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直肠癌保肛术的直肠内隔离引流装置及该引流装置的置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87390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直肠癌保肛术的直肠内隔离引流装置及该引流装置的置入装置,其中,所述的引流装置具有管状的引流管(1)和设在引流管(1)外壁上的气囊(2),所述的气囊(2)套设在引流管(1)的上头,且二者的上端面平齐;所述引流管(1)的内壁上设有一充气管(3),该气管(3)的一头与气囊(2)连通,另一头设有充气嘴(4)并沿引流管(1)的内壁延伸出引流管(1)的下端口;所述的置入装置是在推杆(6)的一头设一球体(5)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引流装置与肠管之间无存留肠管内容物的空间,显著降低肠管内容物污染吻合口的风险。(*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移体液的器械,具体涉一种直肠内体液的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通过外科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是直肠癌的重要治疗方式,但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高,有文献报告该发生率可达3. 3% 23%。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吻合口张力过大、供血不足和引流管放置位置不恰当,导致吻合口脓肿或者周围脓肿,继而发生吻合口瘘。对于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治疗方法,现临床多采用术中预防性造瘘术,二期于2-3个月后再次手术进行造口还纳术。上述方案可以有效的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及相应的剖腹探查的危险,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1、从微创学角度讲,预防性造瘘术使病人腹部多了一道切口,影响美观;2、预防性造瘘需要保留2-3个月,患者的痛苦难以忍受,心理压力,生活质量低;3、上述预防方法后期要再次行二次手术还纳术,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同时还要承担二次手术风险;4、预防性造瘘术后,造口本身也存在着危险,如造口坏死、造口回缩、造口脱垂、造口旁疝、造口狭窄和造口周围皮炎等。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公开号为CN102091359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应用在直肠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海军吕春子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