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回转体及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51226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1 0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回转体,包括多层导电环底座,各所述导电环底座设有多个同圆心的环形导电芯,各所述环形导电芯上分别设有相应的电刷,所述电刷的触点与所述环形导电芯表面接触连通。该电回转体克服了单层导电环只能传递单路信号的局限性,在同等传输能力下,其尺寸相对较小,且具有更高的传输可靠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设有所述电回转体的起重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特别是起重机上用于传递上、下车电信号的电回转体。本技术还涉及设有所述电回转体的起重机。
技术介绍
起重机通常包括上车部分和下车部分,其中上车部分相对于下车部分可以进行360。回转作业。一般情况下,小吨位起重机的电源、油泵、部分阀件都布置在下车,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在上车操纵室来控制这些部件的工作状况,为此需要设计一种在上车回转作业时,能够传递电信号的装置,即电回转体。请参考图1,图I为起重机上常用的一种电回转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电回转体安装在起重机回转机构中心上,主要由电刷机构I、导电环2、顶盖3、底座4等组成,底座4通过螺栓、液压回转接头与起重机上车连接。当起重机上车旋转动作时,底座4、电刷机构I同步旋转,导电环2固定不动,此时电回转体就可以跟随上车同步动作;下车信号则通过导电环2传递到电刷机构1,然后传递到上车线束,实现上、下车电信号的传输。这种电回转体,每层导电环2只能传输一路电信号,当需要多个信号传输时,其体积较大。另外,在有限的空间内,不易进行冗余设计,即采用多个通道传递一个信号时,可靠性不高。因此,如何消除单层导电环只能传递单路信号的局限性,降低电回转体的尺寸,并提高传输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回转体。该电回转体克服了单层导电环只能传递单路信号的局限性,在同等传输能力下,其尺寸相对较小,且具有更高的传输可靠性。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所述电回转体的起重机。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回转体,包括多层导电环底座,各所述导电环底座设有多个同圆心的环形导电芯,各所述环形导电芯上分别设有相应的电刷,所述电刷的触点与所述环形导电芯表面接触连通。优选地,所述环形导电芯位于所述导电环底座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优选地,所述导电环底座同一表面上的环形导电芯数量为2-4个。优选地,所述导电环底座上开设有过线孔,除最内圈环形导电芯之外,其余各环形导电芯的电缆一端与环形导电芯相连接,另一端经所述过线孔引至导电环底座内部。优选地,所述过线孔从导电环底座的侧面向内径向延伸。优选地,所述电刷安装于电刷支架,所述电刷支架位于所述导电环底座一侧。优选地,所述电刷为压片式电刷。优选地,所述压片式电刷包括多个向内径向延伸的电刷头,所述触点位于各所述电刷头的〗而部。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上车、下车以及连接所述上车和下车的回转机构,所述回转机构的中心位置设有在电路上连通所述上车和下车的电回转体,所述电回转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回转体。优选地,所述电回转体的导电环底座与下车相连接,其各环形导电芯通过电缆与下车相应的部件在电路上连通;所述电回转体的电刷与上车相连接,并通过电缆与上车相应的部件在电路上连通。本技术所提供的电回转体在同一层导电环底座上布置有多个同圆心的环形导电芯,每个环形导电芯上分别设置相应的电刷,当电刷相对于环形导电芯做旋转运动时, 能够在环形导电芯表面滑动,使环形导电芯和电刷之间始终处于接触状态,保证了信号的良好传递,可以实现单层导电环进行多种信号的传递,提高了导电环的利用率,降低了电回转体的高度尺寸。另外,在相同的外形尺寸下,该电回转体可以设计更多的通道,实现多个通道传递某一个信号的目的,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环底座上开设有过线孔,除最内圈环形导电芯之外,其余各环形导电芯的电缆一端与环形导电芯相连接,另一端经所述过线孔引至导电环底座内部。如此,在保证各环形导电芯在电路上相互独立的同时,可将环形导电芯的连接电缆隐藏于导电环底座内部,从而避免与电刷相干涉,确保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电缆缠绕等影响线路稳定的现象。本技术所提供的起重机设有上述电回转体,由于上述电回转体具有上述技术效果,设有该电回转体的起重机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起重机上常用的一种电回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电回转体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向视图。图 I 中I.电刷机构2.导电环3.顶盖4.底座图2、3 中10.导电环底座20-1.第一环形导电芯20-2.第二环形导电芯30-1.第一电刷30-2.第二电刷40-1.第一电刷支架40-2.第二电刷支架50.过线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电回转体。该电回转体克服了单层导电环只能传递单路信号的局限性,在同等传输能力下,其尺寸相对较小,且具有更高的传输可靠性。本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设有所述电回转体的起重机。本文中涉及“上、下、左、右”等表示方位的用语是基于附图的位置关系,不应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同理,“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图3,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电回转体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向视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电回转体主要由电刷支架、电刷、导电环底座、环形导电芯等部件构成,导电环底座10的数量为多层,各导电环底座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同圆心的第一环形导电芯 20-1和第二环形导电芯20-2,各环形导电芯上分别设有相应的第一电刷30-1和第二电刷30-2,各电刷的触点分别与各环形导电芯表面接触连通。第一电刷30_1和第二电刷30_2均为压片式电刷,安装于第一电刷支架40_1和第二电刷支架40-2,第一电刷支架40-1和第二电刷支架40-2位于导电环底座10 —侧,并对称布置;第一电刷30-1和第二电刷30-2均具有四个向内径向延伸的电刷头,各电刷头通过端部的触点与环形导电芯接触。使用时,导电环底座一般与起重机下车相连接,电刷通过电刷支架与起重机上车相连接。当起重机上车进行回转作业时,带动电刷绕环形导电芯旋转滑动,下车的其中一路电信号通过电缆传递至环形导电芯,然后通过电刷和另一条电缆传递至上车,实现上、下车之间的信号传输。上述电回转体在同一层导电环底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布置有多个同圆心的环形导电芯,分别通过各自的电刷实现信号传递,可以实现单层导电环进行多种信号的传递,提高了导电环的利用率,降低了电回转体的高度尺寸。另外,在相同的外形尺寸下,该电回转体可以设计更多的通道,实现多个通道传递某一个信号的目的,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导电环底座10上开设有过线孔50,除最内圈环形导电芯之外,其余各环形导电芯的电缆一端与环形导电芯相连接,另一端经过线孔50引至导电环底座10内部。如图所示,当导电环底座10上设有两个环形导电芯时,过线孔50从导电环底座10的侧面向内径向延伸,第一环形导电芯20-1与其电缆在内环侧直接焊接连接,第二环形导电芯20-2的电缆从导电环底座10内部经过线孔50向外引出,并向上折返后与第二环形导电芯20-2在外环侧焊接连接,从而实现电路上的导通。这样,在保证各环形导电芯在电路上相互独立的同时,可将环形导电芯的连接电缆隐藏于导电环底座内部,从而避免与电刷相干涉,确保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电缆缠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回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层导电环底座,各所述导电环底座设有多个同圆心的环形导电芯,各所述环形导电芯上分别设有相应的电刷,所述电刷的触点与所述环形导电芯表面接触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回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电芯位于所述导电环底座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回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环底座同一表面上的环形导电芯数量为2-4个。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回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环底座上开设有过线孔,除最内图环形导电芯之外,其余各环形导电芯的电缆一端与环形导电芯相连接,另一端经所述过线孔弓丨至导电环底座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回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孔从导电环底座的侧面向内径向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付义刘威刘明明张德荣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