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27083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1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燃烧学及火灾科学的实验领域,具体涉及在液体燃料的油池火燃烧时用于控制其油池液面高度的一种燃烧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用于燃烧油液的油池以及位于油池旁侧的缓冲油池,油池与缓冲油池间由连通管连通设置,缓冲油池上设置有溢流口,溢流口的高度等于油池油液设定高度且大于连通管与油池以及缓冲油池间的连通口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相应控制与之连通的油池上的油液液面高度,无论在缓冲油池内加入超出缓冲油池容积多少的油液,油池的液面高始终处于恒定值;一方面保证了油池燃烧与缓冲油池加油间的互不干涉,保证燃烧实验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油液高度降低而出现的油液燃烧不稳定现象,确保实验数据的精确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燃烧学及火灾科学的实验领域,具体涉及在液体燃料的油池火燃烧时用于控制其油池液面高度的一种燃烧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燃烧学及火灾科学领域,经常会涉及到开展液体燃料的油池火实验。在油 池火燃烧过程中,油面接收到来自火焰的热反馈后,温度会升高并在燃料液面的纵向形成一定的温度梯度。一般油池火实验使用的是单独的油池而不具有补油装置,这样就造成了在整个燃烧过程中燃油的液面高度在不断的下降,油池的上部直接暴露在火焰中导致壁面温度升高,从而到油面的热反馈増加,导致燃烧蒸发速率増加,进而造成了油池燃烧的不稳定性,最終对其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极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结构简单的燃烧器,可有效保证燃烧时其内部油液液面始終位于同一高度位置处,以实现油池内油液的稳定燃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燃烧器,包括用于燃烧油液的油池以及位于油池旁侧的缓冲油池,所述油池与缓冲油池间由连通管连通设置,所述缓冲油池上设置有溢流ロ,所述溢流ロ的高度等于油池油液设定高度且大于连通管与油池以及缓冲油池间的连通ロ高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采用上述结构以后,缓冲油池与油池以及连通管三者间整体构成了连通结构,利用液体连通器原理,从而保证缓冲油池与油池间的油液液面始終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而通过设定缓冲油池上溢流ロ高度,加油时的多余油液可适时溢出,即可相应控制与之连通的油池上的油液液面高度,无论在缓冲油池内加入超出缓冲油池容积多少的油液,油池的液面高始終处于恒定值;一方面保证了油池燃烧与缓冲油池加油间的互不干渉,保证燃烧实验的正常进行,另ー方面也避免了因油液高度降低而出现的油液燃烧不稳定现象,确保实验数据的精确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正面主视图;图3为图2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I的II部分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燃烧器,包括用于燃烧油液的油池10以及位于油池10旁侧的缓冲油池20,所述油池10与缓冲油池20间由连通管30连通设置,所述缓冲油池20上设置有溢流ロ 21,所述溢流ロ 21的高度等于油池10油液设定高度且大于连通管30与油池10以及缓冲油池20间的连通ロ高度,具体如图1-2所示。连 通器,实质原理为“液面以下相互连通的两个或几个盛有相同液体、液面上压カ相等的连通器,其液面高度相等”;本技术利用上述特性,首先将缓冲油池20与油池10间在液面以下通过连通管30连通,从而使缓冲油池20与油池10间的油液液面始終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再通过设定缓冲油池20上溢流ロ 21高度来控制缓冲油池20的油液液面,即可相应控制与之连通的油池10间的油液液面高度,这样也就可靠保证了油池10的液面高始終处于恒定值,从而实现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优选方案所述连通管30两端的连通ロ均设置于相应的油池10或缓冲油池20底端部处;这样,一方面上述构造在实际安装制作时较为方便,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各池底产生淤积油液的可能。当然,具体可如图1-2所示,将连通管30外形呈“U”形管状,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其内部油液通断的阀门部31 ;这样,实际上其整个系统即构成了“U”形连通器,平时在实验前往缓冲油池20内灌注油液时,可关闭阀门部31,同时将缓冲油池20上部加盖从而保证其整体密封性,防止油液挥发,待实际实验时,则相应开启阀门部31以实现连通器的连通性。更进一歩的,如图1-3所示,为保证实验时对于溢流ロ 21溢出油液的适时收集,降低实验人员的实验操作強度,所述溢流ロ 21设置于缓冲油池20 —侧壁处,所述溢流ロ 21下方设置用于接收缓冲油池20溢出油液的存储池40。由于在朝缓冲油池20加油时,不可能保证其实际加油量刚好满足与之连通的油池10的燃烧需求,然而一旦加油过少,则仍无法保证油池10的燃烧面处于设定高度处,进而再次引发燃烧的不稳定性;设置溢流ロ 21,即保证了实际加油时可无后顾之忧,多余油液自行通过溢流ロ溢出并流入下部的存储池40内,实现对其油液的适时收集。进ー步的,为具体实现上述溢流ロ 21溢出油液的收集,如图1-3所示,所述燃烧器还包括溢油池50,所述溢油池50与缓冲油池20间侧壁贴合设置且两者间通过溢流ロ 21连通,所述溢油池50底端部与存储池40间连通设置有溢油存储管路60。也即是说,实际操作时,加入缓冲油池20内的超出其额定容积的油液通过溢流ロ 21溢出后,由于溢油池50池底与溢流ロ 21之间的高度差,油液首先进入溢油池50内进行初步收集,之后再由溢油存储管路60流出至存储池40内实现储存,不但油液收集更为方便,同时也保证了整个装置在结构上的紧凑性。为更进一歩的方便实验,降低工作人员的实验操作強度,所述缓冲油池20上方设置有输油池70,所述输油池70与缓冲油池70间连通设置有油液输入管路80,所述输油池70的输入油量大于或等于油池10的燃烧耗油量。具体可參照如图1-2所示,在所述油液输入管路80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其油液流通速率的阀路元件81 ;这样,通过控制阀路元件81的启闭度大小,即可实现对于输油池70输油量大小的控制;由于均依据手工操作,实际操作时只需保证输油池70的输入油量稍大于油池10的燃烧耗油量即可,其多余的误差油量则通过设置于缓冲油池10上的溢流ロ 21实现油量修正;当然,在实验室条件满足时,也可依靠精确电子元件如传感器等实现在线监测与控制,然而其制作成本等均不可并论,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更进一歩的,考虑到实际实验时对于油池10高度的调节需要,如图1-2所示,所述燃烧器包括保持架90,所述保持架90外形呈三层式四方框架构造,包括用于托撑缓冲油池20和溢油池50的中层板91以及相应托撑输油池70和存储池40的上、下层板92、93,所述中层板91可相对保持架90架体作铅垂方向往复调节动作。为实现上述中层板91的铅垂方向调节,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为保持架90包括四根用于其支撑作用的角铁状竖杆94,所述竖杆94沿其长度开设有两个以上的连接孔941,所述中层板91外形呈四方形板面状且其各角端相应布置有螺栓连接孔911,所述中层板91与竖杆94间螺栓连接。实际操作时,可在保持架90上的中层板91与其架体的连接处垂直方向上依次开设圆形连接 孔941,以满足中层板91位于不同位置高度需求,然而其开孔较多较为繁琐,同时高度定位精度较低;本技术采用的最优方式为在所述连接孔941为轮廓长度方向平行竖板94长度方向的腰形孔,由于前述的连接孔941即为两个以上,此处将其各孔均设置为腰形孔,一方面保证了竖板94本身作为支撑件的强度需求,另一方面又实现了对于油池10高度的精确调控,操作方便可靠,实际如图1-2以及图4所示。权利要求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干包括用于燃烧油液的油池(10)以及位于油池(10)旁侧的缓冲油池(20),所述油池(10)与缓冲油池(20)间由连通管(30)连通设置,所述缓冲油池(20)上设置有溢流ロ(21),所述溢流ロ(21)的高度等于油池(10)油液设定高度且大于连通管(30)与油池(10)以及缓冲油池(20)间的连通ロ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30)两端的连通ロ均设置于相应的油池(10)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箭胡小康牛奕荣建忠周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