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丕州专利>正文

滚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2420 阅读:5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滚筒结构,包含一具有金属握把及外覆层的握持单元,该外覆层具有一对应金属握把一面的穿孔;一由横杆、延伸部、及固定座所构成的固持单元,该横杆与金属握把的一端以固定组件接合;多数至少设置于横杆与各延伸部间的缓冲单元;以及一活动设置于二固定座间的滚筒。藉此,可使该滚筒结构于使用时具有较佳的握持手感,并可防止使用时与待处理物品发生碰撞。(*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滚筒结构,尤指一种可于使用时具有较佳的握持手感,并防止使用时与待处理物品发生碰撞。
技术介绍
一般现有的滚筒结构6,如图5所示,其包括有一握把61,该握把61一端连接有固定架62,该握把61与固定架62可为硬质塑料或金属材质一体连接而成,且该固定架62之间活动设置有一滚筒63;藉此,可运用于电路板、铜板、TFT、LED等物品上,藉由握持握把61并施以推、拉的外力使滚筒63转动,达到其表面清洁,或作为所需物品表面的涂布使用。虽然上述现有的滚筒结构6可作为所需物品的表面清洁或涂布的使用;但是由于该滚筒结构6的握把61与固定架62为硬质塑料或金属材质一体制成,且握把61处皆以打磨抛光进行处理,而使其表面较为光滑,因此,使用者在握持上不但较不具握持的摩擦力且握感较差,并较易产生滑手的现象;且若滚筒结构6为金属材质制成时,常会因为其整体重量较重,而于使用中或置放时,使其固定架62与待处理物品发生碰撞,而造成物品的损坏。再者由于该滚筒结构6的握把61与固定架62为一体成型的方式所制成,其握把61与固定架62并无法加以分解拆卸,因此,若使用时需进行特定的清洁或涂布角度时,则必须改变使用者的握持方式去迁就特定的清洁或涂布角度,而造成使用上或握持时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滚筒结构,可藉由握持单元的外覆层使该滚筒结构于使用时具有较佳的握持手感,并可利用缓冲单元防止使用时与待处理物品发生碰撞。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滚筒结构,其包括一握持单元、一固持单元、及一滚筒,该握持单元具有一金属握把,所述滚筒结构还包括数缓冲单元,所述金属握把外侧包覆有一外覆层,该外覆层具有一对应金属握把一面的穿孔;所述固持单元由一与所述金属握把一端相接合的横杆、分别设置于横杆二端呈相对应的延伸部、及分别设置于延伸部一端的固定座所构成;各缓冲单元至少分别设置于该横杆与延伸部间的外部,所述滚筒活动设置于固持单元的二固定座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滚筒结构藉由握持单元的外覆层而具有较佳的握持手感,且利用缓冲单元可防止与待处理物品发生碰撞,并增加摩擦力而得到稳固握持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更换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已知滚筒的立体外观示意图。标号说明握持单元1 金属握把11弯折部12 固定孔121外覆层13 穿孔131固持单元2 横杆21延伸部22 贯孔221固定座23 固定组件24缓冲单元3 滚筒4轴体41 物品5滚筒结构6 握把61固定架62 滚筒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及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滚筒结构,其至少由一握持单元1、一固持单元2、多数缓冲单元3以及一滚筒4所构成;可使该滚筒结构于使用时具有较佳的握持手感,并可防止使用时与待处理物品发生碰撞。上述所提的握持单元1具有一金属握把11,该金属握把11的一端具有一弯折部12,该弯折部12的一端面具有一固定孔121,且该金属握把11外侧包覆有一为软性塑料材质的外覆层13,该外覆层13具有一对应金属握把11一面的穿孔131。该固持单元2为金属材质,且该固持单元2由一中央处设置一具有接合部的横杆21、分别对应设置于横杆21二端的延伸部22、及分别设置于延伸部22一端的固定座23所构成,该具有接合部的横杆21具有一贯孔221,该贯孔221可配合穿过一固定组件24与金属握把11一面的穿孔131接合。各缓冲单元3至少分别设置于上述横杆21与延伸部22间的外部,各缓冲单元3为软性塑料材质。该滚筒4活动设置于上述固持单元2的二固定座23间,而该滚筒4的二端分别配合一固定于二固定座23上的轴体41,而使滚筒4活动设置于固持单元2的二固定座23间。如是,藉由上述结构构成一全新的滚筒结构。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的更换状态示意图及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于使用时,可运用于电路板、铜板、TFT、LED等物品5的表面清洁,或作为所需物品5表面的涂布使用,当运用于不同使用状态时,仅需卸除二固定座23上的轴体41,即可进行不同滚筒4的拆换,再者若需进行特定的清洁或涂布角度时,可卸除固定组件24将握持单元1取下,再选取具有所需弯折部12角度的握持单元1与固持单元2接合,即可达到特定角度的清洁或涂布。当进行使用时,使用者握持该握持单元1,使该握持单元1藉由外覆层13具有较佳的握持手感且防止与待处理物品发生碰撞,并增加摩擦力而得到稳固握持效果,之后再以使用者的手部施以推、拉的外力,让固持单元2上的滚筒4于物品5上来回滚动,藉以到达清洁或涂布的功效,而当使用中产生静电时则可让使用者以手部透过外覆层13的穿孔131接触金属把手11,而将静电藉由人体导出,且在使用中或不使用置放时,可藉由横杆21与延伸部22间的外部所设各缓冲单元3,而防止固持单元2与待处理物品发生碰撞,导致待处理物品5损坏。综上所述,本技术滚筒结构可有效改善现有技术的种种缺点,可藉由握持单元的外覆层使该滚筒结构于使用时具有较佳的握持手感,并可利用缓冲单元防止使用时与待处理物品发生碰撞,进而使本技术产生能更进步、更实用、更符合使用者的所需,确已符合专利申请的要件,依法提出专利申请。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其实施的范围;故,凡依本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滚筒结构,其包括一握持单元、一固持单元、及一滚筒,该握持单元具有一金属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结构还包括数缓冲单元,所述金属握把外侧包覆有一外覆层,该外覆层具有一对应金属握把一面的穿孔;所述固持单元由一与所述金属握把一端相接合的横杆、分别设置于横杆二端呈相对应的延伸部、及分别设置于延伸部一端的固定座所构成;各缓冲单元至少分别设置于该横杆与延伸部间的外部,所述滚筒活动设置于固持单元的二固定座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握把的一端具有一弯折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握把的一端面具有一固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覆层为软性塑料材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单元为金属材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单元的中央处设置一具有贯孔的接合部,该接合部配合一穿过贯孔的固定组件与金属握把的一端接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单元为软性塑料材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的二端分别配合一固定于二固定座上的轴体。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滚筒结构,包含一具有金属握把及外覆层的握持单元,该外覆层具有一对应金属握把一面的穿孔;一由横杆、延伸部、及固定座所构成的固持单元,该横杆与金属握把的一端以固定组件接合;多数至少设置于横杆与各延伸部间的缓冲单元;以及一活动设置于二固定座间的滚筒。藉此,可使该滚筒结构于使用时具有较佳的握持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滚筒结构,其包括一握持单元、一固持单元、及一滚筒,该握持单元具有一金属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结构还包括数缓冲单元,所述金属握把外侧包覆有一外覆层,该外覆层具有一对应金属握把一面的穿孔;所述固持单元由一与所述金属握把一端相接合的横杆、分别设置于横杆二端呈相对应的延伸部、及分别设置于延伸部一端的固定座所构成;各缓冲单元至少分别设置于该横杆与延伸部间的外部,所述滚筒活动设置于固持单元的二固定座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丕州
申请(专利权)人:陈丕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