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圆行星齿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26583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1 07:31
一种用于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中的非圆行星齿轮机构,由内齿轮、内齿套和多个行星齿轮配合而成,所述内齿轮和输出轴配合,行星齿轮机构两侧和液压马达的进油配油盘、回油配油盘配合,行星齿轮、内齿轮、内齿套和进油配油盘、回油配油盘之间形成工作腔;随内齿轮和行星齿轮转动,工作腔分别与进油配油盘上的进油孔、回油配油盘上的回油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中开有过油孔,高压油可通过该过油孔进入行星齿轮另一侧的油膜腔中。内齿轮为四方齿轮,所述内齿套的内齿轮廓线由6组相同的曲线连接而成,所述行星齿轮有10个。该行星齿轮机构体积小巧,扭矩大,结构简单、内摩擦小,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马达领域,特别是一种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中使用的非圆行星齿轮机构
技术介绍
非圆行星齿轮机构由内齿轮,行星齿轮和齿套组成,行星齿轮绕内齿轮公转和自转时,行星齿轮之间的空间形状和大小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利用这ー特性,人们设计出了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转速低、输出扭矩大,具有低速运转平稳、转动惯量小、カロ速和制动时间短、结构紧凑等优点,因而在工程设备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专利技术专利CN 200810098077. I “非圆齿轮行星轮系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其非圆行星齿轮机构就是采用三角齿轮、四方齿轮和多个行星齿轮配合,构成ー组可连续转动的齿轮系,三角齿轮、四方齿轮和行星齿轮之间,构成7个密闭油腔。三角齿轮和输出轴连接,在高压油的作用下,推动三角齿轮转动,三角齿轮又带动行星齿轮公转和自转,使7个密封油腔的7个密闭油腔的容积产生周期性的变化,进油孔和排油孔和密闭油腔相通。随着高压油不断进入配油盘上密闭油腔固定位置,推动三角齿轮和行星齿轮转动,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也就不断转动,通过与三角齿轮相连的输出轴输出扭矩。由于配油盘单边进油,而致使行星轮和三角轮在高压油的推力下,向ー侧产生压力,使接触面产生摩擦。为解决这ー问题,该专利在前机体、四方齿轮、后机体中设计了高压配油流道和低压配油流道。高压油接入液压马达后,高压同时分布在三角齿轮和行星齿轮两侧,使三角轮、行星齿轮避免和前机体摩擦而造成液压马达咬死损坏,发生故障。该专利中还特别提到了三角齿轮和输出轴之间采用了滚珠连接。这种马达相比传统的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确实使用寿命更长,性能更好,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I.由于前机体、四方齿轮和后机体中増加了高压配油通道和低压配油通道,不仅使结构复杂,难以加工,而且为了使四方齿轮穿孔后仍具有足够的强度,必须加厚四方齿轮的厚度,不仅增加了马达的总直径,也浪费了材料。2.采用钢球连接输出轴和三角齿轮,当马达转速提高时,承受不住轴向的离心力,容易变形,甚至钢珠破碎,造成转轴卡住,马达产生故障。3.三角齿轮的结构加工需要严格保证120度的夹角,所需要的加工设备必须精度非常高,才能保证齿轮配合良好。因此该马达的零部件对加工设备的要求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中使用的非圆行星齿轮机构,该行星齿轮机构体积小巧,扭矩大,结构简単、内摩擦小,使用寿命长。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中的非圆行星齿轮机构,由内齿轮、内齿套和多个行星齿轮配合而成,所述内齿轮和输出轴配合,行星齿轮机构两侧和液压马达的进油配油盘、回油配油盘配合,行星齿轮、内齿轮、内齿套和进油配油盘、回油配油盘之间形成工作腔;随内齿轮和行星齿轮转动,工作腔分别与进油配油盘上的进油孔、回油配油盘上的回油孔相连通,其特征在干所述行星齿轮中开有过油孔,高压油可通过该过油孔进入行星齿轮另一侧的油膜腔中。所述内齿轮为四方齿轮,所述内齿套的内齿轮廓线由6组相同的曲线连接而成,所述行星齿轮有10个。所述内齿轮、内齿套、行星齿轮的厚度相同。所述内齿轮和输出轴通过滚柱连接,滚柱的滚动方向和输出轴转动方向一致。所述进油配油盘和回油配油盘的内壁上还安装有滑动轴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I.在液压马达转动时,高压油可通过行星齿轮中的过油孔进入到进油孔对面的油膜腔内,油膜腔位于回油配油盘上。由于回油配油盘和进油配油盘均不转动,因此油膜腔会对行星齿轮及内齿轮产生ー个反向压力,抵消进油孔内的高压,防止行星齿轮和内齿轮与回油配油盘摩擦。马达结构更加简单,易于加工。而且由于内齿套的内部没有高压配油流道和低压配油流道,液压马达体积可以更小。2.采用滚柱代替滚珠,液压马的输出轴可以承受更大的负载,并且滚柱的与油膜层的接触面积更大,散热更快,液压马达所允许的最大转速可以更高。同时配合滑动轴承,使马达转动时摩擦更加小。3.内齿轮采用了四方齿轮结构,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三角齿轮,四方齿轮更容易加工。并且本技术公开的结构中,工作油腔的数量更多,而每个油腔的排量减小。这样同样排量和压カ的高压油,采用本使用新型的结构,油腔的有效工作面更多,产生的扭矩更大,转速更高,液压马达的性能更好。附图说明图I、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的剖视图。图2、行星齿轮的立体图。图3、图I中A-A剖视图。图4、液压马达工作原理图。图5、进油配油盘,进油孔ー侧的侧视图。图6、回油配油盘,回油孔ー侧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使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ー步描述。图I为非圆行星齿轮机构使用在液压马达上的实施例。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包括前端盖I、骨架油封2、垫圈3、输出轴4、密封垫圈5、定位销6、行星齿轮8、内齿轮7、内齿套9、圆柱销10、锁紧螺母11、侧油封12、滚柱13、滑动轴承14、进油配油盘15、回油配油盘16、固定销17、马达盖18和壳体19。其中进油配油盘15上均布有6个进油孔15-1,回油配油盘15上均布有6个回油孔15-1。其中内齿轮7、行星齿轮8、内齿套9组成非圆行星齿轮机构。内齿轮7为四方外齿轮,内齿轮中间开有转轴孔,转轴孔用于安装输出轴4。转轴孔上还有6个半圆凹槽,用于安装滚柱13。滚柱13和内齿轮7共同构成ー轴承结构。内齿轮外廓为圆角过渡的四方形,表面有齿。行星齿轮8为圆柱形齿轮,共有10个,其大小和齿均与内齿轮7及内齿套9配合。行星齿轮中间有一通孔8-1。随着行星齿轮7公转,通孔8-1依次和进油配油盘15上的进油孔15-1、回油配油盘16上的回油孔16-1循环连通。内齿套9的内廓线由6组圆弧过渡而成,内轮廓线上有齿,和行星齿轮8及内齿轮7配合。内齿套9上有6个销孔9-1,安装固定销17后,可将进油配油盘、回油配油盘和内齿套固定。液压马达装配的顺序是从左至右,先在输出轴4上装上密封垫圈5,然后安装壳体19,在壳体上装定位销6,然后将已经装上滑动轴承14的进油配油盘15装入,然后将6个滚柱13装在输出轴4上,然后安装行星齿轮7和内齿套9,再装行星齿轮8,然后装固定销17,最后安装回油配油盘16、马达盖18和前端盖I、骨架油封2、垫圈3,最后用锁紧螺母11将马达盖18锁紧。其中圆柱销10将侧油封12固定,防止滚柱内的润滑油受高压油影响。定位销6将进油配油盘和外壳固定,马达盖18和回油配油盘16固定,进油配油盘15、内齿套9和回油配油盘16通过固定销17固定。壳体19上有进油ロ 19-1,和进油配油盘内的进油路15-2相通,并分配到6个进油孔15-1 ;马达盖18上有回油ロ 18-1,6个回油孔16-1通过回油路16-2和回油ロ 18_1相通。安装好后,进油孔15-1和回油孔16-1角度相差30度。如图3所示,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具有10个工作腔,任意时刻,均有4个工作腔接通进油孔,4个工作腔接通回油孔,2个工作腔既不进油也不回油(即该状态下进油孔或回油孔被行星齿轮阻挡,处于建立高压油膜或释放高压油膜状态)。结合图I、图4所示,高压油从进油ロ 18-1,经进油路15-2、进油孔15-1进入工作腔D。由于工作腔D的左边为行星齿轮的齿根部密封,垂直距离为LI,右边为行星齿轮的齿冠部密封,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玮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恒通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