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0130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3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脱粒装置,其能够防止脱粒滚筒的筒部的变形并维持高的脱粒性能。在脱粒滚筒(11)具备:将筒体(61)的前端部支承于脱粒滚筒轴(12)的前部的前部支承构件(13);将筒体(61)的后端部支承于脱粒滚筒轴(12)的后部的后部支承构件(15);将筒体(61)的前后方向中间部支承于脱粒滚筒轴(12)的中间部支承构件(14);以及具有在脱粒滚筒轴(12)的轴心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的多个脱粒齿(60A)的板(60),在筒体(61)的外周面上隔开周向的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板(60),由此解决了上述课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具有脱离滚筒的脱粒装置。技术背景以往,为了减轻制作作业的负担,提出有一种脱粒装置,其具有脱粒滚筒,该脱粒滚筒构成为,在支承构件架设有横档构件,在该横档构件在前后方向立起设置有脱粒齿,所述支承构件固定于在机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脱粒滚筒轴的前端部、中间部及后端部(參照专利文献I)。另外,提出有ー种脱粒装置,其具有脱粒滚筒,该脱粒滚筒构成为在大致六边形的支承构件的顶点部架设沿前后方向立起设置有脱粒齿的横档构件,并利用遮蔽板封闭在周向上相邻的横档构件之间的空隙,所述支承构件固定于在机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脱粒滚筒轴的前端部、中间部及后端部(參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平11-2801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82654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I的脱粒滚筒中,存在收割的长度较长的谷物杆缠住横档构件、从而使脱粒性能及向后方的搬送性能降低的可能。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脱粒滚筒中,在向脱粒滚筒的前部供给了大量的谷物杆的情况下,由于将支承构件配置于前端部、中间部及后端部,因此存在如下可能脱粒滚筒前部的遮蔽板因从谷物杆受到的反カ而变形,从而脱粒性能及向后方的搬送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主要课题是解决上述问题,次要课题是提出能够容易地进行保养和检查的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技术如下所述。即,技术方案I记载的技术是ー种脱粒装置的脱粒滚筒,其具备脱粒滚筒,该脱粒滚筒(11)具有筒体(61),所述筒体¢1)利用脱粒滚筒轴(12)轴架设于脱粒室(10)的前板(IOA)与后板(IOC)之间,在该脱粒滚筒(11)的外周张设有脱粒网(50),在所述脱粒室(10)的下侧具备具有摆动筛选装置(21)的筛选室(20),所述脱粒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脱粒滚筒(11)具备将筒体¢1)的前端部支承于脱粒滚筒轴(12)的前部的前部支承构件(13);将筒体(61)的后端部支承于脱粒滚筒轴(12)的后部的后部支承构件(15);将筒体(61)的前后方向中间部支承于脱粒滚筒轴(12)的中间部支承构件(14);以及具有在脱粒滚筒轴(12)的轴心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的多个脱粒齿(60A)的板(60),在所述筒体(61)的外周面上隔开周向的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所述板(60)。基于技术方案I记载的脱粒装置,技术方案2记载的技术中,将所述中间部支承构件(14)配置于比筒体¢1)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偏向前侧的部位。基于技术方案I记载的脱粒装置,技术方案3记载的技术中,在所述脱粒室(10)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具备对该脱粒室(10)内的处理物的向后方的运送施加阻力的中板(IOB),将所述中间部支承构件(14)设于比该中板(IOB)靠前侧的部位。基于技术方案3记载的脱粒装置,技术方案4记载的技术中,所述脱粒装置构成为通过所述中板(IOB)来支承脱粒网(50)。基于技术方案I 4中任一项记载的脱粒装置,技术方案5记载的技术中,将所述中间部支承构件(14)配置于运送架(22)的运送终端部附近的部位,所述运送架(22)在前后方向设于所述摆动筛选装置(21)的前部。基于技术方案I记载的脱粒装置,技术方案6记载的技术中,利用贯通筒体(61)的周面的紧固工具(17G)将配置在所述筒体(61)的内周面侧的支承构件(17A)和所述板(18,19)紧固在一起。基于技术方案6记载的脱粒装置,技术方案7记载的技术中,使所述支承构件(17A)进入到形成于所述中间部支承构件(14)的切入部(14A)。基于技术方案I记载的脱粒装置,技术方案8记载的技术中,在所述脱粒室(10)的上部具备脱粒滚筒罩(40),该脱粒滚筒罩(40)覆盖脱粒滚筒(11)的上部,在该脱粒滚筒罩(40)的内表面侧具备引导脱粒室(10)内的处理物的送尘导向件(42),使所述脱粒滚筒罩(40)的顶部(40A)的内表面与所述筒体(6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Xl)形成得比该脱粒滚筒罩(40)的左右两侧部(40B、40C)的内表面与所述筒体(6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X2、X2)大。基于技术方案8记载的脱粒装置,技术方案9记载的技术中,使所述脱粒网(50)的左右两侧部(50B、50C)的内周面与所述筒体(6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Y2、Y2)形成得比该脱粒网(50)的下部(50Α)的内周面与筒体(6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Yl)大。基于技术方案8或9记载的脱粒装置,技术方案10记载的技术中,将多个所述送尘导向件(42)从脱粒滚筒(11)的前部上方配置到后部上方,并构成为能够联动地改变各送尘导向件(42)相对于脱粒滚筒轴(12)的姿态。技术效果根据技术方案I记载的技术,由于在所述筒体(61)的外周面上隔开周向的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板¢0),因此谷物杆不易缠住板¢0),能够抑制缠住该板¢0)的谷物杆导致的脱粒负荷的増大。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技术,在技术方案I记载的技术产生的效果之上,将中间部支承构件(14)配置于比筒体¢1)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偏向前侧的部位,因此能够防止由于脱粒处理物多而使来自谷物杆的反力大的筒体¢1)前部处的筒体¢1)的变形,能够提高脱粒滚筒(11)的強度从而提高脱粒性能,能够抑制脱粒滚筒(11)的变形从而提高耐久性。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技术,在技术方案I记载的技术产生的效果之上,能够防止来自在中板(IOB)的前侧滞留的谷从杆的反力造成的筒部(17)的变形,能够进ー步提闻脱粒滚筒11的强度从而提闻脱粒性能。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技术,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技术产生的效果之上,通过由中板(IOB)支承滚筒网(50),能够提高滚筒网(50)的刚性,提高脱粒滚筒(11)具有的脱粒性能。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实用 新型,在技术方案I 4中任一项记载的技术产生的效果之上,将中间部支承构件(14)配置于运送架(22)的运送终端部附近的部位,所述运送架(22)在前后方向设于所述摆动筛选装置(21)的前部,因此通过提高脱粒滚筒(11)的筒体¢1)中的运送架(22)附近的部位的強度,能够使从比运送架(22)的終端部附近靠前侧的脱粒网(50)的谷粒漏下量増加从而在早期回收谷粒,因此能够提高筛选室(20)的筛选效率。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技术,在技术方案I记载的技术明产生的效果之上,利用贯通筒体(61)的周面的紧固工具(17G),将配置在所述筒体(61)的内周面侧的支承构件(17A)和板(18,19)紧固在一起,所述板(18,19)安装在该筒体(61)的外周面侧并具有多个脱粒齿(18A,19A),因此能够进ー步提高筒体¢1)的针对变形的刚性。根据技术方案7记载的技术,在技术方案6记载的技术产生的效果之上,使支承构件(17A)进入到形成于中侧板(14)的切入部(14A),因此能够缩短脱粒滚筒(11)的制作时间。根据技术方案8记载的技术,在技术方案I记载的技术产生的效果之上,在脱粒室(10)的上部具备覆盖脱粒滚筒(11)的上部的脱粒滚筒罩(40),在该脱粒滚筒罩(40)的内表面侧具备引导脱粒室(10)内的处理物的送尘导向件(42),使所述脱粒滚筒罩(40)的顶部(40A)的内表面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28 JP 2011-258487;2011.11.28 JP 2011-258481.一种脱粒装置,其具备脱粒滚筒(11),该脱粒滚筒(11)具有筒体(61),所述筒体(61)利用脱粒滚筒轴(12)轴架设于脱粒室(10)的前板(IOA)与后板(IOC)之间,在该脱粒滚筒(11)的外周张设有脱粒网(50),在所述脱粒室(10)的下侧具备具有摆动筛选装置(21)的筛选室(20),所述脱粒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脱粒滚筒(11)具备将筒体(61)的前端部支承于脱粒滚筒轴(12)的前部的前部支承构件(13);将筒体(61)的后端部支承于脱粒滚筒轴(12)的后部的后部支承构件(15);将筒体(61)的前后方向中间部支承于脱粒滚筒轴(12)的中间部支承构件(14);以及具有在脱粒滚筒轴(12)的轴心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的多个脱粒齿(60A)的板(60), 在所述筒体(61)的外周面上隔开周向的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所述板(60)。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脱粒装置,其中, 将所述中间部支承构件(14)配置于比筒体(61)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偏向前侧的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脱粒装置,其中, 在所述脱粒室(10)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具备对该脱粒室(10)内的处理物的向后方的运送施加阻力的中板(IOB),将所述中间部支承构件(14)设于比该中板(IOB)靠前侧的部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粒装置,其中, 所述脱粒装置构成为通过所述中板(IOB)来支承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泉清石川道男大崎正美秋山尚文田上和成橘弥沙松田善正
申请(专利权)人: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