ー电动推杆,该电动推杆的推力为6000N/DC24V,行程为35cm,满载速度为3 8mm/s。所述的护理用提升器械,所述的立柱柱身设为后倾斜状态。所述的护理用提升器械,所述的立柱和吊杆均为矩形管。所述的护理用提升器械,所述的吊杆为80mmX60mmX4mm的矩形管。所述的护理用提升器械,所述的吊杆转动角度为±26度。所述的护理用提升器械,所述的挂环设有保险环。所述的护理用提升器械,所述的活动底座包含横梁、轮架和万向轮;所述的横梁上部面中部设有用干与立柱底端稳固连接的柱套,横梁的两侧分别连接有ー轮架;所述的轮架对应位于吊杆下方一侧的架身长度长于轮架另ー侧的架身长度,且轮架长架身一侧的长度不短于吊杆的长度;所述的轮架底部两端分别设有万向轮。所述的护理用提升器械,所述的横梁两侧分别与ー轮架铰接,两轮架短架身部分的内侧面对应靠近横梁的位置分别与ー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的两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对应铰接在同一调节块两侧的上下部位;所述的调节块中心部位铰接在对应的横梁端面中部,调节块的项端端部向上延伸有用于带动调节块转动的把手,且在柱套对应把手的端面固定设有用于限位的限位卡板。所述的护理用提升器械,所述的设置在轮架短架身一侧底部的万向轮设有刹车装置。由于采用所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护理用提升器械能够极大的节省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所述提升器械不 但能够简单便捷的将被护理人员搬抬起来并进行移动换位,而且在使用时还不会在搬抬转移的过程中造成被护理人员的身体不适。附图说明 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示意 图2是所述吊具的示意图。图中1、活动底座;2、立柱;3、吊杆;4、吊具;5、推柄;6、机械推拉装置;7、轴销;8、挂环;9、横梁;10、轮架;11、万向轮;12、连接杆;13、调节块;14、把手;15、柱套;16、限位卡板。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专利技术,公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g在保护本专利技术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结合附图I 2所述的护理用提升器械,所述的器械包含活动底座I、立柱2、吊杆3和吊具4 ;所述的立柱2稳固的设置在活动底座I的上部面,即利用立柱2来达到牢固支撑吊杆3的目的;根据需要,能够将所述立柱2的柱身设为后倾斜状态,即立柱2向吊杆3所在方向的反方向倾斜,从而达到让立柱2能够承受更大的弯曲力的目的;为便于推行所述的提升器械,所述的立柱2柱身设有推柄5 ;立柱2的顶端与吊杆3的一端铰接后形成直角结构,即初始状态时吊杆3与立柱2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动作时吊杆3能够沿其与立柱2铰接的点为圆心转动;为增强立柱2与吊杆3的強度,能够将立柱2与吊杆3都设为矩形管,其中,所述的吊杆3设为80mmX60mmX4mm的矩形管;所述的吊杆3杆身与立柱2的柱身之间设有用于托举吊杆3的机械推拉装置6,即通过机械推拉装置6动作来带动和支撑吊杆3,从而保证吊杆3能够沿吊杆3与立柱2铰接的点为圆心转动,并在吊杆3转动到位后能够被准确的定位固定; 在操作时,所述的机械推拉装置6能够带动吊杆3在±26度的角度内转动;根据需要,能够采用推力为6000N/DC24V,行程为35cm,满载速度为3 8mm/s的电动推杆做机械推拉装置6,并把为电动推杆提供动カ的电瓶安放在活动底座I的上部面,这保证了所述的提升器械能够始终保持在平稳的操作状态来搬抬相关人员;所述吊杆3的另一端端部杆身向下折弯,该折弯部分的端部与エ字形结构的吊具4通过轴销7有间距的铰接在一起,所述的轴销7设置在エ字形吊具4的中心部位,即轴销7的销头端与吊杆3铰接,轴销7的轴头端与吊具4套接;同吋,由于机械推拉装置6推动吊杆3使该折弯部分被推升至位于最高位置吋,该折弯部分杆身与活动底座I的上部面平行,因此,位于该折弯部分下部的吊具能够以轴销7为圆心转动,且不会触碰到吊杆3和立柱2以及机械推拉装置6,进而确保了相关人员在被搬抬和移动的过程中均不会碰撞到所述器械中的部件;为便于搬抬相关人员,吊具4的四角及对应エ字结构两端的端面中部均设有带保险环的挂环8,即エ字形结构的吊具4两端各有三个挂环8,从而利用这六个挂环8来吊挂相应的吊兜或其他物品; 所述的活动底座I包含横梁9、轮架10和万向轮11 ;所述的横梁9上部面中部设有用于与立柱2底端稳固连接的柱套15,横梁9的两侧分别连接有ー轮架10 ;所述的轮架10对应位于吊杆3下方一侧的架身长度长于轮架10另ー侧的架身长度,且轮架10长架身ー侧的长度不短于吊杆3的长度,即在利用所述的器械搬抬或移动相关人员时,活动底座I能够始終具有有效的稳定性,从而避免了因偏重而发生侧翻事故;为便于移动所述的器械,所述的轮架10底部两端分别设有万向轮11,且设置在轮架10短架身一侧底部的万向轮11设有刹车装置,从而能够利用刹车装置对所述的器械进行定位; 为进ー步增加所述器械的稳定性,能够将两个轮架10分别铰接在横梁9的两侧,且两轮架10短架身部分的内侧面对应靠近横梁9的位置分别与ー连接杆12的一端铰接,两连 接杆12的另一端分别对应铰接在同一调节块13两侧的上下部位,即ー连接杆12与调节块13 —侧的上部铰接,另ー连接杆12与调节块13另ー侧的下部铰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理用提升器械,其特征是所述的器械包含活动底座(I)、立柱(2)、吊杆(3)和吊具(4);所述的立柱(2)稳固的设置在活动底座(I)的上部面,立柱(2)的柱身设有推柄(5),且立柱⑵的顶端与吊杆(3)的一端铰接形成直角结构;所述的吊杆(3)杆身与立柱⑵的柱身之间设有用于托举吊杆⑶的机械推拉装置(6),吊杆(3)的另一端端部杆身向下折弯,该折弯部分的端部与エ字形结构的吊具(4)通过轴销(7)有间距的铰接在一起,所述的轴销(7)设置在エ字形吊具(4)的中心部位,当机械推拉装置(6)推动吊杆(3)使该折弯部分位于最高位置吋,该折弯部分杆身与活动底座(I)的上部面平行;所述吊具(4)的四角及对应的两端端面中部均设有挂环(8)。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护理用提升器械,其特征是所述的机械推拉装置(6)为ー电动推杆,该电动推杆的推力为6000N/DC24V,行程为35cm,满载速度为3 8mm/s。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护理用提升器械,其特征是所述的立柱(2)柱身设为后倾斜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护理用提升器械,其特征是所述的立柱(2)和吊杆(3)均为矩形管。5.根据权利要求I或4所述的护理用提升器械,其特征是所述的吊杆(3)为80mmX60mmX4mm 的矩形管。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护理用提升器械,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华耿鹏飞李闯张迅周利国禹青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圣瑞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