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组份抗菌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81825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0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组份抗菌无纺布。抗菌无纺布由改性聚酰胺按质量百分80%~20%、改性聚酯按质量百分20%~80%比混合,经纺粘水刺工艺制备成型,在无纺布纤维元表面有共价键连接的氯胺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组份抗菌无纺布具有杀菌效果强、纤维超细、手感舒适、力学性能优越的特点。克服了传统制备抗菌织物使用整理剂的后处理方法的弊端。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无纺布经过简单的胺氯化作用,可得到无纺布杀菌效果的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多组份抗菌无纺布。属于纺织

技术介绍
多组份超细纤维无纺布是指ー根单丝中有规律地排列着多种组份的超细纤维,一般是将多组份用多条螺杆挤出熔融,同时纺丝,形成海岛型、皮芯性或剥离型织物,根据多组份的热湿收缩性的不同,用化学或机械开纤处理,形成有超细纤维的无纺布。纤维直径一般在4 μ m以下,只有真丝的1/10,比表面积为常规纤维的数倍至数十倍。目前,国内的抗菌无纺布主要有两种方法制得(I)直接采用抗菌纤维制成织物; (2)将织物用抗菌剂进行后处理加工获得抗菌性能。在抗菌纺织品的抗菌制备领域中,后整理方法约占70%。相比较而言,直接用抗菌纤维制备的织物抗菌效果持久,耐洗涤性好。后整理的方法虽加工处理简单,但在生产过程中三废多,耐洗涤性差、抗菌效果持久性差,对织物的外观影响较大,无法避免与多种整理剂、染色剂处理时带来的兼容性等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89109708. 2,公开日1990年8月29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ー种单向抗菌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该申请案公开了用腈纶纤维经过硫酸铜、硫代硫酸钠和碱性氯作作改性处理而成抗菌纤维,后用气流梳理机使纤维单向排列,经铺网机成为定量的网片,最后用丙烯酸上胶、烘干,制备抗菌非织造布。其不足之处在于制备的抗菌非织造布的纤维为单向排列,双向力学性能不好,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120076. 2,公开日为2008年12月17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ー种有抗菌及亲水性的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申请案公开了ー种抗菌及亲水性的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在20 40°C的温度下,将非织造布在含有蚕丝蛋白和甲壳素的整理液中二浸ニ扎后,在小于160°C的条件下烘干固着。即得到具有亲水性的抗菌非织造布。其不足之处在于是利用后整理的方法,且エ艺复杂,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多,织物的外观、舒适性不好。中国专利申请号02117479. 2,公开日为2002年11月13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复合型(Ag+Ag20)防集聚纳米银抗菌非织造布及エ业化生产エ艺。该申请案公开了ー种将超微粒银颗粒通过雾化技术计量地喷溅到非织造布材料上,附着在非织造布的纤维元上和纤维元之间的方法。其不足之处在于将抗菌剂用物理方法涂在织物表面,抗菌剂与织物并非用共价键连接。织物的耐洗涤性不好。在上述的技术中,关于抗菌非织造布的制备存在着对织物的外观有较大的影响、对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对织物的后染色整理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制备抗菌织物的过程中,除了具有抗菌的广谱性、耐久性、杀菌效果好以外,还要应该具有以下特点(I)对人体无刺激,无过敏。(2)织物的抗菌持久性好(经洗涤,消毒处理后,不失去抗菌性);(3)对纤维织物的外观、手感、舒适性影响;(4)加工方法简单,可适于エ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多组分抗菌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为满足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ー种多组份抗菌无纺布,抗菌无纺布由改性聚酰胺按质量百分80% 20%、改性聚酯按质量百分20% 80%比混合,经纺粘水刺エ艺成型,无纺布纤维元表面有共价键连接的如下结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多组份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抗菌无纺布由改性聚酰胺按质量百分80% 20 %、改性聚酯按质量百分比20 % 80 %混合,经纺粘水刺エ艺制备成型,在无纺布纤维元表面有共价键连接的如下结构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多组份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聚酰胺为聚酰胺、含胺结构的功能単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栋孙刚赵青华徐卫林刘欣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