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型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11427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08:58
一种组合型材,包括推拉框、外压条和内压条,推拉框上设置有外侧导轨、中间导轨和内侧导轨,外侧导轨靠近端部的内侧面设置一道凹槽,外压条的外脚和内脚与推拉框的外侧导轨过盈配合,外压条的内脚设置有钩脚,钩脚与外侧导轨的凹槽配合安装,中间导轨开设有倒梯形凹槽,内压条的内脚与中间导轨的倒梯形凹槽配合安装,内压条外脚卡扣在内侧导轨的外侧,内压条的内脚和外脚分别与中间导轨和内侧导轨过盈配合;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外侧导轨只开设一道凹槽,且与外压条内脚的钩脚配合紧密,不易脱开,不会因导轨间距误差较大时插接不紧,同时降低了生产时的关键尺寸控制,降低了废品率,减少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建筑型材,特别涉及ー种用于门窗的组合型材
技术介绍
目前塑料门窗行业用推拉框型材制作带上亮的推拉窗时,为节省材料,減少型材 种类、简化插接方式、增加采光性等,往往设置两种压条,将单脚压条和两脚压条与推拉框组合插接,即单脚压条的脚与推拉框导轨端部的凹槽插接,两脚压条的ー个脚与推拉框导轨端部的凹槽插接,另ー个脚卡在推拉框纱扇导轨上,由于推拉框导轨端部的凹槽在生产时不易冷却定型,故产品尺寸易出现较大误差,特别是对于单脚压条,插接后定位不准,影响上亮玻璃的稳固性;专利号为ZL02554308. 9所公开的ー种能够组合拆卸的型材,将四个凹槽分别设置在推拉框的三个导轨的侧面,通过压条与推拉框的组合插接固定上亮玻璃,但是由于压条位于推拉框导轨的端部,且借助于两个导轨上的凹槽固定,当推拉框变形导致两导轨间距变大时,压条的脚容易脱离推拉框上的凹槽,失去固定上亮玻璃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产品存在的不足,提出ー种组合型材,具有压条与推拉框的插接不易脱开,推拉框凹槽制作简单,生产成本低的特点。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是这样实现的ー种组合型材,包括推拉框、外压条和内压条,推拉框上设置有外侧导轨、中间导轨和内侧导轨,外侧导轨靠近端部的内侧面设置一道凹槽,外压条的外脚和内脚与推拉框的外侧导轨过盈配合,外压条的内脚设置有钩脚,钩脚与外侧导轨的凹槽配合安装,中间导轨开设有倒梯形凹槽,内压条的内脚与中间导轨的倒梯形凹槽配合安装,内压条外脚卡扣在内侧导轨的外側,内压条的内脚和外脚分别与中间导轨和内侧导轨过盈配合。所述的外压条其特征还在于外压条的内脚的钩脚截面呈倒钩形。所述的外侧导轨其特征还在于外侧导轨的凹槽截面的形状呈三角形。由于本技术的外侧导轨只开设一道凹槽,且与外压条内脚的钩脚配合紧密,不易脱开,不会因导轨间距误差较大时插接不紧,同时降低了生产时的关键尺寸控制,降低了废品率,减少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压条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推拉框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做详细说明。參照图1、2、3、4,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是这样实现的ー种组合型材,包括推拉框I、外压条2和内压条3,推拉框I上设置有外侧导轨4、中间导轨5和内侧导轨6,外侧导轨4靠近端部的内侧面设置一道凹槽7,外压条2的外脚8和内脚9与推拉框I的外侧导轨4过盈配合,外压条3的内脚9设置有钩脚10,钩脚10与外侧导轨4的凹槽7配合安装,中间导轨5开设有倒梯形凹槽11,内压条3的内脚12与中间导轨的倒梯形凹槽11配合安装,内压条3外脚13卡扣在内侧导轨6的外側,内压条3的内脚12和外脚13分别与中间导轨5和内侧导轨6过盈配合。所述的外压条2其特征还在于外压条2的内脚9的钩脚10截面呈倒钩形。所述的外侧导轨4其特征还在于外侧导轨4的凹槽7截面的形状呈三角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型材,包括推拉框(I)、外压条(2)和内压条(3),其特征在于推拉框(I)上设置有外侧导轨(4)、中间导轨(5)和内侧导轨¢),外侧导轨(4)靠近端部的内侧面设置一道凹槽(7),外压条⑵的外脚⑶和内脚(9)与推拉框(I)的外侧导轨⑷过盈配合,外压条⑶的内脚(9)设置有钩脚(10),钩脚(10)与外侧导轨⑷的凹槽(7)配合安装,中间导轨(5)开设有倒梯形凹槽(11),内压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斌李艳辉王占永苑克立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宝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