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景业专利>正文

用于气管插管置换的引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96956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4 18:35
一种用于气管插管置换的引导管,所述引导管为圆形的空心管,其外径小于气管插管的内径,其长度大于气管插管长度的两倍且小于气管插管长度的三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气管插管置换的引导管,可以较好的适用于气管插管置换手术,通过在原插管里导入引导管,再退出原插管导入新插管,达到安全快速置换气管插管的目的,且新插管定位准确,耗时大大的缩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领域的气管插管置換操作,尤其是一种用于气管插管置換的引导管。
技术介绍
自从1880年Macewen首先在麻醉病人身上使用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以来,气管插管在临床医疗上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这种技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并且由于气管导管气囊由原来之高压低体积设计改良为现今的低压高体积设计,使长期气管插管对气管的机械伤害大大減少,使留置气管插管的时间大大延长,因而其他问题相对愈加突出,如气囊漏气,气管导管位置不正、固定带问题,气管导管内壁形成痰痂堵塞气道、长期插管引起的难以控制的感染、或需要将经ロ气管插管改为经鼻气管插管时等等,均需再次气管插管来解決。在由于气囊漏气、气管导管由于痰痂阻塞等原因而需要再次气管插管,或需改变气管导管口径等时,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的置换时,传统做法是先拔除原气管导管,再重插,由于在此插管需要重新操作,且插到的位置难以确定,其间耗时长,且重新插管,给病人帯来的伤害也较大,由于会有短时间的缺氧更甚至于再次插管失败而危及生命,特别是经鼻气管插管时难度较大,必要时需要纤支镜等设备及熟练的插管技术,而很多医院不具备这些设备或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善
技术介绍
中用于气管插管置換的引导管的操作复杂、损伤较大、耗时过长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气管插管置換的引导管,所述引导管为圆形的空心管,其外径小于气管插管的内径,其长度大于气管插管长度的两倍且小于气管插管长度的三倍。所述引导管的中设有抵达其前端的光导纤维,对应于光导纤维的底部设有光源,所述光导纤维的尾端连有光信号显示设备。所述弓I导管尾端设有氧气输入接ロ。所述引导管的前端为圆弧倒角。所述弓I导管的外侧壁上设有铁氟龙涂层。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气管插管置換的引导管,可以较好的适用于气管插管置換手术,通过在原插管里倒入引导管,在退出原插管倒入新插管,达到安全快速置換气管插管的目的,且新插管定位准确,耗时大大的缩短。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气管插管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引导管位于气管插管内的示意图I、引导管;2、气管插管;3、氧气输入接ロ ;4、光导纤維。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用于气管插管置換的引导管作进ー步说明。如图I、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气管插管置換的引导管,引导管I为圆形的空心管,其外径小于气管插管2的内径,其长度大于气管插管2长度的两倍且小于气管插管2 长度的三倍。作为本实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引导管I的中设有抵达其前端的光导纤维4,对应于光导纤维4的底部设有光源,光导纤维4的尾端连有光信号显示设备,可以方便的观察到引导管I的前端所到达的位置。所述引导管I尾端设有氧气输入接ロ 3,可以在置換气管插管2时,进行临时供氧,以降低对病人的伤害。所述引导管I的前端为圆弧倒角,以减少对患者的损伤,所述引导管I的外侧壁上设有铁氟龙涂层,可以加强其润滑性。本实施例的引导管I使用办法如下,引导管I应具有一定硬度和弾性、不易打折、外径要小于气管插管2的内径,其坚硬而手感柔软,质地柔韧,不易折叠。要确认引导管I的长度一定要大于2倍该型号气管插管2的长度;抹上润滑油如无菌液体石蜡油或含有麻醉剂的水性油胶,使之易于插入。气管插管2准备与患者正在使用的同一型号的气管插管2,或改为经鼻气管插管2 (需要进ー步记录其长度以备更换不同型号的气管插管2时使气管插管2前端能回到原位时换算用);标记或记录气管插管2在口外或外鼻孔处的位置距离。患者状态检测用多功能监护仪持续测BP、HR、Sa02、ECG。下胃管抽尽胃内容物,防止拔管后的误吸;吸尽气管插管2内及ロ咽部痰液及滞留物,防止插引导管I时将痰液痰痂等污染物带入气管深部。镇静可给予安定IOmg(—般O. 2mg/kg,根据情况调节)。静脉推注,目的是减轻患者的反射痛苦、烦躁及缺氧,防止患者烦躁而发生意外的拔管事件。当然条件允许也可予芬太尼O. 05 O. Img,异丙酹60mg快速诱导(昏迷患者免麻醉镇静,清醒或仅有嗜睡病人均向病人解释,做到知情同意,征得患者同意,争取患者合作)。表面麻酔、润滑可在插管与鼻粘膜之间滴入少量无菌液体石蜡油或含有麻醉剂的水性油胶以润滑,减少导管留置过久与鼻粘膜粘连,方便拔出。换管前给予100%吸入氧浓度(Fi02)的方式给氧10分钟,提高患者短时间内对缺氧的耐受力。脱开气管插管2与呼吸机管路的连接。引导管I尾端通过氧气输入接ロ 3接上氧气临时给氧。在同种类型的气管插管置换时(如经ロ气管插管改经ロ气管插管、或经鼻气管插管改为经鼻气管插管吋)将引导管I插入气管插管2,使进入长度刚好超出气管插管2长度约5cm左右。如遇引导管I进入不顺,必要时要确认引导管I是否已在气管内。此时可将引导管I的尾端的光导纤维4接上光源,通过观察光亮判断引导管I的头端位置,放掉原气管插管2气囊(即使已漏气的气囊也要使还剩余的气体排尽)。双手配合,保持引导管I的位置,同时小心拔除气管插管2。将新的气管插管2套入引导管1,并在其引导下使新的气管插管2到达原插管位置(可通过原标记的位置或距离换算定位)。拔除引导管I。在不种类型的气管插管置换时(经ロ气管插管改为经鼻气管插管吋)将引导管I沿鼻腔插至咽部,再由咽部拉到口腔外,再插入原经ロ气管导管内至隆突水平,并剪开拔出原经ロ气管导管2,将经鼻气管导管2套在引导管I外,在引导管I引导下将气管导管2插入气管内,完成换置。其他细节同上文同种类型的气管插管置換操作。确认气管插管2位置是否正确(用简易呼吸器向气管插管2中压入气体,观察胸部有无起伏运动;或用棉签絮置于气管插管2 ロ,观察其随气流摆动;观察导管内壁有无气雾凝结或有无气流声;或导管头接监护仪观察呼气末CO2浓度,以确定导管位置正确;或接上呼吸机呼吸囊可见其随呼吸气流而膨胀或縮小而而观察病人呼吸气流。并用听诊器试听两肺呼吸音,注意是否对称。如呼吸音两侧不对称,可能为导管插入过深,进入ー侧支气管所致,此时可将导管稍稍退出,直至两侧呼吸音对称。确认气管插管2位置正确满意后将气管插管2气囊充气,使气囊复张,充气程度(5 15ml)以使气囊有弹性,如触口唇感,并固 定导管。为防止插管过深或偏浅,条件允许时可行床旁X线检查,了解气管插管2位置与深度,一般管端位于隆突上3cm为宜。本技术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及变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气管插管置换的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I)为圆形的空心管,其外径小于气管插管(2)的内径,其长度大于气管插管(2)长度的两倍且小于气管插管(2)长度的三倍。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气管插管置换的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I)的中设有抵达其前端的光导纤维(4),对应于光导纤维(4)的底部设有光源,所述光导纤维(4)的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景业全世超陈洁黄跃跃陈咨苗李德泉
申请(专利权)人:潘景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