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88124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1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延伸到舌板上的接触部。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遮盖舌板的加强片。所述加强片设有遮盖舌板一侧表面的基板、以及自基板相邻的至少两端分别弯折延伸以遮盖舌板的相应端部的翼部。所述至少两翼部相邻的一端相互连接并扣持在舌板相应端部的连接处。从而可有效增强本发明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强度,防止舌板被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ー种具有舌板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的基础元件。一般构成电连接器的元件包括有塑胶本体和固定在塑胶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塑胶本体设有主体部和自主体部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延伸至舌板上以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的接触部和延伸出绝缘本体以与电路板相焊接的焊接部。所述舌板一方面起到承载导电端子接触部的作用,另ー方面起到导引对接连接器正确插接到所述电连接器上的作用,即可防止对接连接器误插。但是,随着电连接器插拔次数的増加,以塑胶材料制成的舌板容易被磨损,而导致对接连接器插接不准 确,最終影响电连接器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坚固耐用、且防止被磨损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延伸到舌板上的接触部,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遮盖舌板的加强片,所述加强片设有遮盖舌板ー侧表面的基板、以及自基板相邻的至少两端分别弯折延伸以遮盖舌板的相应端部的翼部,所述至少两翼部相邻的一端相互连接并扣持在舌板相应端部的连接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加强片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所述翼部自基板抽引而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舌板的端部包括前端部及连接所述前端部两端的两个侧端部,所述翼部包括分别扣持在所述前端部及两个侧端部的前翼部和两个侧翼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前翼部和两个侧翼部均自基板抽引而成,并且所述前翼部两端和两个侧翼部与所述前翼部两端相邻的前端相互连接,井分别扣持在舌板前端部和两个侧端部的连接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加强片的基板设有朝舌板方向突伸的加强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加强片与绝缘本体经注塑成型而整合为ー个整体,所述加强片设有镶埋于绝缘本体的主体部内的固定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也与绝缘本体经注塑成型而整合为ー体,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镶埋于绝缘本体的主体部内的固持部及自固持部延伸出主体部的焊接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舌板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及形成于下表面的若干端子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内,所述加强片的基板遮盖舌板的上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加强片的基板设有若干沿舌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穿孔,所述舌板形成有若干自上表面向上突伸入穿孔内的突块、以及若干贯穿所述突块顶端和舌板下表面的端子收容槽的定位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遮盖绝缘本体外围的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设有位于加强片上方的顶壁,所述顶壁设有自前端两侧向下弯折延伸的导引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通过增加设置遮盖于舌板上的加强片、并且所述加强片设置相互连接的翼部以扣持在舌板上,从而可有效增强舌板的強度和耐用性,避免电连接器因插拔次数较多而造成的磨损,延长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电连接器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另外,本专利技术中加强片上至少两翼部相邻的一端相互连接而成一整体式设置,可进ー步提高加强片的強度及平整度,进而提高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制造精度。附图说明 图I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 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加强片的立体 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 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分解 图5是图4另ー角度的视 图6是沿图I中A-A线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请參照图I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I、固定于绝缘本体I内的导电端子2、遮盖绝缘本体I外围的遮蔽壳体3及固持于绝缘本体I上的加强片4。所述加强片4由金属材料制成,从而也可称之为金属加强片4。所述加强片4及导电端子2与绝缘本体I 一起经注塑成型而形成一整体结构。请结合图3至图5所示,所述绝缘本体I包括主体部11及自主体部11向前延伸的舌板12。所述主体部11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大于舌板12的宽度。所述主体部11设有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对接的对接面111、位于主体部11上与对接面111相反侧的后端面112、连接对接面111和后端面112的顶面113及底面114。所述舌板12自主体部11的对接面111向前延伸而成,并且所述舌板12与对接面111相互垂直。所述主体部11还设有自顶面113凹陷、并间隔设置的若干个定位槽1131,自顶面113两侧位置处凹陷、并向后贯穿后端面112的缺ロ 1132,以及自顶面113向上突伸以与遮蔽壳体3相配合的定位块1133。所述主体部11底部还设有若干自底面114向下突伸、以防止遮蔽壳体3向后移动的挡止块1141。所述定位槽1131是在注塑成型过程中供模具(未图示)上的模仁(未图示)向下抵顶固定加强片4而形成。所述舌板12包括位于相反两侧的上表面121和下表面122、连接上表面121和下表面122前端的前端部123、以及连接上表面121和下表面122两侧端的两个侧端部124。从而所述舌板12的端部包括所述前端部123及连接所述前端部123两端的两个所述侧端部124。所述舌板12形成有若干自所述下表面122凹陷的端子收容槽125及形成于相邻的端子收容槽125之间的凸肋126。所述舌板12还形成有若干自上表面121向上突伸的突块1211、若干贯穿所述突块1211顶端和端子收容槽125的第一定位孔127、以及若干贯穿凸肋126与舌板12上表面121的第二定位孔128。所述第一定位孔127是在注塑成型过程中供模具上的模仁向下抵顶固定导电端子2而形成。所述第二定位孔128是在注塑成型过程中供模具上的模仁向上抵顶固定加强片4而形成。所述舌板12顶部中间位置还设有自上表面121向下凹陷、并沿舌板12宽度方向延伸的凹陷部129。请结合图6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成ー并排固定于绝缘本体I中。每ー导电端子2设有ー镶埋于绝缘本体I的主体部11内的固持部21、自固持部21前端向前延伸到舌板12上的接触部22、以及自固持部21向后延伸出主体部11的焊接部23。所述接触部22收 容于舌板12下侧的端子收容槽125内、井向下暴露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电性连接。请结合图2以及图4至图6所示,所述加强片4设有遮盖舌板12 —侧表面的基板41,自基板41向后延伸的固定部42,以及自基板41相邻的至少两端分别同向弯折延伸、以遮盖舌板12的相应端部的翼部43。所述基板41遮盖并贴靠舌板12的上表面121。并且所述基板41设有朝舌板12方向突伸的加强肋411、以及沿舌板12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穿孔412。所述加强肋411可增强基板41的強度,以有效防止基板41弯曲。所述加强肋411收容于舌板12上侧的凹陷部129内。所述穿孔412与舌板12上的突块1211相配合。本专利技术中加强片4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穿孔412,而不是直接设置ー个沿舌板12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穿孔,可使得加强片4強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延伸到舌板上的接触部,其特征在干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遮盖舌板的加强片,所述加强片设有遮盖舌板ー侧表面的基板、以及自基板相邻的至少两端分别弯折延伸以遮盖舌板的相应端部的翼部,所述至少两翼部相邻的一端相互连接并扣持在舌板相应端部的连接处。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片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所述翼部自基板抽引而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的端部包括前端部及连接所述前端部两端的两个侧端部,所述翼部包括分别扣持在所述前端部及两个侧端部的前翼部和两个侧翼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翼部和两个侧翼部均自基板抽引而成,并且所述前翼部两端和两个侧翼部与所述前翼部两端相邻的前端相互连接,井分别扣持在舌板前端部和两个侧端部的连接处。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片的基板设有朝舌板方向突伸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明波陈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