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总线、多以太环网的无线网络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694358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7 0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总线、多以太环网的无线网络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无线网络单元和现场总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无线网络单元包括两个工业以太环网单元和非环网无线网络单元,现场总线单元包括变频器总线单元和泵总线单元,两个以太环网分别与变频器总线单元和泵总线单元进行电接入,两个工业以太环网单元和非环网无线网络单元进行电接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总线、多以太环网的无线网络控制系统,便于工程师携带编程工具在现场调试期间实时观察设备的机械特性,更直观地调整设备的机械动作。降低敷设各类电缆的工作量,消除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部分电接点存在的故障隐患。(*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多总线、多以太环网的无线网络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网络控制和远程管理作为当前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流和发展趋势,广泛地应用于工矿企业、自动化生产线和自能交通、楼宇控制等领域。当前主流的网络控制系统大多由DCS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集散型控制系统)演进而来。管理层及以上各层通讯多采用以太网技术,控制层沿用各公司原有DCS系统的拓扑系统。为了实现现场层和控制层的多种产品和通讯协议与管理层以太网的兼容,需要为不同的现场设备配备各种复杂的专用桥接设备。同时需要再控制层针对各种类型的现场控制器编写不同的驱动程序,编制不同的软件,用于协议转化和数据整合,以实现管理层在以太网架构下的数据兼容,人机交互和设备通讯控制。上述架构下的系统显然较为复杂,尤其是控制层大多必须采用由DCS公司垄断的专用网络支持设备,使得目前市场上的以太网控制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过程受设备兼容性限制较多,造成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例如系统结构和功能固定,升级、扩展困难,对异种标准设备兼容性不好等等。可见,为了实现系统管理层对以太网的支持,现有的技术方案在集成不同技术标准或不同厂商的设备的过程中难度大,成本高,软件实现复杂,系统扩展和维护困难。中国专利CN200820148887涉及一种在人造金刚石合成压机合成过程中便于现场管理、工艺研发的多重网络连接装置,包括一拖多压机网络控制系统,上位机与多个一拖多压机网络控制系统之间通过网络相互连接,在单台控制部分内部的PLC之间以及模块之间也通过网络相互连接,操作显示平台及多个单台控制部分之间也通过网络相互连接,具有合成过程中便于现场管理、工艺研发,安全可靠的优点。中国专利CN201020624512涉及一种网络控制系统,包括用于实现网络控制的至少两个网络控制芯片,所述至少两个网络控制芯片通过介质无关接口通信连接;用于实现模拟信号与网络控制芯片的数据信号转换的PHY芯片;用于连接所述网络控制系统外的其它设备的RJ45接口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网络控制芯片中的每一个与所述PHY芯片通过介质无关接口通信连接,所述PHY芯片与RJ45接口通信连接。本技术在各个网络控制芯片(MAC)与PHY之间建立通信连接,使得在研发调试时根据各个网络控制芯片的独立IP进行单独调试,也可以根据各个网络控制芯片单独的IP进行后台数据的直接提取,并且在维护时可以对各个网络控制芯片单独进行分析。中国专利CN200910144790涉及一种CAN总线网络控制系统,所述的控制系统的所有节点均通过相应硬件接口电路连接到CAN总线上,各节点在CAN总线上发送及接收信 号,CAN总线网络为高速网络。本技术按照整车配置和终端匹配电阻节点的选取设计的网络拓扑结构有很好的灵活性和易拓展性,可同时满足同系列所有车型的网络结构;统一的硬件接口电路设计,保证了 CAN总线通讯的稳定性。中国专利CN201010129114公开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网络控制系统,包括服务器,用于响应网络控制终端的网络控制请求,并对分布式网络节点发送网络控制数据传输指令;网络控制终端,用于对所述服务器发送网络控制请求,并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的网络控制数据;分布式网络节点,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的网络控制数据传输指令之后,将网络控制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器;所述分布式网络节点包括现场设备和与该现场设备相连的、带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现场控制器;所述服务器、网络控制终端和所述现场控制器均连接在以太网上。本技术能够在省略桥接设备、网络转换协议、驱动程序的情况下实现直观、准确和快速地获取网络控制数据的功能,并具有强大的系统配置灵活性和扩展能力。目前,常用的控制系统结构为多个PLC主机架中的通讯模块和多台工控机通过集线器相连,主机架中的I/O模块和现场器件相连。由于工控机或PLC主机架的地理位置固定,电气工程师在向PLC下载或更改控制程序时,不能脱离PLC主机架或工控机地理位置的限制,工程师在设备调试中不能在现场实时修改程序参数。PLC主机架中各I/O模块直接与设备各处的器件直接相连,由于设备各处器件与主机架的地理位置比较远,这样会消耗大量各种规格电缆在设备上编织一巨大蜘蛛网,同时产生大量的电气接线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总线、多以太环网的无线网络控制系统,可以让电气工程师在现场摆脱地理位置的束缚,同时缩短设备所需的各种规格电缆的长度,减少大量的电气接线点,非常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总线、多以太环网的无线网络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 无线网络单元和现场总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无线网络单元包括两个工业以太环网单元和非环网无线网络单元,现场总线单元包括变频器总线单元和泵总线单元,两个以太环网分别与变频器总线单元和泵总线单元进行电接入,两个工业以太环网单元和非环网无线网络单元进行电接入。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所述的分子泵具有总线功能。所述的总线协议与主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协议一致或兼容,可以采用C0NTR0LNET 协议、PR0FIBUS 协议或 DEVICENET 协议。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多总线、多以太环网的无线网络控制系统,便于工程师携带编程工具在现场调试期间实时观察设备的机械特性,更直观地调整设备的机械动作。降低敷设各类电缆的工作量,消除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部分电接点存在的故障隐患。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图I绘示目前设备常用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2绘示一种多总线、多以太环网的无线网络控制系统的示意图。标号说明1 显示器,2.工控机,3.控制器,4.现场器件,5.工控网,6 交换机,7. PCL,8.工业以太环网单元一,9.工业以太环网单元二,10.泵总线单元,11.变频器总线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总线、多以太环网的无线网络控制系统,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的不同实施例将详述如下,以实施本技术的不同的技术特征,可理解的是,以下所述的特定实施例的单元和配置用以简化本技术,其仅为范例而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图I绘示目前设备常用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目前,常用的控制系统结构为多个PLC主机架中的通讯模块和多台工控机通过集线器相连,主机架中的I/O模块和现场器件相连。由于工控机或PLC主机架的地理位置固定,电气工程师在向PLC下载或更改控制程序时,不能脱离PLC主机架或工控机地理位置的限制,工程师在设备调试中不能在现场实时修改程序参数。PLC主机架中各I/O模块直接与设备各处的器件直接相连,由于设备各处器件与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总线、多以太环网的无线网络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无线网络单元和现场总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无线网络单元包括两个工业以太环网单元和非环网无线网络单元,现场总线单元包括变频器总线单元和泵总线单元,两个以太环网分别与变频器总线单元和泵总线单元进行电接入,两个工业以太环网单元和非环网无线网络单元进行电接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多总线、多以太环网的无线网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业以太环网单元一包括四个嵌入式交换机,嵌入式交换机ETAPl其一端连接ETAP2,另一端连接ETAP4 ; 嵌入式交换机ETAP2另一端连接ETAP3,嵌入式交换机ETAP3另一端连接ETAP4 ; ETAPl其设备口接入交换机(HI),ETAP2其设备口接远程子站(Al),ETAP3其设备口接远程子站(A2 ),ETAP4其设备口接远程子站(A3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多总线、多以太环网的无线网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工业以太环网单元二包括四个嵌入式交换机,嵌入式交换机ETAP5其一端连接ETAP6,另一端连接ETAP8 ; 嵌入式交换机ETAP6另一端连接ETAP7,嵌入式交换机ETAP7另一端连接ETAP8 ;ETAP5其设备口接入交换机(HI ),ETAP6其设备口接远程子站(A4),ETAP3其设备口接远程子站(A2 ),ETAP4其设备口接远程子站(A3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多总线、多以太环网的无线网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环网无线网络单元包括两台工控机,两台交换机,交换机(H2) —端与一台工控机(G2)电连接,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光俊方立胡加玉陈佳磊柳玉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北玻玻璃技术工业有限公司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北玻镀膜技术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