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大学专利>正文

包含无干扰精微自洁机构的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99760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3 0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含无干扰精微自洁机构的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检测装置,属于分析测试领域。如何在不带来附加干扰的前提下,实现系统中玻碳电极的自洁,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案主要针对该问题。本案在系统内玻碳电极内部与柱状玻碳电极本体上端面贴合的位置同轴安装了一个微型的环形压电元件,同时,结构中还包括了一个微孔材质的呈笔套状或试管状的超声波能量吸收器,该超声波能量吸收器的封闭的那一端位于电解池的内部,参比电极的工作端深入该超声波能量吸收器的内腔。本案装置结构紧凑,具有即时的电极超声自洁功能;此外,藉由超声波能量吸收器的屏护,使得参比电极能够不受干扰,维持其电位稳定。本案结构兼具电、声双激励受激化学发光分析检测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含无干扰精微自洁机构的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检测装置,属于分析测试领域。
技术介绍
电致化学发光,这一词汇所表达的技术含义,对于分析测试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而言,是公知的。在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检测实践中,所涉电解池内的工作电极常选用玻碳电极,这是基于其综合优势的考量,然而,使用了玻碳电极的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检测装置不是无暇的,其中,有一个属于共性的、周知的、并且是难解的问题,那就是,装置中的玻碳电极其裸露的电极工作面十分容易受到电解产生的有机类物质的吸附污染,所述吸附污染会导致玻 碳电极性能的迅速衰减;因此,如何在进行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检测操作的同时,无附加干扰地、有效地、即时地清洁玻碳电极,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发一种能够在进行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检测的同时,即时地进行电极自洁运作的新型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检测装置,该自洁运作方式并且不应当引入负面干扰。本案通过以下方案解决上述问题,该方案提供的装置是一种包含无干扰精微自洁机构的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检测装置,该装置的结构包括电解池,以及,装设于电解池下方或侧面的光电倍增管,所述电解池装设在暗盒之内,以及,玻碳电极,该玻碳电极含有柱状玻碳电极本体以及与该柱状玻碳电极本体连接的接线柱,接线柱的材质是金属材质,该柱状玻碳电极本体以及靠近该柱状玻碳电极本体的那一部分接线柱被管状电极外套裹在其中,该管状电极外套的材料是高分子电绝缘材料,以及,对电极,以及,参比电极,所述对电极是片状、柱状、圆筒状或丝状的钼电极或金电极,所述参比电极是Ag/AgCl电极或甘汞电极,所述玻碳电极以及对电极以及参比电极的工作端位于所述电解池的内部,该电解池是其敞口端轮廓呈方形、矩形、圆形或椭圆形的内凹的杯状器皿,重点是,该装置的结构还包括环形压电元件,该环形压电元件的一个端面与所述柱状玻碳电极本体的连接所述接线柱的那个端面结合在一起,连接所述柱状玻碳电极本体的所述接线柱穿过该环形压电元件的中心孔洞,该环形压电元件的实体环绕着所述接线柱,该环形压电元件的实体其位置是介于所述接线柱与所述管状电极外套之间的位置,以及,高频振荡电讯号传输电缆,该高频振荡电讯号传输电缆的一端透过所述管状电极外套内部的管道与该环形压电元件连接,以及,超声波能量吸收器,该超声波能量吸收器其轮廓呈笔套状或试管状,该呈笔套状或试管状的超声波能量吸收器其封闭的一端位于电解池的内部,所述参比电极其工作端深入该超声波能量吸收器的内部,该超声波能量吸收器其材质是微孔材质,所述微孔材质是微孔陶瓷、微孔泡沫玻璃、微孔泡沫铝、微孔硅橡胶、微孔聚四氟乙烯或微孔聚偏氟乙烯。所述微孔陶瓷、微孔泡沫玻璃、微孔泡沫铝、微孔硅橡胶、微孔聚四氟乙烯以及微孔聚偏氟乙烯等等微孔材料,均有市售;可以买来选定的微孔材料进行简单切削、凿孔,制成所需的形态。所述工作电极一词,其技术含义在电致化学发光分析领域,是公知的。所述高分子电绝缘材料,其技术含义是公知的。通常意义上的传统的玻碳电极,其结构细节,对于电致化学发光领域的专业人员而言,是公知的。所述环形压电元件,该词本身的技术含义在超声波专业
是公知的。各型、各尺寸的环形压电元件均有市售。微型的环形压电元件当然也有市售。仅就包括环形压电元件在内的各型压电元件其与高频振荡电讯号传输电缆的连接细节,对于超声波专业
的专业人员而言,是成熟的、已知的技术,在此不作赘述。本案装置当然还可以包括高频振荡电讯号发生器,该高频振荡电讯号发生器与所述高频振荡电讯号传输电缆的另一端连接,该高频振荡电讯号发生器连同经由所述高频振荡电讯号传输电缆与其连接在一起的所述环形压电元件构成超声发射机构,该超声发射机构的超声发射功率介于I毫瓦与10瓦之间。采用较低的功率,有助于避免损伤所述柱状玻碳电极特别是其裸露的电极工作面,并且有利于避免干扰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所述高频振荡电讯号发生器一词的技术含义,在超声波专业
是公知的。各型高频振荡电讯号发生器均有市售。本案装置的结构,还可以包括一些附件,所述附件例如微弱光测量仪,该微弱光测量仪可以与所述光电倍增管连接;以及,记录仪,该记录仪可以与所述微弱光测量仪连接。各型微弱光测量仪以及各型记录仪均有市售。所述附件又例如电化学工作站装置,该电化学工作站装置可以与所述工作电极以及辅助电极以及参比电极连接。该电化学工作站当然也可以是集成了微弱光检测模块以及记录模块以及数据处理模块的电化学工作站。各型电化学工作站均有市售。所述附件还例如用于夹持工作电极以及对电极以及参比电极的电极夹持、固定支架;等等。所述微弱光测量仪以及所述记录仪以及电化学工作站装置等术语表达,对于仪器分析化学领域而言,其技术含义是公知的。超声空化作用是一种十分强有力的作用,低频超声波对对象工件的表面冲击较强,该低频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对于精细如本案的检测装置而言是不太适合的;随着超声波频率的提高,空化作用对对象工件的损伤逐渐弱化直至可以忽略;例如,IOOKHz以上的超声波可以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无伤清洁;又例如,IOOOKHz至12000KHz的超声波可以用于人体的无伤体检,等等;因此,适于本案装置的优选的超声波频率不是随意的频率。如上所述,为避免超声空化作用对本案玻碳电极裸露的电极工作面的损伤,并避免诱发声致发光,该超声发射机构所发射的超声波的优选的频率至少应当在40KHz以上;该超声发射机构所发射的超声波的优选的频率其范围是在40KHz与12MHz之间。在更为精细的层面上,为避免本案玻碳电极裸露的电极工作面的超声损伤,以及,更为精细地避免诱发声致发光,该超声发射机构所发射的超声波的更进一步的优选的频率至少应当在80KHz以上;该超声发射机构所发射的超声波的更进一步优选的频率其范围是在80KHz与12MHz之间。不同的电解池底液以及不同的电致化学发光检测分析对象,对不同功率及频率的超声波的敏感度是不同的,为避免超声波对分析的干扰,可以根据具体的电解池底液及具体的检测分析对象,逐步调整、确定所需超声波频率及功率。如上所述,针对不同的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检测对象及电解池底液,应当细致调整、选择所需的超声波频率及功率,然而,在前期工作不到位的情形下,当所选用超声波频率及功率不是足够恰当,以至于诱发出一定强度的声致发光,也是不足忧虑的,只要在分析检测过程中扣除空白比对值即可,本案该装置此情形下自动转换为一种具有电极即时自洁功能的电致化学发光、声致化学发光双激励受激化学发光分析检测装置。本案该超声波能量吸收器是用于遏制超声波对参比电极的综合干扰,维持参比电极的电位稳定。任何孔径的微孔材料都有一定的吸收高频振波的功能;本案该微孔材质其微孔孔径的优选值是小于I. O毫米。任何壁厚的所述超声波能量吸收器均有一定的超声波消解、吸收功能;本案该呈笔套状或试管状的超声波能量吸收器其壁厚的优选值是介于O. 3厘米与3. O厘米之间。仅就微孔材料对高频振荡波能量的吸收、消解功能及原理,对于声学领域的专业人员而目,是公知的。本案所涉微型的环形压电元件,精微地集成于所述玻碳电极的内部,并且,高频振荡电讯号传输电缆也是透过所述管状电极外套所包绕的内部管道来与所述微型环形压电元件进行连接,为避免高频振荡电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包含无干扰精微自洁机构的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检测装置,该装置的结构包括电解池,以及,装设于电解池下方或侧面的光电倍增管,所述电解池装设在暗盒之内,以及,玻碳电极,该玻碳电极含有柱状玻碳电极本体以及与该柱状玻碳电极本体连接的接线柱,接线柱的材质是金属材质,该柱状玻碳电极本体以及靠近该柱状玻碳电极本体的那一部分接线柱被管状电极外套裹在其中,该管状电极外套的材料是高分子电绝缘材料,以及,对电极,以及,参比电极,所述对电极是片状、柱状、圆筒状或丝状的钼电极或金电极,所述参比电极是Ag/AgCl电极或甘汞电极,所述玻碳电极以及对电极以及参比电极的工作端位于所述电解池的内部,该电解池是其敞口端轮廓呈方形、矩形、圆形或椭圆形的内凹的杯状器皿,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结构还包括环形压电元件,该环形压电元件的一个端面与所述柱状玻碳电极本体的连接所述接线柱的那个端面结合在一起,连接所述柱状玻碳电极本体的所述接线柱穿过该环形压电元件的中心孔洞,该环形压电元件的实体环绕着所述接线柱,该环形压电元件的实体其位置是介于所述接线柱与所述管状电极外套之间的位置,以及,高频振荡电讯号传输电缆,该高频振荡电讯号传输电缆的一端透过所述管状电极外套内部的管道与该环形压电元件连接,以及,超声波能量吸收器,该超声波能量吸收器其轮廓呈笔套状或试管状,该呈笔套状或试管状的超声波能量吸收器其封闭的一端位于电解池的内部,所 述参比电极其工作端深入该超声波能量吸收器的内部,该超声波能量吸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榕生干宁周汉坤李天华侯建国周靖曾少林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