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安装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37880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0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避免在邻接的组间发生时滞的基板安装连接器。基板安装连接器(1)具备壳体(10)和安装于壳体(10)的多个接触件(20)。多个接触件(20)在基板连接部(22)与沿内外方向延伸的电路基板(PCB)连接。多个接触件(20)具备多个信号接触件(S),在基板连接部(22),1个信号接触件(S)和1个信号接触件(S)构成一组(P1、P2、P3、P4)。构成一组(P1、P2、P3、P4)的信号接触件(S)的一个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构成一组的信号接触件(S)的另一个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具有接地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的多个接触件且那些接触件由基板连接部与电路基板连接的基板安装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作为高速差分信号(differential signal)传送用连接器而起作用的基板安装连接器。
技术介绍
伴随着近年的信息处理设备和通信设备的发展以及动态图像等所导致的数据的大容量化,要求各设备所使用的信号的高速化。而且,作为实现信号的高速传送化的设备,开发了高速差分信号传送用连接器。 此外,如果对信号传送方式简单地进行说明,则在信号传送方式中存在不平衡传送方式(单端方式)和平衡传送方式(差分方式)。不平衡传送方式(单端方式)利用接地线和信号线(I条)的电位差来判别数字信号的高(High)和低(Low)的区别,在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该不平衡传送方式。与此相对的是,平衡传送方式(差分方式)使用2条信号线(+、_),利用2条信号线的电位差来区别高和低。差分方式的2个信号,电压的大小相等,相位相差180°。差分方式在接收器的输入阶段中消除在2条信号线产生的噪声,因而与单端方式相比,能够可靠地传送。作为用于现有的平衡传送方式(差分方式)的高速差分信号传送用连接器,已知例如图7 (A)、(B)以及图8所示的连接器(參照专利文献I)。图7 (A)、(B)示出现有的高速差分信号传送用连接器,(A)是从平面观看时的示意图,(B)是从正面观看时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将图7 (A)、(B)所示的高速差分信号传送用连接器的一部分切断的状态的侧面图。图7 (A), (B)以及图8所示的高速差分信号传送用连接器(以下,简称为连接器)100具备壳体110、多个接触件120以及外壳130。多个接触件120由呈上下2列状安装于壳体110的多根信号接触件S(以下,简称为S)、多根接地接触件G (以下,简称为G)以及多根低速用接触件D (以下,简称为D)构成。如图8所示,各接触件120具备与对方接触件(未图示)接触的接触部121和与电路基板PCB连接的基板连接部122。如图8所示,各接触件120由相对于壳体110而水平的固定部分固定于壳体110。接触部121从固定部分延伸至大致水平方向前方(图8中的左方)。基板连接部122以从固定部分延伸至水平方向后方之后以直角弯折至下方而贯通电路基板PCB的方式延伸。上排的列的接触件120,如图8所示,在基板连接部122上位于下排的列的接触件120的后侧(图8中的右侧,图7 (A)中的上侧)。另ー方面,下排的列的接触件120,在基板连接部122上位于上排的列的接触件120的前侧(图8中的左侧,图7 (A)中的下侧)。在此,多个接触件120在嵌合部如图7 (B)所示,在上排的列从右侧起按照S、S、G、S、S、G、D、D、D的顺序配置。另外,多个接触件120在嵌合部,在下排的列从右侧起按照G、S、S、G、S、S、D、D 的顺序配置。嵌合部的上排的列的最右侧的S和相邻的S与下排的列的最右侧的G构成等腰三角形的ー组P1。而且,在等腰三角形的顶点配置有下排的列的G,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配置有上排的列的S、S。而且,在接触件120的基板连接部122,如图7 (A)所示,下排的列的G位于前侧,成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另外,在上排的列邻接的S、S位于后侦牝成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构成该底边侧2个顶点的S、S中的一个成为+信号接触件,另ー个成为-信号接触件。另外,在嵌合部的下排的列,与ー组Pl的G邻接的S、S和与上排的列的ー组Pl的S相邻的G构成等腰三角形的另ー组P2。而且,在等腰三角形的顶点,配置有上排的列的G,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配置下排的列 的S、S。而且,在接触件120的基板连接部122,如图7 (A)所示,上排的列的G位于后侧,成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另外,在下排的列邻接的S、S位于前侧,成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构成该底边侧2个顶点的S、S中的一个成为+信号接触件,另ー个成为-信号接触件。而且,在连接器100中,还设有与ー组Pl同样的接触件配置构成的又ー组P3、与另ー组P2同样的接触件配置构成的再ー组P4。另外,夕卜壳130以覆盖壳体110的方式构成,在其内部嵌合有对方插头连接器(未图示)。在外壳130,形成有卡合于形成在对方插头连接器的卡合孔(未图示)的弹簧131。依照图7 (A)、(B)以及图8所示的连接器100,在等腰三角形的顶点,配置有G (接地接触件),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配置有S (+信号接触件)、(_信号接触件)。由此,G (接地接触件)和S (+信号接触件)之间的距离与G (接地接触件)和S (_信号接触件)之间的距离相等。因此,能够谋求G (接地接触件)和S (+信号接触件)、G (接地接触件)和S (-信号接触件)均等地阻抗匹配,能够在高速差分信号的传送中維持高速传送特性。另タ卜,由S (+信号接触件)和S (_信号接触件)夹着G (接地接触件)而排列,因而能够使阻抗匹配变得容易。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2 — 33474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该现有的连接器100,存在以下的问题点。S卩,在邻接的组之间,在构成例如ー组Pl的S、S、G和构成与ー组Pl的相邻的另ー组P2的S、S、G之间,ー组Pl的S、S和另ー组P2的S、S的电长度不同,存在发生时滞(skew)(信号的滞差)的问题。如果对该问题进行说明,则构成ー组Pl的S、S、G,在图7(B)中,由上排的列的最右侧2个S、S和下排的列的最右侧的G构成。构成该ー组Pl的S、S、G,在接触件120的基板连接部122,如图7 (A)所示,下排的列的G位于前侧,成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另外,在上排的列邻接的S、S位于后侧,成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而且,构成该ー组Pl的S、S、G中的S、S位于上排的列,如图8所示,如果以接触部121作为起点,以电路基板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路的既定点作为终点,则电长度如下地表示。ー组 Pl 的 S、S 的电长度 L=L1+L2+L3 …(I) 在此,LI是从上排的列的接触件120的接触部121 (起点)至以直角弯折之处的长度,L2是从该接触件120的弯折之处至电路基板PCB上的基板连接部122的长度,L3是从该接触件的基板连接部122至終点的长度。另ー方面,构成与前述ー组Pl相邻的另ー组P2的S、S、G,在图7 (B)中,由下排的列的最右侧2个S、S和上排的列的最右侧的G构成。构成该另ー组P2的S、S、G,在接触件120的基板连接部122,如图7 (A)所示,上排的列的G位于后侧,成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另外,在下排的列邻接的S、S位于前侧,成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而且,构成该另ー组P2的S、S、G中的S、S位于下排的列,如图8所示,如果以接触部121作为起点,以电路基板PCB上的电路的既定点作为终点,则电长度如下地表示。 另ー组?2的5、3的电长度じ=し12+し12+し13 …(2) 在此,LI I是从下排的列的接触件120的接触部121 (起点)至以直角弯折之处的长度,L12是从该接触件120的弯折之处至电路基板PCB上的基板连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2.28 JP 2009-2984841.ー种基板安装连接器,具备壳体和安装于该壳体的多个接触件,该多个接触件在基板连接部与沿内外方向延伸的电路基板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件具备多个信号接触件, 在所述基板连接部,I个所述信号接触件和I个所述信号接触件构成一組, 构成该ー组的信号接触件的ー个配置于所述电路基板的内侧,构成所述ー组的信号接触件的另ー个配置于所述电路基板的外側。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板安装连接器,其特征在干, 构成所述ー组的信号接触件由+信号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构成。3.ー种基板安装连接器,具备壳体和安装于该壳体的多个接触件,该多个接触件在基板连接部与沿内外方向延伸的电路基板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件具备接地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 在所述基板连接部,I个所述接地接触件和2个所述信号接触件构成三角形的一組, 三角形的顶点位于所述电路基板的内侧或外侧,并且,在所述顶点配置有所述信号接触件的ー个,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多伦·拉皮多特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