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偏平衡薄膜、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85480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1 0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色偏平衡薄膜、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色偏平衡薄膜,应用于侧入式背光模组中,所述色偏平衡薄膜的厚度沿背光照射方向递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侧入式背光模组中设置有该色偏平衡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内设置有具有此色偏平衡薄膜的背光模组。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应用上述包括色偏平衡薄膜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时,可以降低沿背光照射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光的强度差异,有效改善显示画面产生色度偏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色偏平衡薄膜、侧入式背光模组及应用此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IXD (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IXD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显示领域,人们对LCD显示的图像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由于IXD自身并不发光,IXD的背光模组的出光品质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的CCFL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突光灯管)背光相比,LED (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背光具有亮度高、能耗低等优点,因此,LED背光模组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 LED背光模组可以按照光线射入的方式不同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两种,与直下式背光模组相比,侧入式背光模组采用侧端进光,可以有效地減少LED灯的使用个数,从而降低能耗、节省生产成本,并且有效降低显示装置的厚度。在侧入式背光模组中,导光板是将侧端入射的平行光转换成向上出射的平面光,导光板包括导光板基材,该导光板基材具有一用以接收光束的入射面、一与入射面相连的底面、一与入射面相连且与底面相対的出射面、一与入射面相对的侧面及其余相対的两侧面。导光板是利用光将入射面射入、然后经底面反射至出光面而出光,为进ー步提高光效可以在底面上设置网点或者在底面上贴设网点层,使得经过该网点的光线能更有效的反射至出光面而射出。如图I所示,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1及光源12,所述导光板11的底面设置有网点层,所述光源12为LED,位于导光板11的入射面111 ー侧,经LED发出的光线在导光板11内的照射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当一束平行単色光垂直通过某ー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吋,该吸光物质对该単色光的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层厚度b成正比。其比例关系如下式I所示A = Ig (1/T) = Kbc式 I其中,A为吸光度,T为透射比,表示透射光強度与入射光強度的比值,K为摩尔吸收系数,c为吸光物质的浓度,b为吸收层厚度。如图I所示,当光线透射过导光板基材的时 候,导光板基材中的吸光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过量吸收将造成特定波长的光在整个光谱中的占有比例明显下降。此外,当光线发生反射时,特定波长的光也会被网点层中的吸光物质吸收。随着光线在导光板基材中的光程和反射次数的増加,对特定波长的光的累计吸收量将会持续地增加,会造成特定顔色的光的光強度逐渐下降,导致在沿背光照射方向(文中背光照射方向是指平行于导光板底面的光照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特定顔色的光的光强度差异较大,使得显示画面的色度产生偏差。尤其是当应用于大尺寸IXD时,侧入式背光模组将导致显示画面产生严重的色度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色偏平衡薄膜、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显示装置应用侧入式背光模组时,可以降低沿背光照射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光的強度差异,有效改善显示画面产生色度偏差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色偏平衡薄膜,应用于侧入式背光模组中,所述色偏平衡薄膜两端的厚度沿背光照射方向递减。所述色偏平衡薄膜的两端厚度与该色偏平衡薄膜沿背光照射方向的长度为Yl =kl*X+H的线性关系;其中,Yl为色偏平衡薄膜的最小厚度,该色偏平衡薄膜沿背光照射方向的长度为X,H为色偏平衡薄膜的最大厚度,比例系数kl即为色偏平衡薄膜两端的厚度与沿背光照射方向长度的斜率值,该斜率值在-O. 00005至-O. 00015之间。、所述色偏平衡薄膜两端的厚度与沿背光照射方向长度的斜率值为-O. 00008。所述色偏平衡薄膜的材质为光固化树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及光学膜材,光学膜材设置于导光板上,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还包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色偏平衡薄膜。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进一歩包括一光源,该色偏平衡薄膜最大厚度端靠近光源设置。所述导光板包括导光板基材,所述导光板基材包括一用以接收光束的入射面、一与入射面相连的底面、一与入射面相连且与底面相対的出射面,所述导光板的底面设置有网点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点层的网点密度沿背光照射方向递减。所述网点层的网点密度与沿背光照射方向长度为Y2 = k2*X+P的线性关系;其中,Y2为网点层的网点密度,该色偏平衡薄膜沿背光照射方向的长度为X,P表示网点层的最大网点密度,比例系数k2即为网点层的网点密度与沿背光照射方向长度的斜率值,网点层的网点密度与沿背光照射方向长度的斜率值在-O. 05至-O. 15之间。所述网点层的网点密度与沿背光照射方向长度的斜率值为-O. 08。所述色偏平衡薄膜设置于所述光学膜材上或设置于光学膜材与导光板之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ー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色偏平衡薄膜,该色偏平衡薄膜两端的厚度沿背光照射方向递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此色偏平衡薄膜,由于透射薄膜(文中透射薄膜指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色偏平衡薄膜)两端的厚度随着背光照射方向长度的増大而减小,透射薄膜中的吸光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光度也会随着透射薄膜的厚度的减小而减小,靠近光源处的光強度减小较多,而远离光源处的光强度减小较少,从而可以降低沿背光照射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光的強度差异,在液晶显示装置应用侧入式背光模组时,有效改善显示画面产生色度偏差的问题。另ー方面,导光板网点层的网点密度沿背光照射方向递减。由于网点层中吸光物质的密度随着背光照射方向长度的増大而减小,靠近光源处的光強度减小较多,而远离光源处的光强度减小较少,从而可以降低沿背光照射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光的強度差异,在液晶显示装置应用侧入式LED背光模组时,有效改善显示画面产生色度偏差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现有技术中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ー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ー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色偏平衡薄膜与现有技术中的光学膜材的比较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网点层结构示意图;图6为18. 5英寸液晶显示装置的表面选点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1、21 :导光板;12、23 :光源;111、211 :入射面;20 :侧入式背光模组;210 :导光板基材;212 :底面;213 :出射面;22 :光学膜材;24 :色偏平衡薄膜。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的“一”并不用于数量限定。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色偏平衡薄膜、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显示装置应用侧入式背光模组时,可以降低沿背光照射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光的強度差异,有效改善显示画面产生色度偏差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3.12 CN 201210063702.51.一种色偏平衡薄膜,应用于侧入式背光模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偏平衡薄膜两端的厚度沿背光照射方向递减。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色偏平衡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偏平衡薄膜两端的厚度与所述色偏平衡薄膜沿背光照射方向的长度为Yl = kl*X+H的线性关系;其中,Yl为色偏平衡薄膜的最小厚度,该色偏平衡薄膜沿背光照射方向的长度为X,H为色偏平衡薄膜的最大厚度,比例系数kl即为色偏平衡薄膜两端的厚度与沿背光照射方向长度的斜率值,该斜率值在-O. 00005至-O. 00015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色偏平衡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偏平衡薄膜两端的厚度与沿背光照射方向长度的斜率值为-O. 00008。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色偏平衡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偏平衡薄膜的材质为光固化树脂。5.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及光学膜材,光学膜材设置于导光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还包括如权利要求I至4任一所述的色偏平衡薄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干,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君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