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伟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794075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3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是将组成原料组合物A:苍术、紫珠叶、桑椹子、麻黄、石南叶、牛膝、玄参、蝉蜕、柠檬肉、五味子、川芎、麦冬、核桃仁、珍珠粉、炒黑豆、小茴香、桂枝、百部、决明子、苏子、大青叶和茯苓;组合物B:防风、地丁、仙鹤草、藿香、蒲公英、虎杖、赤白芍各、白芷、甘草、枇杷叶、芦笋、黑芝麻、生地、当归、豆豉、炒枣仁、知母和功劳叶;把组合物B制成药精细粉备用;然后将组合物A用水熬开5-10分钟,然后加入组合物B精细粉,搅拌均匀,冷却即可饮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合理,成本低,具有多种营养丰富的中草药,有效的排除人体内的毒素、增加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基本体质,有效的治疗了痤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座疮是一种青春发育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患,好发于青年人颜面、胸、背等处,表现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继发性脓疱或结节,俗称“粉刺”、“痤疮”。本病多因肺经血热熏蒸颜面,或过食辛辣厚味,脾胃积湿生热,湿热熏蒸面部,或 素体湿盛,外蕴肌肤,或冲任血热上冲,复感风毒之邪,或脾虚湿停生痰,郁而化热,痰湿夹热凝滞肌肤而致。皮疹好发于青年人的颜面、前胸、肩背等皮脂腺丰富部分,常伴有皮脂溢出。初期基本损害为针头大小圆锥形的毛囊性丘疹,丘疹顶端有黑色小点,即黑头粉刺,挤压时有黄白色带黑头的脂样栓塞物排出,可继发感染形成脓疱,溃后可形成疤痕,亦可发展成为结节囊肿,皮损一般散在分布。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有效的治疗瘦疮,减少患者的痛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瘦疮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合理,成本低,具有多种营养丰富的中草药,有效的排除人体内的毒素、增加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基本体质,有效的治疗了痤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痤疮的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 组合物A:苍术8-12、紫珠叶8-12、桑椹子5-10、麻黄5_7、石南叶13-18、牛膝13-18、玄参5-10、蝉蜕3-8、柠檬肉5-10、五味子8-10、川芎3-8、麦冬5_10、核桃仁5_10、珍珠粉O.5-0. 7、炒黑豆13-18、小茴香8-12、桂枝8_12、百部8_12、决明子8_12、苏子13-18、大青叶 O. 8-1. 2 和茯苓 15-25。组合物B:防风8-12、地丁 3-5、仙鹤草5_7、藿香13_18、蒲公英3_8、虎杖13-18、赤白芍各10-15、白芷3-8、甘草8-12、枇杷叶5-10、芦笋5-10、黑芝麻28-32、生地8-12、当归8-12、豆豉8-12、炒枣仁3-8、知母8-12和功劳叶5-10。治疗痤疮的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 组合物A:苍术10、紫珠叶10、桑椹子8、麻黄6、石南叶15、牛膝15、玄参8、蝉蜕5、柠檬肉8、五味子9、川芎5、麦冬8、核桃仁8、珍珠粉O. 6、炒黑豆15、小茴香10、桂枝10、百部10、决明子10、苏子15、大青叶I和茯苓20。组合物B:防风10、地丁 4、仙鹤草6、藿香15、蒲公英5、虎杖15、赤白芍各12、白芷5、甘草10、枇杷叶8、芦笋8、黑芝麻30、生地10、当归10、豆豉10、炒枣仁5、知母10和功劳叶8。治疗痤疮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O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组合物A,除去杂质、清洗、切碎;(2)按重量份称取组合物B,粉碎,制成药精细粉备用; (3)将组合物A用水熬开5-10分钟,然后加入步骤(2)中药精细粉,去火,搅拌均匀,冷却到30-50°C时,即可饮用。用法及用量每日一剂,每剂150-200g,水煎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合理,成本低,具有多种营养丰富的中草药,有效的排除人体内的毒素、增加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基本体质,有效的治疗了痤疮。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治疗痤疮的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 组合物A:苍术10、紫珠叶10、桑椹子8、麻黄6、石南叶15、牛膝15、玄参8、蝉蜕5、柠檬肉8、五味子9、川芎5、麦冬8、核桃仁8、珍珠粉O. 6、炒黑豆15、小茴香10、桂枝10、百部10、决明子10、苏子15、大青叶I和茯苓20。组合物B:防风10、地丁 4、仙鹤草6、藿香15、蒲公英5、虎杖15、赤白芍各12、白芷5、甘草10、枇杷叶8、芦笋8、黑芝麻30、生地10、当归10、豆豉10、炒枣仁5、知母10和功劳叶8。治疗痤疮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O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组合物A,除去杂质、清洗、切碎; (2)按重量份称取组合物B,粉碎,制成药精细粉备用; (3)将组合物A用水熬开5-10分钟,然后加入步骤(2)中药精细粉,去火,搅拌均匀,冷却到30-50°C时,即可饮用。病例I :林某,男,22岁; 2010年7月22日口唇鼻周痤疮时发3年余,患者近2年余口唇鼻周痤疮时发,无痒痛,口周、前额皮肤色黄,唇干,喜凉食,尿赤,大便调,平素心烦急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经服用本专利技术的药物I个半月,痤疮症状减少,继续服用1-2个月,痤疮症状完全消失。病案2 :高某,女,26岁; 2008年4月24日初诊面部痤疮半年,面色暗,经前痤疮明显,急躁易怒,大便干,每日I次,月经提前,经量少,色暗,无血块,神疲乏力,舌暗红,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经服用本专利技术的药物1-2个月,痤疮症状减少,继续服用3-4个月,痤疮症状完全消失。病案3 :万某,女,27岁; 2011年4月12日初诊面部痤疮半年,面色暗,经前痤疮明显,急躁易怒,大便干,每日1-2次,月经提前,经量少,色暗,无血块,神疲乏力,舌暗红,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经服用本专利技术的药物35天,痤疮症状减少,继续服用3-4个月,痤疮症状完全消失。病案4 :李某,男,26岁; 2007年11月17日初诊面部痤疮半年,面色暗,经前痤疮明显,急躁易怒,大便干,每日1-2次,色暗,无血块,神疲乏力,经服用本专利技术的药物25天,痤疮症状减少,继续服用1-2个月,痤疮症状完全消失。病案5 :顾某,男,32岁; 2009年6月19日初诊面部痤疮半年,面色暗,经前痤疮明显,急躁易怒,大便干,每日1-2次,色暗,无血块,神疲乏力,舌暗红,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经服用本专利技术 的药物45天,痤疮症状减少,继续服用1-2个月,痤疮症状完全消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 组合物A:苍术8-12、紫珠叶8-12、桑椹子5-10、麻黄5_7、石南叶13-18、牛膝13-18、玄参5-10、蝉蜕3-8、柠檬肉5-10、五味子8-10、川芎3-8、麦冬5_10、核桃仁5_10、珍珠粉O.5-0. 7、炒黑豆13-18、小茴香8-12、桂枝8_12、百部8_12、决明子8_12、苏子13-18、大青叶 O. 8-1. 2 和茯苓 15-25 ; 组合物B:防风8-12、地丁 3-5、仙鹤草5-7、藿香13-18、蒲公英3-8、虎杖13-18、赤白芍各10-15、白芷3-8、甘草8-12、枇杷叶5-10、芦笋5-10、黑芝麻28-32、生地8-12、当归8-12、豆豉8-12、炒枣仁3-8、知母8-12和功劳叶5-10。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痤疮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王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