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51508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1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其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压输入端通过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接地,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的连接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第二电压输入端,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于所述第一电阻的连接端引出作为电压输出端,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还跨接有一发光二极管。本实用型新的短路保护电路中使用的电路元器件少,结构简单,且性能稳定可靠,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一种保护电路,具体的涉及一种短路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电路短路将带来不必要的危害,轻者烧毁电路,严重的可能导致火灾的产生,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各种短路保护电路,但大多结构比较复杂,功能模块较多,价格随之较贵,这样一方面增加了投入的成本,同时结构的复杂化也增加了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的短路保护电路。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其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压输入端通过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接地,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的连接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第二电压输入端,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于所述第一电阻的连接端引出作为电压输出端,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还跨接有一发光二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型新的短路保护电路中使用的电路元器件少,结构简单,且性能稳定可靠,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见图I所示,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其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Vo,所述第一电压输入端Vo通过第一分压电阻RA和第二分压电阻RB接地,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A和第二分压电阻RB的连接端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三极管Ql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Rl连接第二电压输入端Vin,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l于所述第一电阻Rl的连接端引出作为电压输出端Vex,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还跨接有一发光二极管Dl。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A两端跨接有第二滤波电容Cpf。进一步的,所述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还跨接有第一滤波电容Cl。进一步的,所述发光二极管Dl串联有一第二电阻R2。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电路发生短路时,短路保护电路指示电路发出错误指示。一、电路正常运行时,第一电压输入端Vo的电压通过第一、第二分压电阻RA,RB分 压以后再由第二滤波电容Cpf和第三电阻R3限流输送给三极管Ql的基极,使三极管Ql的基极为高电平使三极管Ql导通,第二电压输入端Vin的信号经过和三极管Ql的集电极流向发射极,Vin电源经过第一电阻Rl电压为低电压再由第一滤波电容Cl滤波以后有电压输出端Vex输出低电平。Vin电源经过第一电阻Rl的电压为低电压再经过第二电阻R2给发光二极管D1,电压过低不能推动发光二极管Dl发光。二、当电路短路时,第一电压输入端Vo的电压通过第一、第二分压电阻RA,RB分压以后再由第二滤波电容Cpf和第三电阻R3限流输送给三极管Ql的基极,无法使三极管Ql导通。第二电压输入端Vin的电压经过第一、第二电阻R1,R2限流再由第一滤波电容Cl滤波以后有电压输出端Vex输出高电平。第二电压输入端Vin的电压经过第一、第二电阻R1,R2限流再通过发光二极管Dl使之导通发光。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Vo),所述第一电压输入端(Vo)通过第一分压电阻(RA)和第二分压电阻(RB)接地,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A)和第二分压电阻(RB)的连接端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三极管(Ql)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Rl)连接第二电压输入端(Vin),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l)于所述第一电阻(Rl)的连接端引出作为电压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良魏王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合欣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