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前照明组件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24233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1 0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前照明组件安装结构,前大灯通过前大灯支架安装在前减震器的正前方,下联板套装在前减震器上,下联板的前方设置有前罩灯,前罩灯通过前罩灯支架安装在下联板上,反射器通过前罩灯支架安装在下联板的左右两侧,前罩灯由前面罩和LED警示灯构成,前面罩左右对称,在前面罩的左右两侧对称地开有警示灯安装孔,LED警示灯装在前面罩内侧的警示灯安装孔位置处。由前罩灯和前大灯构成的摩托车前照明组件,在夜间行驶时,对来车进行警示提醒,避免了单独采用前大灯,易让人产生疲劳而达不到警示的目的,该结构在摩托车领域尚属首创,具有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拆装快速、成本低等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摩托车
,具体涉及ー种前照明组件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摩托车在夜间行驶时,通过前大灯对来车进行警示提醒,前大灯的结构形式単一、光线较为单调,长时间使用易让人产生疲劳,甚至起不到警示提醒的目的。随着摩托车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改进,这种单独采用前大灯进行警示提醒的摩托车已无法满足人们对驾乘舒适性的不断追求。由于摩托车结构紧凑,可供加装布置其他前照明装置的空间非常有限,既要考虑 到整车布局的协调美观,又要考虑安装的方便快捷,同时还要考虑制造成本等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布局美观大方、安装快速、成本低的一种摩托车前照明组件安装结构,能对来车进行警示提醒,以解决目前摩托车单独采用前大灯进行警示提醒,结构形式単一,容易让人产生疲劳,甚至达不到警示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ー种摩托车前照明组件安装结构,包括前大灯(I)、前减震器(2 )、下联板(3 )和反射器(4 ),所述前大灯(I)通过前大灯支架(5 )安装在前减震器(2)的正前方,所述下联板(3)套装在前减震器(2)上,且下联板(3)位于前大灯(I)的下方,关键在于所述下联板(3)的前方设置有前罩灯(6),所述前罩灯(6)通过前罩灯支架(7)安装在下联板(3)上,所述反射器(4)通过前罩灯支架(7)安装在下联板(3)的左右两侧,所述前罩灯(6)由前面罩(61)和LED警示灯(62)构成,所述前面罩(61)左右对称,在前面罩(61)的左右两侧对称地开有警示灯安装孔(61a),所述LED警示灯(62)装在前面罩(61)内侧的警示灯安装孔(61a)位置处。前罩灯安装在下联板上并正对来车,其上安装的LED警示灯,结合前大灯构成前照明组件,在夜间行驶时能对来车进行警示提醒,提高了行驶的安全系数;用前罩灯盖住了下联板前部,外观形象得以提升,使整车更加美观;前罩灯支架,同时起到连接下联板、反射器和前罩灯的作用,有效利用了摩托车前减震器的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作为优选,所述前面罩(61)的上端中部向下凹陷成弧形,下端成V形,左右两端为竖直边,上端中部与下端中部之间的区域设置有倒三角形凸起(61b),前面罩(61)的外周设置有翻边;两个警示灯安装孔(61a)对称设置在倒三角形凸起(61b)的左右两侧,所述警示灯安装孔(61a)为长条形斜孔,越靠近前面罩(61)中部越向下傾斜。整个前面罩组件造型近似卡通脸,在视觉效果上进一歩起到了警示效果。所述前罩灯支架(7)由上宽下窄且左右対称的钢板弯折而成,钢板的中部开有支架安装孔(7a),所述前罩灯支架(7)通过支架安装孔(7a)安装在下联板(3)上,钢板的左右两端向后弯折成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上开有第一安装孔(7b),钢板的下端向前弯折成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上开有第二安装孔(7c),所述前面罩(61)通过第一安装孔(7b)和第二安装孔(7c)安装在前罩灯支架(7)上,所述反射器(4)通过第一安装孔(7b)安装在下联板(3)的左右两侧,且反射器(4)位于前面罩(61)的外側。前面罩通过成三角形分布的三个安装孔安装在前罩灯支架上,第一安装孔为反射器和前面罩的共用安装孔,使前面罩的左右两侧被夹紧在前罩灯支架与反射器之间。结构更加紧凑合理、简单可行、制造成本低、装配维修方便。 有益效果由前罩灯和前大灯构成的摩托车前照明组件,在夜间行驶时,对来车进行警示提醒,结构形式新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避免了单独采用前大灯,易让人产生疲劳而达不到警示的目的;在白天行驶时,前罩灯可作为装饰件,提升摩托车的整体形象。该结构在摩托车领域尚属首创,具有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拆装快速、成本低等特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右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前罩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图3的后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前罩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7是图5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如图I、图2所示的ー种摩托车前照明组件安装结构,由前大灯I、前减震器2、下联板3、反射器4、前大灯支架5、前罩灯6和前罩灯支架7等组成。前减震器2由左减震柱2a和右减震柱2b构成,左减震柱2a和右减震柱2b相互平行且左右对称设置,两者的轴线由上到下逐渐向前傾斜。前大灯I通过前大灯支架5安装在前减震器2的正前方,前大灯支架5的左右两侧还安装有前转向灯8。下联板3上开有两个供左减震柱2a和右减震柱2b通过的圆孔,下联板3通过这两个圆孔套装在前减震器2上,下联板3位于前大灯I的下方。下联板3的前方设置有前罩灯6,前罩灯6盖住了下联板3的前部,前罩灯6通过前罩灯支架7安装在下联板3上。反射器4通过前罩灯支架7安装在下联板3的左右两侧。下联板3、反射器4、前罩灯6通过前罩灯支架7连接在一起。结合图3、图4,前罩灯6由前面罩61和LED警示灯62构成。前面罩61左右对称,在前面罩61的左右两侧对称地开有警示灯安装孔61a。LED警示灯62通过螺钉安装在前面罩61内侧的警示灯安装孔61a位置处。前面罩61的外周最好设置有翻边。前面罩61整体采用卡通脸造型,其上端中部向下凹陷成弧形;下端成V形,相似于人的下巴,左右两端为竖直边;上端中部与下端中部之间的区域设置有倒三角形凸起61b,相似于人的鼻梁;两个警示灯安装孔61a对称设置在倒三角形凸起61b的左右两侧,警示灯安装孔61a为长条形斜孔,越靠近前面罩61中部越向下倾斜,相似于人的两只眼睛。LED警示灯62后接有线束62a。如图5、6、7所示,前罩灯支架7由上宽下窄且左右対称的钢板弯折而成,近似T形;钢板的中部开有支架安装孔7a,两个支架安装孔7a左右对称设置;钢板的左右两端向后弯折成第一安装面,第一安装面上开有第一安装孔7b,钢板的下端向前弯折成第二安装面,第二安装面上开有第二安装孔7c,前面罩61通过第一安装孔7b和第二安装孔7c安装在前罩灯支架7上。结合图I、图2可知,前罩灯支架7通过支架安装孔7a安装在下联板3上,反射器4通过第一安装孔7b安装在下联板3的左右两侧,且反射器4位于前面罩61的外側。前罩灯6通过成三角形分布的第一安装孔7b和第二安装孔7c安装在前罩灯支架7上,第一安装孔7b为反射器4和前面罩6的共用安装孔,使前面罩6的左右两侧被夹紧在前罩灯支架7与反射器4之间。前罩灯支架7的第一安装面的内侧最好设置有凸焊螺母7d,该凸焊螺母7d与第一安装孔7b的位置对应,安装吋,螺钉依次穿过反射器4、前罩灯6和前罩灯支架7上对应的安装孔,并结合凸焊螺母7d将三者连接在一起。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前照明组件安装结构,包括前大灯(I)、前减震器(2)、下联板(3)和反射器(4 ),所述前大灯(I)通过前大灯支架(5 )安装在前减震器(2 )的正前方,所述下联板(3 )套装在前减震器(2 )上,且下联板(3 )位于前大灯(I)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联板(3 )的前方设置有前罩灯(6 ),所述前罩灯(6 )通过前罩灯支架(7 )安装在下联板(3 )上,所述反射器(4)通过前罩灯支架(7 )安装在下联板(3 )的左右两侧,所述前罩灯(6 )由前面罩(61)和LED警示灯(62 )构成,所述前面罩(61)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忱鑫杨育奎邓泽燕刘新胜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