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回路负荷开关充气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88250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1 20:37
一种七回路负荷开关充气柜,属于气体绝缘开关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不锈钢气箱,所述气箱的壁厚为3mm,所述气箱内布置有若干个负荷开关,其中所述气箱由前、后板、形状左右对称的两个侧板和顶板连接组成,所述前板由第一前板、向内折的倒置L形连接板和底板构成,所述前、后板的内侧面、两个侧板的内侧面及顶板的内侧面分别设有若干个加强筋,所述负荷开关设置为七个,七个所述负荷开关由左向右呈一字形间隔设置于气箱内。本发明专利技术七回路负荷开关充气柜气箱结构强度高,气箱内可布置七个负荷开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体绝缘开关装置,尤指一种七回路负荷开关充气柜
技术介绍
负荷开关充气柜包括气箱和安装于气箱中的若干个负荷开关。现有的负荷开关充气柜有4回路负荷开关充气柜、5回路负荷开关充气柜及6回路负荷开关充气柜。现有的这些负荷开关充气 柜的气箱均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内置4回路负荷开关的气箱厚度为2mm ;内置6回路负荷开关的气箱厚度为3mm。不锈钢气箱的结构决定了回路数的多少,因为如果气箱结构强度不够的话,充气柜在抽真空和充气的过程中,不锈钢气箱会变形,变形后影响弹簧操纵机构的操作,造成负荷开关拒分闸或拒合闸,而发生事故。现有的充气柜的气箱最多内置6回路负荷开关。现有充气柜的气箱为矩形箱,如果内置7回路负荷开关,气箱由于结构强度不够,很难满足充气压力下的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七回路负荷开关充气柜,其气箱在保证与现有气箱壁厚的基础上,其结构强度高,气箱内可布置七个负荷开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七回路负荷开关充气柜,包括不锈钢气箱,所述气箱的壁厚为3_,所述气箱内布置有若干个负荷开关,其中所述气箱由前、后板、形状左右对称的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七回路负荷开关充气柜,包括不锈钢气箱(I),所述气箱(I)内布置有若干个负荷开关(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箱(I)由前、后板(31、32)、形状左右对称的两个侧板(33)和顶板(34)连接组成,所述前板(31)由第一前板(35)、向内折的倒置L形连接板(36)和底板(37)构成,所述前、后板(31、32)的内侧面、两个侧板(33)的内侧面及顶板(34)的内侧面分别设有若干个加强筋,所述连接板(36)的下板上设有若干个安装进出线接线端(47)的第二通孔(48),所述负荷开关⑵设置为七个,七个所述负荷开关⑵由左向右呈一字形间隔设置于气箱(I)内。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七回路负荷开关充气柜,其特征在于与各所述负荷开关(2)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前板(35)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可观察到一个负荷开关(2)工作状态的第一观察窗(5),所述第一观察窗(5)由PC材料制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七回路负荷开关充气柜,其特征在于与各所述负荷开关(2)的左右侧位置对应的第一前板(35)的内侧面分别设有一个竖直的第一加强筋(38),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38)之间设有两个水平第二加强筋(39),所述连接板(36)的内侧面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与连接板(36)长度方向垂直的第三加强筋(40),所述底板(37)的内侧面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与底板(37)长度方向垂直的第四加强筋(41),所述后板(32)的内侧面设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竖直的第五加强筋(42),两个所述侧板(33)的内侧面分别设有若干个相互平行水平的第六加强筋(43),所述顶板(34)内侧面设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竖直的第七加强筋(44)。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七回路负荷开关充气柜,其特征在于七个所述负荷开关(2)分别包括由操纵机构控制的主轴(6)和开关骨架(7),所述开关骨架(7)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上、下触头支座(8,9)和连接于上、下触头支座(8,9)前、后侧的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二前板(45)和第二后板,所述第二前板(45)通过螺栓与所述前板(31)连接固定,所述上、下触头支座(8,9)的前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前板(31)上的第一加强筋(38)连接,所述上、下触头支座(8,9)上分别由前向后垂直且间隔的安装有三个上导电杆(10)和三个下导电杆(11),三个所述上导电杆(10)与三个下导电杆(11)位置上下对应,各负荷开关(2)的相同相上导电杆(10)之间通过铜排(30)连接在一起,各负荷开关(2)的三个上导电杆(10)的下端分别连接三个上静触头(12),三个所述下导电杆(11)的上方分别设有下静触头(13),所述下静触头(13)由与下导电杆(11)上端连接的下静触头端(50)、与下静触头端(50)连接的向右上方倾斜的连接板(51)及位于连接板(51)上端的接地触头端(52)构成,三个所述下静触头(13)均与第二前板平行,各所述下导电杆(11)的下端通过母线(46)与一进出线接线端(47)连接,各所述进出线接线端(47)分别垂直安装于所述连接板(36)下部,所述第二前、后板左侧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刚王德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合锐赛尔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