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生土窑洞中盘炕的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0567 阅读:7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土窑洞中盘炕的施工工艺,它包括以下工艺步骤:施工前准备、炕的位置选择、扩炕宽、盘炕底座连灶台、设置走烟道、设置排烟通道及铺面层与砌炕沿,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利用原始土坯为原料,在生土窑洞内盘炕,在炕体内设计走烟道和排烟通道,能够有效的汇集烟火,组织热气流走向,便于排出烟尘,保证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土窑洞民居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生土窑洞中盘炕的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生土窑洞是指在原始土中经人工挖凿而形成的穴居居住形式。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生土窑洞是在黄土高原天然黄土层下孕育成长的。它们或依山靠崖、或妙居深壑、或深潜土塬,取之自然,融于自然,充分利用地下热能和覆土的储热能力,充分利用地下热能和覆土的储热能力,“冬暖夏凉”的居住环境非常明显,严冬酷暑之时,窑室内外温差可达十几摄氏度;同时,窑洞的隔热性能好,室内温度稳定性好,几乎达到了冬、夏季使用空调的控制水平。这对于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具有特别的意义。炕是生土窑洞中最重要的生活设施。从功能上看,炕是窑居区居民用于休息的床,但这张床是多功能的。在秋冬季节,雨雪天气给窑洞室内增添了许多潮气,通过烧炕,使得窑居人民远离了风湿性病症。炕还是家庭情感维系的重要场所。一日三餐,炕上摆上餐桌吃在炕上;节假日和农闲时,家人聚集在炕上谈话聊天拉家常;上等客人来访、邻居串门都上炕请坐;家庭的重大决策、生老病死的重大安排通常也是围坐在炕上做出的;妇女们在炕上做针线活;孩子们在炕上嬉戏。炕已经成为窑洞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炕6在窑居区居民的生活中如此重要,其建造的好坏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现存窑居区的盘炕方法大多依赖经验,缺乏科学的指导和规范的程序。存在着取火不便利、烟道不畅、能源利用不充分、位置设置不当、采光不好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提高生土窑洞的居住舒适度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土窑洞中盘炕的施工工艺,它是利用原始土坯为原料,在生土窑洞内盘炕,在炕体内设计走烟道和排烟通道,能够有效的汇集烟火,组织热气流走向,便于排出烟尘,保证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住的舒适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生土窑洞中盘炕的施工工艺,其中包括工艺步骤如下 第一步施工前准备 准备盘炕用土坯,土坯的原材料采用当地黄土,经过侵水、拌和、翻晒、糅合、进模、成型、脱模、晾晒工序制成长方体行土坯; 第二步炕的位置选择 炕选择布置在窑室门内靠窗且紧贴着窑脸的位置; 第三步扩炕宽 沿窑洞宽度方向,根据所需的炕的宽度,将炕靠窑墙的一侧,向窑墙方向扩展挖深直至 所需炕宽; 第四步盘坑底座连灶台利用土坯按照所需炕的尺寸,在选好的炕的位置上砌筑炕底座,土坯平铺砌筑,砌筑高度为至少五层土坯的高度,土坯之间用泥浆粘结,同时,在炕尾处预留加柴口,同时在加柴口处砌筑灶台; 第五步;设置走烟道 在砌好的底座上沿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通道壁,通道壁由侧立砌筑的土坯组成,各通道壁之间形成走烟道; 第六步设置排烟通道 排烟通道设置炕的紧贴窑墙的一层,且从窑脸的墙体内穿过,并延伸至窑顶地面,排烟通道与炕内的走烟道连通; 第七步铺面层与砌炕沿 在通道壁的上部平铺一层土坯作为炕的铺面层,然后在铺面层的表面铺设草泥浆并抹平作为饰面层,然后在炕尾与灶台相连处砌筑3 5层砖作为炕尾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步施工前准备中,在拌合工序中加入麦稻,土还的尺寸为450mmX 250mmX 50mm。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第四步盘炕底座连灶台中,炕底座尺寸为 2300mm X 1800mm 或为 2300mm X 1 500mm 或为 21 OOmm X 1500mm。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第四步盘炕底座连灶台中,加柴口设置在炕尾的中部,且沿炕的长度方向设置,加柴口的长度为炕长度的四分之一。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第五步;设置走烟道中,通道壁由两块并排侧立的土坯砌筑在底座上组成,侧立的土坯沿炕的长度方向断续均匀布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第六步设置排烟通道,排烟通道的出烟口上设置有挡雨罩。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第七步铺面层与砌炕沿中,沿炕的长度方向砌筑3 5层砖作为炕边沿,同时预留上下炕用的炕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第七步铺面层与砌炕沿中,炕尾沿表面、炕边沿表面及炕的侧面铺设有一层贴面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I、本专利技术是利用原始土坯为原料,在生土窑洞内盘炕,在炕体内设计走烟道和排烟通道,能够有效的汇集烟火,组织热气流走向,便于排出烟尘,保证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住的舒适度。2、本专利技术在生土窑洞中盘炕所用的材料是最为原始的土坯。土坯原料对于当地的居民而言取料非常方便。同时,土坯未经过烧结,孔隙率较大,热空气能够在土坯的孔隙中保留较长时间,因此土坯较之于其它材料更有利于保温,用土坯盘炕可以长时间保持炕的温度,也保持了窑室的温度。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盘炕方法倡导炕灶相连。夏季在室外做饭不用室内灶台,秋冬季、阴雨天烧饭过程中燃料所释放出的多余的能量被窑炕充分利用,再次服务于窑居人民。不但解决了取暖问题,更节省了能源的利用。 4、本专利技术在炕体中设置的走烟道和排烟通道是盘炕的关键所在。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走烟道有效的汇集了烟火、组织了气流走向。排烟通道的设计巧妙科学,遵循气流上行原理,保障炕体出烟流畅防止窑室内部存烟;其隐匿于崖体之中,构造简单,工序严谨,施工方便,易于掌握,是结合当地建筑材料和适宜民间营造技术而提出的技术,适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施工技术条件,能够有效指导现存生土窑洞居民科学规范地盘炕,提高居住舒适度。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窑炕尺寸适宜,符合当地的生活习惯。炕的设置位置适当,便于窑炕宽度的扩展,使窑室面积得到充分的利用。贴近窑脸设计,有较好的采光,有利于炕的各种服务功能的发挥;同时便于排烟通道的设置。附图说明 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炕的位置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I、图2、图3所示,一种生土窑洞中盘炕的施工工艺,包括工艺步骤如下 第一步施工前准备 准备盘炕6用土坯,土坯的原材料采用当地黄土,经过侵水、拌和、翻晒、糅合、进模、成型、脱模、晾晒工序制成长方体行土还;土还的尺寸为450mmX250mmX50mm,为了增加土还的强度,在拌和工序中加入麦秸,土坯未经过烧结,孔隙率较大,热空气能够在土坯的孔隙中保留较长时间,因此土坯较之于其它材料更有利于保温,用土坯盘炕可以长时间保持炕6的温度,也保持了窑室的温度。第二步坑6的位置选择 炕6选择布置在窑室门内靠窗且紧贴着窑脸I的位置;窑脸I 一般设有窗户和门顶窗,炕6贴着窑脸I布置使炕6上的采光充分炕6紧贴着窑脸I布置还考虑到了炕6内烟尘的排出,紧贴窑脸I的布置方法使得排烟通道2的设置变得简便直接。第三步扩炕宽 沿窑洞7宽度方向,根据所需的炕6的宽度,将炕6靠窑墙3的一侧,向窑墙3方向扩展挖深直至所需炕宽;窑室的空间不大,大多为3. (T3.2米之间。炕6的布置接近甚至超过窑洞7开间的一半,考虑到窑脸I门窗的设置及居民对内部空间使用的需要,采取扩炕宽的方法既能满足炕宽的需要,又扩展了室内使用空间,平面上看起来像是将炕6嵌入到了窑墙3上一样。第四步盘炕底座8连灶台4 利用土坯按照所需炕6的尺寸,在选好的炕6的位置上砌筑炕底座8,土坯并排砌筑,砌筑高度为至少五层土坯的高度,土坯之间用泥浆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丽萍郑元勋崔金晶张琰鑫张俊峰王超级时超魏仁杰刘超刘强许春霞李娇娇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