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18891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0 0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光盘装置,至少包括:出射光束的光源;使光束会聚在光盘上的物镜;控制从光源出射的光束的强度的出射强度控制电路,光盘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控制出射强度控制电路,使得在利用出射强度控制电路使光束的强度从作为规定的光束强度的第一光束强度变化到与该第一光束强度不同的第二光束强度时,使光束的强度暂时变化到作为该第一光束强度与第二光束强度之间的强度的第三光束强度,此外,该控制电路具有如下功能:在使光束的强度从第一光束强度变化到第三光束强度时,控制出射强度控制电路,使得聚焦误差的移位在规定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进行光盘的再现或记录的光盘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本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141039)中记载了对FE附加偏移(进行补偿)的色差修正单元。此外,在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99768)中记载了利用光学部件来使色差不会产生的色差修正单元。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3-141039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4-199768
技术实现思路
在光盘中,BD(Blu_rayDisc,蓝光光盘)、DVD (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通用光盘)、⑶(Compact Disc,光盘)等已经实现标准化。在对这样的光盘进行记录或再现的光盘装置中,利用物镜使从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二极管(以下记作LD)出射的光束会聚到光盘上,通过光检测器检测在光盘上反射的光束,生成跟踪误差信号(以下记作TE)和聚焦误差信号(以下记作FE)等,对物镜的位置进行伺服控制,使得光束被会聚在光盘上的规定位置处。该光盘装置,在光盘上记录信息时,需要将从LD出射的光束瞬间提高到规定强度。从LD出射的光束的强度在以下记作LD强度。当LD强度提高时,由于从LD出射的光束的波长发生变化,会聚在光盘上的光束中产生色差,聚焦偏离焦点位置,成为离焦状态。这样瞬时的色差由于频率比可伺服控制的频率高(速度过快),所以会因离焦而引起规定时间的记录质量的劣化。光盘装置中具备的光学部件中不少具有折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色散特性,由于波长变化,通过光学部件时的光路发生变化,这就形成了上述的色差。特别是,物镜的焦距较短,为Imm到3mm左右,透镜的曲率半径较小,成为产生色差的主要原因。为了用I个物镜实现上述BD和DVD等多种规格,需要修正NA (NumericalAperture,数值孔径)或保护玻璃的厚度等误差,必须使用衍射现象。通常地,衍射现象中波长偏差会引起衍射角度大幅变化。因此,对于使用了衍射现象的物镜,上述色差产生得较大。在使用这种色差较大的物镜的情况下,如若像专利文献I那样对FE附加偏移,则FE的偏移过大,变得无法进行跟踪控制。另外还会产生物镜加速过快导致聚焦控制变得不稳定等新问题。如果使用专利文献2中那样的光学部件,则在该光学部件中会产生不需要的光束成为干扰,存在透射效率低、无法避免成本上升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伺服控制,能够以简洁的结构实现即使在使用衍射现象的物镜中产生色差也能够进行稳定的记录或再现的光盘装置。上述目的,作为一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S卩,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盘装置,至少包括出射光束的光源;使上述光束会聚在光盘上的物镜;控制从上述光源出射的光束的强度的出射强度控制电路,该光盘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控制上述出射强度控制电路,使得在利用上述出射强度控制电路使光束的强度从作为规定的光束强度的第一光束强度变化到与该第一光束强度不同的第二光束强度时,使光束的强度暂时变化到作为该第一光束强度与第二光束强度之间的强度的第三光束强度。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低廉的光盘装置。附图说明图I是实施例I中的光学头101的简要结构图。图2是说明实施例I中的色差的简要图。 图3是说明实施例I中的FE的图。图4是说明实施例I中的光盘装置001的控制方法的图。图5是说明实施例I中的光盘装置001的动作流程的图。图6是说明实施例I中的光盘的面抖动与FE的关系的图。图7是说明实施例I中的致动器驱动信号的图。图8是说明实施例I中的光盘装置001的简要结构图。图9是说明实施例I中的缺陷处理的图。图10是说明实施例2中的光盘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图。图11是说明实施例2中的光盘装置的动作流程的图。图12是说明实施例3中的光盘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图。图13是说明实施例3中的光盘装置的动作流程的图。图14是说明实施例4中的旋转速度的控制方法I的图。图15是说明实施例4中的旋转速度的控制方法2的图。附图标记说明001......光盘装置002......光盘101......光学头102......LD104......前监测器105......物镜108......光检测器106......致动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图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I]针对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1,使用附图进行说明。在此,以记录时的动作为例针对光盘装置001进行说明。首先针对光盘装置001内具备的光学头101进行说明。图I是表示光学头101的简要结构图的图。光束作为发散光从LD 102出射。为了进行光盘的信息记录或者信息再现,一般使用半导体激光器,LD 102是以规定波长出射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器。从LD 102出射的光束入射到分束器103中。分束器103是使光束分为2束的光学元件,使规定LD強度的入射光束透射,并反射其余的光束。这样的功能例如可利用半棱镜、偏振棱镜等实现。入射到分束器103中的光束中被反射的光束向准直透镜109行进,透射的光束向作为光强度检测器的前监测器1 05行迸。一般地,LD強度与输入的信号量成比例,但该LD強度存在因个别的偏移较大、周围温度而变化等问题。在光盘的再现、特别是在记录时,必须正确地控制照射到光盘上的LD強度。因此,光学头101采用ー种能够通过利用前监测器105对从分束器103透射而分束的LD强度进行检测,来进行反馈控制以使得光盘上的LD强度为规定值的结构。行进至准直透镜109的光束被准直透镜109转换成大致平行的光束。通过准直透镜109的光束被物镜105会聚并照射在光盘(图中未示出)的信息面上。物镜105安装在作为物镜驱动装置的致动器106上,形成为能够至少在与位于光盘的信息面上的轨道正交的方向和光盘的信息面的法线方向(图中纸面中的上下方向)上驱动的结构。与轨道正交的方向用于基于TE的跟踪控制以及透镜移位时的驱动,信息面的法线方向用于基于FE的聚焦控制。在光盘上反射的光束通过物镜105、准直透镜109、分束器103、检测光学元件107,由光检测器108检测。检测光学元件107是存在像散的光学元件,用于生成基于像散方式的FE和基于推挽方式的TE。这样的光学元件可以利用柱透镜等实现。FE、TE、再现信号等必需的光盘的光学信息作为信号从光检测器108输出。不过,光学头的结构只需能够生成FE和TE即可,可以为任意结构,可以使用与像散方式和推挽方式不同的FE和TE的生成方式。下面,利用图2针对色差进行说明。图2表示光盘002与物镜105的关系。如图2A所示,从准直透镜109出射的光束121通过物镜105而照射到光盘002上。此时聚焦点在光盘002上。而例如在增大LD强度时,如图2B所示通过物镜105的光束121被转换成聚焦点比光盘002更远(图中上側)的光束。这是因为,由于LD強度増大,LD的波长向长波长侧变化,而由于物镜105的波长依赖性,焦距实际上(虚拟地)变长。本实施例中将该现象称为色差。如上所述,使用衍射现象的物镜中在原理上色差产生得很大。在产生这样的色差时,在光盘装置中自然不能进行再现和记录,连跟踪控制和聚焦控制两个伺服控制也均不能进行。因此,需要进行控制,使得如图2C所示通过使物镜105远离光盘002而使光束再次聚焦在光盘上。此处,定义物镜105向光盘002靠近的方向为焦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2.28 JP 2011-0410961.一种光盘装置,至少包括 出射光束的光源; 使所述光束会聚在光盘上的物镜; 控制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束的強度的出射强度控制电路, 所述光盘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出射强度控制电路,使得在利用所述出射强度控制电路使光束的强度从作为规定的光束強度的第一光束强度变化到与该第一光束强度不同的第二光束强度时,使光束的強度暂时变化到作为该第一光束強度与第二光束強度之间的強度的第三光束強度。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被所述光盘反射的所述光束的光检测器;和 从该光检测器的输出生成聚焦误差信号的伺服信号生成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具有如下功能 在使光束的強度从所述第一光束强度变化到所述第三光束强度时,控制所述出射強度控制电路,使得所述聚焦误差的移位在规定的范围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能够在所述光盘的法线方向和半径方向上驱动所述物镜的位置的物镜驱动装置;和 对该物镜驱动装置进行控制的物镜位置控制电路, 所述伺服信号生成电路,具有从所述光检测器的输出生成跟踪误差信号的功能, 所述控制电路,具有基于所述跟踪误差信号控制所述物镜位置驱动电路以使所述光束追踪规定的轨道的功能, 所述规定的范围,是能够利用所述物镜位置驱动电路追踪轨道的范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范围,比所述跟踪误差信号的振幅成为一半的范围小。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使光束的強度从所述第一光束强度变化到所述第二光束強度吋, 在所述光盘的法线方向上驱动所述物镜的驱动开始时刻,与利用所述出射強度控制电路使光束的强度变化的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村友人大石耕太郎小林正幸末永秀夫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视听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