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志渊专利>正文

枢设在结构体上的万向转子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9243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7 01:59
一种枢设在结构体上的万向转子机构,其枢设于一结构体上适用于对可改变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角度的轴接器构造,其中该一转子机构主要包括有一转子主体,及组设于该转子主体内的一环状钢珠巢、一内转子及数颗钢珠所组成,当转子主体与内转子、钢珠组合后可一并旋转,以及可改变内转子与转子主体的旋转轴线角度的机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枢设在结构体上的万向转子机构,特别是一种枢设于一结构体上可旋转,适用于具有可变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旋转轴线角度的轴接器构造。
技术介绍
一般传统的万向接头构造,该万向接头本身是不被固定的,而是悬空衔接在枢设于结构体的主动轴或/及从动轴之间,该传统的万向接头对上述两转轴而言并无支撑力, 仅能对不在同一轴线上的两支转轴作旋转动力的传递;因此,该一传统的万向接头构造并不适用于接头本身须被固定的状态下;例如遥控车的前轮轴,它必须支撑车体(结构体)的重量又要能适应可变车轮相对的旋转角度的功能,但它因为没有人身安全的考量而不必要也没有多余的空间作一些复杂的机构固定在车体上;此外,常用万向接头构造亦有采用滚珠的轴承机构者,然而缺乏对滚珠的空间限制功能,导致轴承机构故障率偏高;所以,在上述情况下需要有一种构造简单、组装方便、故障率低的万向转子机构提供给产业界利用,该万向转子机构将支撑从动轴(前轮轴)的轴承与万向接头整合在一起,而具有支撑力、旋转及传递可变性轴线动力的功效。本技术的设计人有鉴于上述传统的万向接头构造在实际使用上有其装设位置的限制,且其不具支撑结构体重量的功能,爰精心研究,并累积个人从事该项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多年经验,终开发出一种崭新的枢设在结构体上的万向转子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枢设在结构体上的万向转子机构,其为兼具支撑所依附结构体的重量,及针对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会产生轴线角度变化的转轴传动功能的连轴器。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枢设在结构体上的万向转子机构,其为一种固定在一结构体上的轴承的一个能够自由旋转的转子机构,该转子机构包括有一转子主体、组设于该转子主体内的一环状钢珠巢、一内转子及数颗钢珠;其中该转子主体的一侧向外延伸有一结合部用于固定一从动轴使该从动轴能够随该结合部旋转,该转子主体的另一侧设有一球形槽用于容纳环状钢珠巢、内转子及钢珠,且于该球形槽的内壁面凹设有数道钢珠槽;该钢珠巢上等距环设有数圆孔用于容纳钢珠及使钢珠维持在适当的位置;该内转子呈球状,在该内转子外壁面具有数道钢珠槽与前述转子主体的钢珠槽及钢珠巢的圆孔的位置相对应,该内转子的内部具有一用于与主动轴相结合的轴孔。当将钢珠巢、内转子及钢珠等元件组装于转子主体的球形操内后,其中钢珠恰卡置于转子主体的钢珠槽及内转子的钢珠槽之间而能够一并旋转,且内转子能够沿着转子主体与内转子的钢珠槽方向移动以适应旋转轴线的角度变化。所述的枢设在结构体上的万向转子机构,其中,该钢珠巢在其外壁面的两侧设有相对应的平切面。所述的枢设在结构体上的万向转子机构,其中,内转子用于与主动轴相结合的轴孔为多角形孔。所述的枢设在结构体上的万向转子机构,其中,主动轴于转子主体的结合部轴孔的一侧以螺丝与内转子锁合固定。所述的枢设在结构体上的万向转子机构,其中,主动轴上与内转子多角型轴孔嵌合部位的外侧即设有一环状凸缘。所述的枢设在结构体上的万向转子机构,其中,该从动轴位于转子主体内部的一侧具有一端面。如上述的转子机构当将钢珠巢、内转子及钢珠等元件组装于转子主体的球形槽内后,其中钢珠恰卡置于转子主体的钢珠槽及内转子的钢珠槽之间而可一并旋转,且内转子可沿着转子主体的钢珠槽及内转子的钢珠槽的方向移动以适应其与转子主体间的旋转轴线的角度变化;接着,再分别于转子主体的结合部固定一从动轴,该从动轴位于转子主体内部的一侧具有一端面,且在内转子的多角型轴孔内嵌设一具有与其相对应形状的结合端的主动轴,而主动轴上与内转子轴孔结合部位的外侧即设有一环状凸缘;其中,主动轴一端与内转子以螺丝锁固,如此即可达到具有传递可变化角度的转轴旋转动力的效果,以及具有支撑结构体重量的轴承功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平面组合图;图4为图3的两旋转轴线角度变化示意图;图5为图3的组装动作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0_转子机构;11_转子主体;12_钢珠巢;13_内转子;14_钢珠;20-从动轴;21_端面;30_主动轴;31_结合端;40_插销;50_螺丝;111-结合部;112_球形槽;113-钢珠槽;114-轴孔;121-圆孔;122-平切面;131-钢珠槽;132-轴孔;311_环状凸缘。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员对本技术的装置及其功效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兹举一个可行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枢设在结构体上的万向转子机构,为一种固定在一结构体上的轴承的一个可自由旋转的转子机构。请参阅图I及图2所示,该转子机构10主要包括有一转子主体11、组设于该转子主体11内的一环状钢珠巢12、一内转子13及数颗钢珠14所组成;其中该转子主体11的一侧向外延伸有一结合部111用于固定一从动轴20使该从动轴20可随其旋转,该转子主体11的另一侧设有一球形槽112用于容纳钢珠巢12、内转子13及钢珠14等元件,且于该球形槽112的内壁面凹设有数道钢珠槽113 ;该钢珠巢12上等距环设有数圆孔121 (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六等分为例),用于容纳钢珠14及使钢珠14维持在适当的位置;该内转子13呈球状,在其外壁面具有数道钢珠槽131与前述转子主体11的钢珠槽113及钢珠巢12的圆孔121位置相对应,该内转子13的内部具有一用于与主动轴30相结合的轴孔132 (在本实施例中以多角形孔,例如六角形孔)。请再参阅图3及图4所示,如上述的转子机构10当将钢珠巢12、内转子13及钢珠14等元件组装于转子主体11的球形槽112内之后,其中钢珠14恰嵌入转子主体11的钢珠槽113及内转子12的钢珠槽131之间,使他们之间形成卡合作用而一并旋转(如图3所示),且该内转子13可沿着转子主体11的钢珠槽113及内转子13的钢珠槽131的方向移动以适应其与转子主体11之间旋转轴线角度的变化(如图4所示);接着,再分别于转子主体11的结合部111的轴孔114内组装一从动轴20后以一插销40固定,该从动轴20位于转子主体11内部的一侧具有一端面21,及在内转子13的多角型轴孔132内插入一具有与其相对应的多(六)角形形状的结合端31的主动轴30相嵌合(该主动轴30亦可于转子主体11的结合部111轴孔114的一侧以螺丝50与内转子锁合固定,以防止该主动轴30滑出脱落的情形);此外,主动轴30上与内转子13多角型轴孔132嵌合部位的外侧即设有一环状凸缘311,该环状凸缘311与上述从动轴20位于转子主体11内部一侧的端面21均具有防止因旋转轴线角度过大,而使钢珠14脱出的情形发生,据而即可达到稳固自由旋转、具有传递可变化旋转轴线角度的转轴的旋转动力功效,以及具有支撑结构体重量的轴承功倉泛。如上述的实施例,其中该钢珠巢12另在其外壁面的两侧设有相对应的平切面122,以缩小其外缘的尺寸(如图5所示),致在组装时可便于将已置入内转子13的钢珠巢12 —并装入转子主体11的球形槽112内,组装时以其侧边的方向入球形槽112内,置入后将钢珠巢12旋转一适当角度后再一一将钢珠14填入钢珠巢12的每个圆孔121内而卡置于钢珠巢12与内转子13之间,然后将钢珠巢12调正即完成组合,使本技术的组装及拆卸的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志渊
申请(专利权)人:苏志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