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砌筑管砖时灰浆外溢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45621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0 0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焦炉砌筑清洁技术。防止砌筑管砖时灰浆外溢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左槽型杆、右槽型杆、上部弹簧、上部弹簧范围控制环、中部弹簧、下部弹簧范围控制环、左上筋板、右上筋板、左半筒形板、右半筒形板、左下筋板、右下筋板和下部弹簧;左上筋板、右上筋板、左下筋板和右下筋板的大小相同,均制作成半圆形后在半圆形的直边位置再去除3-6mm宽的直边,然后再在直边的中心位置开一杆槽;左上筋板、左下筋板的弧形边分别与左半筒形板固定,左上筋板位于左下筋板的上方,左槽型杆的下端位于左下筋板的杆槽内并与左下筋板固定,左槽型杆的槽口朝向左下筋板的直边,左槽型杆的下部位于左上筋板的杆槽内并与左上筋板固定。该装置可防止灰浆外溢。(*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焦炉砌筑清洁技术,具体地指一种焦炉炭化室上循环孔及炉顶看火眼墙管砖的砌筑时防止灰衆外溢的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施工中,焦炉炭化室上循环孔及炉顶看火眼墙管砖的砌筑清洁技术一直采用管砖内放置海绵的方法,能有效的防止砌筑管砖时挤出的灰浆直接坠落到燃烧室底部。每砌筑四层墙体就提升一次海绵,管砖内壁溢出的灰浆得不到及时的清理,造成管砖内壁肮脏,灰浆直接落到海绵上,不能及时的回收利用,从而造成一定的浪费,当天的炉墙精整项目 中,管砖的内壁清理也因此需要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砌筑管砖时灰浆外溢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可防止灰浆外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防止砌筑管砖时灰浆外溢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左槽型杆、右槽型杆、上部弹簧、上部弹簧范围控制环、中部弹簧、下部弹簧范围控制环、左上筋板、右上筋板、左半筒形板、右半筒形板、左下筋板、右下筋板和下部弹簧;左上筋板、右上筋板、左下筋板和右下筋板的大小相同,均制作成半圆形后在半圆形的直边位置再去除3-6_宽的直边,然后再在直边的中心位置开一杆槽;左上筋板、左下筋板的弧形边分别与左半筒形板固定,左上筋板位于左下筋板的上方,左槽型杆的下端位于左下筋板的杆槽内并与左下筋板固定,左槽型杆的槽口朝向左下筋板的直边,左槽型杆的下部位于左上筋板的杆槽内并与左上筋板固定;右上筋板、右下筋板的弧形边分别与右半筒形板固定,右上筋板位于右下筋板的上方,右槽型杆的下端位于右下筋板的杆槽内并与右下筋板固定,右槽型杆的槽口朝向右下筋板的直边,右槽型杆的下部位于右上筋板的杆槽内并与右上筋板固定;左半筒形板和右半筒形板上设有排气孔;左槽型杆的槽口和右槽型杆的槽口内的上部设有上部弹簧,左槽型杆的槽口和右槽型杆的槽口内的中部设有中部弹簧,左槽型杆的槽口和右槽型杆的槽口内的下部设有下部弹簧;左槽型杆和右槽型杆的下部套有下部弹簧范围控制环,下部弹簧范围控制环位于左上筋板和右上筋板的上方,下部弹簧范围控制环由铆钉与左槽型杆固定;左槽型杆和右槽型杆的上部套有上部弹簧范围控制环,上部弹簧范围控制环由铆钉与左槽型杆固定。所述的半圆形的半径为68mm。左半筒形板和右半筒形板的高度分别为60_8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在砌筑焦炉的炭化室上循环孔及炉顶看火眼墙管砖过程中,有效的防止灰浆外溢。2、管砖内壁的水平缝饱满、平整,内壁清洁。3、有效的控制了管砖内壁无错台。4、减少了灰浆外溢坠落造成的浪费。5、节约了清洁管砖内部的大量时间。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应用图。 图中I-左槽型杆(或称左槽型板);2_右槽型杆(或称右槽型板);3_上部弹簧;4_上部弹簧范围控制环;5_中部弹簧;6_下部弹簧范围控制环;7_左上筋板;8_右上筋板;9_左半筒形板(或称左弧形板);10_右半筒形板(或称右弧形板);11_左下筋板;12-右下筋板;13-下部弹簧;14-管砖。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防止砌筑管砖时灰浆外溢的控制装置,其结构如图I 图3所示,它包括有左槽型杆I、右槽型杆2、上部弹簧3、上部弹簧范围控制环4、中部弹簧5、下部弹簧范围控制环6、左上筋板7、右上筋板8、左半筒形板9、右半筒形板10、左下筋板11、右下筋板12和下部弹黃13 ;左上筋板7、右上筋板8、左下筋板11和右下筋板12的大小相同(截面相同),均采用木板制作成半径为68_的半圆形后在半圆形的直边位置再去除3-6mm(本实施例采用去除5_)宽的直边,然后再在直边的中心位置开一杆槽;左上筋板7、左下筋板11的弧形边分别与左半筒形板9固定(左半筒形板9的内弧形与左下筋板11的弧形相同),左上筋板7位于左下筋板11的上方,左槽型杆I的下端位于左下筋板11的杆槽内并与左下筋板11固定,左槽型杆I的槽口朝向左下筋板11的直边(左槽型杆I的槽口背离左下筋板11的弧形边),左槽型杆I的下部位于左上筋板7的杆槽内并与左上筋板7固定;右上筋板8、右下筋板12的弧形边分别与右半筒形板10固定(右半筒形板10的内弧形与右下筋板12的弧形相同),右上筋板8位于右下筋板12的上方,右槽型杆2的下端位于右下筋板12的杆槽内并与右下筋板12固定,右槽型杆2的槽口朝向右下筋板12的直边(右槽型杆2的槽口背离右下筋板12的弧形边),右槽型杆2的下部位于右上筋板8的杆槽内并与右上筋板8固定;左半筒形板9和右半筒形板10上设有排气孔;左槽型杆I的槽口和右槽型杆2的槽口内的上部设有上部弹簧3 (上部弹簧3的一端可与左槽型杆I固定),左槽型杆I的槽口和右槽型杆2的槽口内的中部设有中部弹簧5 (中部弹簧5的一端可与左槽型杆I固定),左槽型杆I的槽口和右槽型杆2的槽口内的下部设有下部弹簧13 (下部弹簧13的一端可与左槽型杆I固定);左槽型杆I和右槽型杆2的下部套有下部弹簧范围控制环6,下部弹簧范围控制环6位于左上筋板7和右上筋板8的上方,下部弹簧范围控制环6由铆钉与左槽型杆I固定;左槽型杆I和右槽型杆2的上部套有上部弹簧范围控制环4,上部弹簧范围控制环4由铆钉与左槽型杆I固定。下部弹簧范围控制环6和上部弹簧范围控制环4用于控制左槽型杆I、右槽型杆2的张合范围。采用上述结构,以便闭合时,本控制装置能轻易的在管砖内装入或取出。左半筒形板9和右半筒形板10采用Imm厚铁板制作,半筒形板上分布5层排气孔,用于砌筑时,泥浆在揉合过程中的排气。左半筒形板9和右半筒形板10的高度分别为60-80mm(即右上筋板8上表面与右下筋板12下表面的距离,左上筋板7上表面与左下筋板11下表面的距离)。上述部件的技术参数及材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可采用铝合金、铁皮)。本技术提供的防止砌筑管砖时灰浆外溢的控制装置,其在焦炉炭化室上循环孔及炉顶看火眼墙管砖砌筑时使用。使用时,砌筑焦炉的炭化室上循环孔及炉顶看火眼墙管砖时,首先握紧左槽型杆I和右槽型杆2,使左半筒形板9和右半筒形板10组成的圆筒直径变小,使左半筒形板9和右半筒形板10能方便的放入到上一层砌筑好的管砖上口,松开左槽型杆I和右槽型杆2,左半筒形板9和右半筒形板10非常紧密的贴在管砖14的内壁上,接下来在管砖14的上表面均匀的铺上耐火泥,在另一块管砖的下表面也铺上耐火泥,然后把这块管砖砌筑到上一层的管砖14上,通过挤揉把泥浆的空气排出,使砌筑的灰浆饱满也同时满足标高要求;取出防止砌筑管砖时灰浆外溢的控制装置时,需要旋转左槽型杆I和右槽型杆2若干角度(如30-180° ),可以收光管砖与管砖的内壁灰缝,把从左半筒形板9和右半筒形板10的排气孔进入的耐火泥倒入灰槽,然后用同样的方法砌筑另一块管砖。实验焦炉炭化室上循环孔及炉顶看火眼墙管砖砌筑采用本技术施工后,有效的防止灰浆外溢,管砖内壁的水平缝饱满、平整,内壁清洁,管砖内壁无错台,减少了耐火泥的浪费,节约了清洁管砖内壁的大量时间,说明本技术方法的效果显著。以上说明仅为本技术的应用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止砌筑管砖时灰浆外溢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左槽型杆(I)、右槽型杆(2)、上部弹簧(3)、上部弹簧范围控制环(4)、中部弹簧(5)、下部弹簧范围控制环(6)、左上筋板(7)、右上筋板(8)、左半筒形板(9)、右半筒形板(10)、左下筋板(11)、右下筋板(12)和下部弹簧(13);左上筋板(7)、右上筋板(8)、左下筋板(11)和右下筋板(12)的大小相同,均制作成半圆形后在半圆形的直边位置再去除3-6_宽的直边,然后再在直边的中心位置开一杆槽;左上筋板(7)、左下筋板(11)的弧形边分别与左半筒形板(9)固定,左上筋板(7)位于左下筋板(11)的上方,左槽型杆(I)的下端位于左下筋板(11)的杆槽内并与左下筋板(11)固定,左槽型杆⑴的槽口朝向左下筋板(11)的直边,左槽型杆⑴的下部位于左上筋板(X)的杆槽内并与左上筋板(X)固定;右上筋板(8)、右下筋板(12)的弧形边分别与右半筒形板(10)固定,右上筋板(8)位于右下筋板(12)的上方,右槽型杆(2)的下端位于右下筋板(12)的杆槽内并与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庆夏春黎耀南金国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