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接件的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95008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3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接件的冲压模具,包括对应设置的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依次包括上模架板(10)、上模垫板(12)、上模固定板(14)以及卸料板(16),所述下模(2)依次包括下模板(18)、下模垫板(20)和下模架板(22),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板(16)上依次间隔的设置有裁边模(24)、一号冲孔模(26)、校平模(28)、打凸模(30)、二号冲孔模(32)和落料模(34)。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及机械成本,而且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降低了次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尤其涉及一种转接件的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冲压模具一般由一个凸模和一个凹模构成,也可以有多个凸模和多个凹模构成,但在冲床一次行程中却只能完成一种冲裁工序。例如转接件的冲压模具,就是由多副以上单工程模具组成,才能打出一个合格的产品。现在使用的转接件模具也是如此,这种模具虽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存在工作效率低、使用成本高,及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缺陷与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的转接件的冲压模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接件的冲压模具,包括对应设置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依次包括上模架板、上模垫板、上模固定板以及卸料板,所述下模依次包括下模板、下模垫板和下模架板,所述卸料板上依次间隔的设置有裁边模、一号冲孔模、校平模、打凸模、二号冲孔模和落料模。所述上模固定板和所述卸料板之间设置有卸料板垫板。所述下模架板的底部均匀间隔的设置有三个垫脚。所述垫脚的底部贴合有缓冲垫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由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转接件的冲压模具在卸料板上依次间隔的设置有裁边模、一号冲孔模、校平模、打凸模、二号冲孔模和落料模,从而可以在冲床的一次行程中完成多种冲裁工序,因此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操作时只需一人一机,有效的降低了使用成本,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及机械成本,而且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降低了次品率。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 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上模1,下模2,上模架板10,上模垫板12,上模固定板14,卸料板垫板15,卸料板16,下模板18,下模垫板20,下模架板22,裁边模24、一号冲孔模26、校平模28、打凸模30、二号冲孔模32和落料模34,垫脚36,缓冲垫片38。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转接件的冲压模具,包括对应设置的上模I和下模2,其中上模I依次包括上模架板10、上模垫板12、上模固定板14、卸料板垫板15以及卸料板16,下模2依次包括下模板18、下模垫板20和下模架板22,本专利技术的特别之处在于卸料板16上依次间隔的设置有裁边模24、一号冲孔模26、校平模28、打凸模30、二号冲孔模32和落料模34。通过此结构设计可以使冲床的一次行程中完成多种冲裁工序,从而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且操作时只需一人一机,有效的降低了使用成本。制作本专利技术的冲压模具时,可以在下模架板20的底部均匀间隔的设置三个垫脚36,垫脚36的底部贴合有缓冲垫片38。实际操作时,板材依次通过卸料板16上依次间隔设置的裁边模24、一号冲孔模26、校平模28、打凸模30、二号冲孔模32和落料模34,最后成型,不仅加工效率高、节省成本,而且稳定性高、失误率低。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及机械成本,而且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降低了次品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接件的冲压模具,包括对应设置的上模(I)和下模(2),所述上模(I)依次包括上模架板(10)、上模垫板(12)、上模固定板(14)以及卸料板(16),所述下模(2)依次包括下模板(18)、下模垫板(20)和下模架板(22),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板(16)上依次间隔的设置有裁边模(24 )、一号冲孔模(26 )、校平模(28 )、打凸模(30 )、二号冲孔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安邦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维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