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控制多运行模式的生物脱氮除磷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733539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07 0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点控制多运行模式的生物脱氮除磷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管、生物反应池、进水渠、混合液回流渠、出水管、污泥回流管;进水管与进水渠连通;生物反应池包括A1、A2、A3、A4和A5五个依次串在一起的A池以及一个好氧池,相邻的A池连通,A1池与污泥回流管连通,A1、A2和A4池与进水渠连通,各连通处设有闸门;A1、A3和A4池与混合液回流渠连通,各连通处设有闸门;A5池与好氧池的进水口连通,好氧池的出水口与出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一个系统内设置多个作为缺氧池和厌氧池的A池,通过进水渠、污泥回流渠的多点进水、进泥控制,调整反应池的运行模式,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在提高处理效果基础上,保证工艺可靠性和脱氮除磷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污水进行脱氮除磷的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如果含氮、磷较多的污水排放到湖泊或海湾等相对封闭的水体,则会产生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水质恶化或湖泊退化,影响其使用功能。因此,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时候,根据需要要进行脱氮除磷处理。目前普遍应用的脱氮除磷工艺为A/A/0 (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A/A/0 (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具有以下几种运行模式I.传统A/A/0 (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工艺该工艺是通过调整污水、污泥进入方式,形成缺氧区与厌氧区功能的设置,污水从进水渠道位于厌氧池处的进水闸门进入厌氧池,污泥外回流从污泥外回流渠道位于厌氧池处的进水闸门进入厌氧池,混合液回流经好氧区与缺氧区之间池壁设置的污泥内回流渠进入缺氧池。2.改良A/A/0 (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工艺该工艺是通过调整污水进入方式,形成缺氧区与绝对厌氧区功能的设置,使污水按比例从进水渠道位于预缺氧池、厌氧池处的进水闸门分别进入预缺氧池和厌氧池,污泥外回流从污泥外回流渠道位于预缺氧池处的进水闸门进入预缺氧池先进行反硝化反应,去除回流污泥中的溶解氧及硝酸盐氮,然后再进入厌氧区,这样可以保证厌氧区的厌氧效果,提高系统的除磷能力。原理是由预缺氧池内的反硝化菌利用部分进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将回流污泥中的硝态氮反硝化掉,使厌氧段基本不含硝酸盐氮或含量较低,不致于影响到聚磷菌的磷释放,达到在进水碳源不十分充足、反硝化程度不很高的情况下仍可获得较好的除磷效果。混合液回流经好氧区与缺氧区之间池壁设置的污泥内回流渠进入缺氧池。3.倒置A/A/0 (缺氧/厌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工艺与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相比,通过厌氧、缺氧环境的倒置,倒置A/A/0 (缺氧/厌氧/好氧)工艺具有脱氮除磷能力强、流程简单(仅一套污泥回流)、造价低、运行费用省的特点。该工艺是使污水按比例从进水渠道位于缺氧池、厌氧池处的进水闸门分别进入缺氧池和厌氧池,污泥外回流从污泥外回流渠道位于缺氧池处的进水闸门进入缺氧池,以补充反硝化所需的硝酸盐,以提高脱氮效果。这种工艺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376929公开的《倒置缺氧/厌氧/好氧污水处理及回用组合装置》。4.改良型倒置A/A/0 (缺氧/厌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工艺该工艺是在倒置A/A/0工艺基础上增加了污泥内回流系统。污水按比例从进水渠道位于缺氧池、厌氧池处的进水闸门分别进入缺氧池和厌氧池,污泥外回流从污泥外回流渠道位于缺氧池处的进水闸门进入缺氧池,以补充反硝化所需的硝酸盐,以提高脱氮效果。混合液回流经好氧区与缺氧区之间池壁设置的污泥内回流渠进入缺氧池。 5. A/0 (缺氧/好氧)生物除磷处理工艺该工艺是将前段设置为缺氧区功能,使污水从进水渠道位于缺氧池处的进水堰进入缺氧池,污泥外回流从污泥外回 流渠道位于缺氧池处的进水闸门进入缺氧池,混合液回流经好氧区与缺氧区之间池壁设置的污泥内回流渠进入缺氧池,以补充反硝化所需的硝酸盐,以强化脱氮效果。6. A/0 (厌氧/好氧)生物脱氮处理工艺该工艺是将前段的设置为厌氧区功能,使污水从进水渠道位于厌氧池处的进水闸门进入厌氧池,污泥外回流从污泥外回流渠道位于厌氧池处的进水闸门进入厌氧池。A/A/0生物脱氮除磷的功能是有机物去除、脱氮、除磷三种功能的综合,因而其工艺参数应同时满足各种功能的要求。上述各种生物脱氮处理工艺各有特点,采用哪种工艺运行模式要根据具体污水状况选择,但是目前的A/A/0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只能完成一种工艺的运行模式,当污水状况发生变化时,不能改变运行模式,不能保证脱氮除磷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污水生物脱氮处理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随污水状况变化而改变运行模式、保证脱氮除磷效果的多点控制多运行模式的生物脱氮除磷处理系统。本技术的多点控制多运行模式的生物脱氮除磷处理系统,采用以下技术解决方案该生物脱氮除磷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管、生物反应池、进水渠、混合液回流渠、出水管和污泥回流管;进水管与进水渠连通;生物反应池包括A1、A2、A3、A4和A5五个依次串在一起的A池(厌/缺氧池)以及一个好氧池,相邻的A池连通,Al池与污泥回流管连通,Al池、A2池和A4池与进水渠连通,各连通处设有闸门;A1池、A3池和A4池与混合液回流渠连通,各连通处设有闸门;A5池与好氧池的进水口连通,好氧池的出水口与出水管连通。上述系统通过反应池前段设置的多个缺氧池和厌氧池的组合,实现多点进水、多点混合液回流控制,使运行模式可按“传统A/A/0”、“改良A/A/0”、“倒置A/A/0”、“A/0 (厌氧/好氧)”、“A/0 (缺氧/好氧)”等多种工艺模式运行。本技术通过对A/A/0生物反应池的布置形式的改变,在一个系统内设置多个作为缺氧池和厌氧池的A池,通过进水渠、混合液回流渠的多点进水、多点混合液回流控制,调整反应池的运行模式,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在提高处理效果基础上,保证工艺可靠性和脱氮除磷效果。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进水管,2、A池,3、好氧池,4、进水渠,5、混合液回流渠,6、出水管,7、污泥回流管。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多点控制多运行模式的生物脱氮除磷处理系统,如图I所示,包括进水管I、生物反应池、进水渠4、混合液回流渠5、出水管6和污泥回流管7。生物反应池包括五个依次串在一起的A池2和一个好氧池3,五个A池2分别是Al、A2、A3、A4和A5,相邻的A池通过过水洞连通。五个A池2可以均作为厌氧池或缺氧池,也可以部分作为厌氧池,另一部分作为缺氧池,好氧池3为推流式反应池。进水渠4与进水管I连通,污水由进水管I进入进水渠4。Al池与污泥回流管7连通,污水处理沉淀后的污泥进入污泥回流井,由提升泵提升至污泥回流管7,回流进入到Al池内。Al、A2和A4池与进水渠4连通,各连通处均设有闸门。好氧池3末端的混合液通过回流泵进入混合液回流渠5,Al、A3和A4池与混合液回流渠5连通,各连通处设有闸门。由出水管6排出本系统。A5池与好氧池3的进水口连通,好氧池3的出水口与出水管6连通。 本技术可按“传统A/A/0 (厌氧/缺氧/好氧)”、“改良A/A/0 (厌氧/缺氧/好氧)”、“倒置A/A/0 (缺氧/厌氧/好氧)”、“改良型倒置A/A/0 (缺氧/厌氧/好氧)”、“A/0 (厌氧/好氧)”、“A/0 (缺氧/好氧)”等多种工艺模式运行当需要按照传统的A/A/0 (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工艺运行时,以前面Al和A2两个A池作为厌氧池,后面A3、A4和A5三个A池作为缺氧池。进水渠4与Al池连通的闸门打开,混合液回流渠5与A3池连通的闸门打开,其余闸门关闭。回流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7进入Al池,污水及回流污泥依次进入其它A池及好氧池3,最后由好氧池3末端的出水管6排出。当需要按照改良A/A/0 (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工艺运行时,以Al池作为预缺氧池,A2池和A3池作为厌氧池,A4池和A5池作为缺氧池。进水渠4与Al池和A2池连通的闸门打开,混合液回流渠5与A4池连通的闸门打开,其余闸门关闭。污水按3:7或4:6的比例分别进入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强董文平马涛陈华东苟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