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申加华专利>正文

防污染眼药滴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732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污染眼药滴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瓶体呈串珠样,包括多个独立的腔室,相邻腔室间通过细长通道连接,所述的通道仅与一侧的腔室腔道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杜绝了液体被污染的可能性,解决了大剂量包装无法一次用完药液所导致的剩余药液可能被污染的问题;节省了成本费用,并且增强了药品安全性,加工制作简单方便,便于推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污染眼药滴瓶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用品,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眼科治疗使用的防污染眼药滴瓶。
技术介绍
国内市场销售的滴眼液包装内容量大多数是10 15ml,多次重复使用。开启后无法一次用完,药液在非密闭条件下很容易被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变质,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产生安全性隐患。因此,为了减少液体制剂的二次污染,药品生产厂商通常会在配方中添加防腐剂、抗氧化剂或者抑菌剂等成分,用来预防在开封后重复使用过程中微生物的二次污染,以延缓药品变质进程。此举既增加成本又降低了药品的安全性,抑菌剂对细胞组织产生刺激性,可直接影响泪液的成分,改变眼球表面的微环境,使原本紧密连接的上皮细胞结构损害,严重者出现角膜上皮脱落、缺损、上皮糜烂,可发生角膜溃疡,甚至角膜溶解、穿孔、失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污染眼药滴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污染眼药滴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瓶体呈串珠样,包括多个独立的腔室,相邻腔室间通过细长通道连接,所述的通道仅与一侧的腔室腔道连通。上述的腔室为圆形。上述的腔室体积为O. Iml 1ml。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I、大剂量包装改成同一包装规格下的若干个不连通的腔室,每一腔室独立使用,其余腔室不与空气连通,从而杜绝了液体被污染的可能性,解决了大剂量包装无法一次用完药液所导致的剩余药液可能被污染的问题;2、使用本技术的液体滴眼液节省了多剂量包装必须添加抑菌剂、稳定剂等辅料的成本费用,并且增强了药品安全性;3、可以采用可塑性药用包装材料经吹塑,药液灌装,阶段封口等工艺加工制作完成,加工制作简单方便,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本技术包括瓶体,瓶体呈串珠样,包括多个独立的腔室1,相邻腔室I间通过细长通道2连接,所述的通道2仅与一侧的腔室腔道连通。所述的腔室I为圆形,腔室I体积为0. Iml Iml每次使用仅仅剪开一个腔室连通的通道,进行滴注。下次使用的时候,将上次使用的腔室剪下,后面腔室连通的通道随之打开。本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仅仅是四个腔室组成的瓶体,在实际中,腔室数量可以根据体积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防污染眼药滴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瓶体呈串珠样,包括多个独立的腔室,相邻腔室间通过细长通道连接,所述的通道仅与一侧的腔室腔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污染眼药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室为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污染眼药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室体积为0.Iml Iml0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污染眼药滴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瓶体呈串珠样,包括多个独立的腔室,相邻腔室间通过细长通道连接,所述的通道仅与一侧的腔室腔道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杜绝了液体被污染的可能性,解决了大剂量包装无法一次用完药液所导致的剩余药液可能被污染的问题;节省了成本费用,并且增强了药品安全性,加工制作简单方便,便于推广。文档编号A61J1/05GK202376450SQ20112053204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8日专利技术者冯晓, 申加华, 管向萍 申请人:申加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加华管向萍冯晓
申请(专利权)人:申加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